振作太猛断送清朝?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tjq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1年,清朝的洋务运动已经进行了50年,编练新军有近二十年,清末新政也已经实行十年,怎么武昌起义一声炮响,清朝连个像样的反扑也没有,就土崩瓦解了呢?因为半个世纪以来振作得太猛了。
  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随后横扫整个中国南方,其北伐军甚至一度打到了天津附近。慈禧大概也知道八旗子弟衰落到了什么程度——别说是铁杆枪,就是大烟枪也端得颤颤巍巍,烂泥扶不上墙了。怎么办?只有让汉人去平叛。慈禧清楚一旦地方权力过大,肯定尾大不掉,但她没有别的办法,为了振作起来,只能重用汉人大臣,鼓励他们办团练。
  所以才有了曾国藩、李鸿章的崛起,有了湘军、淮军的崛起。湘军和淮军大破太平天国,为清朝续了一口长气,同时留下了一个毒瘤,那就是开了一个先例:自此以后,地方办的团练不归朝廷,归地方、归办团练的大臣。民国初年的很多乱象,比如中央权力赢弱、北洋军阀混战,甚至蒋介石时期各个地方的离心,其实追根溯源都开始于此。
  湘军只听曾国藩的,淮军只听李鸿章的,其他人来调兵?对不起,爷不认识。
  刚开始,湘军和淮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悍的,等到了甲午戰争爆发,中国的湘、淮两军和日本的新式军队在朝鲜短兵交接,败得一塌糊涂。慈禧没办法,继续振作吧。
  这次,清朝开始练新军,全部的西式装备、全部的西式教学,新军连出操都不喊“一二一”,而是喊“OneTwo One”。
  在哪里练的兵?天津小站。谁练的兵?袁世凯。练成了吗?练成了。成效如何?只知袁宫保(袁世凯),不知大清朝。
  天津小站的新军是如此,各个地方的新军也是如此。比如武昌的新军肯定只听张之洞的。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这些新军,尤其是南方诸省的新军,有满脑子的革命思想。后来很多革命党起义前都是先和地方上的新军眉来眼去,新军配合了,才最后发难。不成功的黄花岗起义是如此,成功的武昌起义更是如此。
  除了军事领域,清朝还在其他领域振作过,也都振作过头了。鸦片战争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又败了,于是,朝廷告诉自己,要振作。这次振作的主题叫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真正让中国人睁开了惺忪的睡眼,开始小心翼翼地观察这个变化了的新世界。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之前以为中国只是在制造坚船利炮上不如金发碧眼的洋人,如今发现好像在其他方面也有比较大的差距。于是,洋务运动中开办了大量的军事工厂,比如张之洞的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
  这些行为到底起了多大的历史作用呢?比如张之洞深耕武昌近二十年,在抵御外侮上没起到什么作用,可是他给武昌起义的革命军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宝藏。在武昌的军械库中,光汉阳造的步枪就有好几万支,还有张之洞历年购置的武器弹药:从德国购进的七九毛瑟枪一万多支,从日本购进的六五步枪一万五千支,此外还有很多重武器。这些武器迅速地装备好了武昌起义军,使得起义军有了和清朝叫板的实力和勇气。连孙中山也不得不承认,张之洞是不言革命的大革命家。
  在另一个领域,甲午战争败了,对抗八国联军侵华也败了,清朝一度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为了挽救危机,朝廷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还是继续振作吧。这次振作的主题叫清末新政。
  清末新政是个庞大的工程,其中包括这两点:新政需要人才,人才如何培养?清朝想到的办法是废除科举、录取新人。新人如何才叫新?主要的标准就是看他是否出过洋、留过学。
  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就流传下来的选官制度,说废除就废除了。大量的知识分子突然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就像一个学生上了十年的学,做了三年的高考模拟卷,到高考前夕突然接到通知说高考取消了,一样的震撼和迷茫。不能科举了,那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出国留洋。去哪里?美国太远,欧洲太贵,日本又近又便宜,还刚刚打败了中国,正好说明了人家改革的成功性和我们去学习的必要性。一时间,大群中国留学生乌泱乌泱地去日本留学了。
  那么,他们学习了什么具体的知识呢?回来报效祖国了没有?
  答案大家都知道了,无论是官派的留学生还是自费的留学生,都学了满脑子的革命思想,连文艺青年鲁迅也参加过光复会。
  辛亥革命的中坚分子几乎都有出国留洋的经历,林徽因的堂叔林觉民留学归来,万贯家财不要,娇妻幼子不要,豁上年轻的性命,哪怕革命不能成功也要革命。徐锡麟更是打入了朝廷内部,成为安徽省长的亲信,但不要功名利禄,只要革命。
  洋务运动中那些睁开眼看世界的人,到了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那种中国无论是技术还是制度事事不如人的感觉更强烈、更清晰了。他们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中坚分子,人数众多,几乎掌控了中国底层社会。他们就是当时的立宪党人。
  革命党固然勇猛,但大多只是不谙世事的热血青年,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们最早的天然同盟军是绿林大学毕业的黑社会。但是,要维持秩序、治理国家还是要依靠有知识、有经验、有身份的立宪党人。武昌起义如果不是立宪党人旗帜鲜明地站在了革命党这一边,帮着革命党人维持革命后的秩序、梳理革命政府的财政,估计武昌起义也会是昙花一现。
  那么,为什么立宪党人倾向于革命呢?
  1908年冬天,慈禧去世了。对于慈禧,今人的印象大多是愚蠢、落后和冥顽不灵。不过慈禧弄权还是很有几把刷子的,义和团闹得如此出格,八国联军来了后如此惨败,也都没有撼动慈禧的位置。慈禧一走,上来了一群不知道深浅的生瓜蛋子。他们一上台就嚷嚷着收权,地方上的权力、军事上的权力、经济上的权力……统统收归朝廷。袁世凯的兵权就是这个时候被收走的。
  他们天真地认为权力收上去了,江山会更稳固。他们不知道他们收上去的只是名义上的权力,失去的却是立宪党人的心,是立宪党人对清朝深深的失望。
  立宪党人是当时社会的中坚分子,他们转向了革命,命运的天平也就转向了革命。
  晚期的清朝像极了《笑傲江湖》里面的林平之,危难之际,毫无办法,只能拿出由《葵花宝典》变化来的辟邪剑法,剑法一开头就写了几个大字,“要练神功,必先自宫”。
  清朝要想活命,就得振作起来,苦练神功,然后就狠心自官了。但自宫之前,他没想到自己平时不锻炼,身体素质经不起折腾,结果神功没有练成,虚弱的身体就因失血过多,一命呜呼了。
  编辑/安楠
其他文献
二战时期,德国人占领波兰后,无数的犹太人开始了地狱般的生活,位于波兰北部的小城斯塔洛瓦沃拉也难逃魔爪,当地的很多人都被抓到了纳粹营中。他们失去自由,被迫做苦役、受虐待,甚至会被无端地杀害。这一切让一位名叫拉佐斯基的波兰医生义愤填膺,他一直在寻找帮助他们的机会。  一天,集中营里的一名波兰人浑身起满了疹子,从表面看有些像传染病斑疹伤寒,德国人顿时惊慌失措,因为一战中许多德国士兵就死于这种病。得知消息
唐朝元和年间,北方少数民族频繁侵扰边境,唐宪宗遂召集文武大臣商讨对策。大臣们纷纷议论道:“自西汉以来,为了减少匈奴的侵扰,和亲就成了一项基本国策。后人认为和亲有五大利益……”宪宗听了没有表态,却转了个话题,说自己听说有一个人很能写诗,他的姓氏比较冷僻,随即吟了那人的一首诗。  “启奏陛下,这是唐德宗时期诗人戎昱写的一首五言律诗。”一个侍臣答道,“京兆尹见戎昱才华横溢,准备将女儿嫁给他,但说他的姓不
初三时的我,绝对不能说过得多好,但又不敢说过得不好。  最多只能说日子异常单调,除了黑板报和宣传栏还有些斑斓的色彩,日日所见的就只有千篇一律的校服、黑板上枯燥乏味的公式和定理、试卷上密密麻麻的试题,还有校园里厚厚的积雪。偶尔动起孩子气的念头,想用一大串色泽缤纷的塑料细珠子束起乌黑的马尾,好点缀一下这黑白生活,可一想到严苛的校规,也就忙不迭地把这种想法扼杀在萌芽期了。  直到雁阵姗姗归来,天气逐渐回
维多利亚是英国历史上权倾一时的女王,她创造出了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维多利亚时代。但维多利亚女王家族是一个著名的血友病家族,女王本人便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本人无病),也是这个家族血友病流行的肇端者。  由于女王倡导欧洲王族间联姻,致病基因就从英国王室传到了俄国、西班牙等欧洲王室,使这些王室产生了一连串携带者和患者。患者的皮肤只要轻微受伤就会流血不止,且长时间不能凝结。正常的血液凝结需要5到15
会昌五年(845年),大唐爆发了被佛教人士称为“会昌法难”的大规模灭佛运动,唐武宗强令全国40岁以下的僧尼全部还俗,就连从天竺(印度)和日本来求法的僧人也接到警告:要么还俗,要么还乡。在这次运动中,官府一共拆除寺庙四千六百多所,拆除民间私造的修行场所及四方游僧落脚之地四万多所。同时,官府严禁民众供养、瞻仰佛牙合利,只要发现民众送给僧人一文钱,双方都要被打二十大板。  唐武宗为何要跟佛教过不去呢?原
春天来了,阳光灿烂,小草探出毛茸茸的头来呼吸清新的空气,柳条在河边整理它那又长又绿的头发,梨花、桃花、迎春花竞相开放,给大地铺上了一层五颜六色的地毯。  看着这美丽的春光,我陶醉了,真想做一条春天的花裙,把这一季的美景都穿在自己身上。  我从柳树上摘下几根柔软的柳条,小心翼翼地将它们编织成一条长长的柳条裙,我把柳条裙穿在身上,真是婀娜多姿呢。我采来春天里最绿最嫩的树叶,镶嵌在柳条裙上,一看,颜色绿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初冬的一天,辽东海城知县柳文才接到差役紧急禀告,说县城关帝庙前的十字街即将发生一起大规模械斗。柳文才闻讯带领人马迅速赶到了事发地点。只见十字街外围已经挤满了看热闹的人,而街口中心处有上百人手持刀、棍等互相对峙,柳文才见状急忙指挥差役将械斗的双方劝住,并传问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时从一方队伍中走出一个年轻人跪伏于地哭诉道:“请知县大人为我沈家做主啊,我的父亲沈祖义在翠云
从不因别人的赞美  停住自己的脚步  从不因雨骤风狂、雷鸣电闪  有過一丝惊慌、恐惧  从不因承载太多的重负  向人们诉苦、索取  从不因山高路远  想过半步退缩  不把一马平川  看作命运的照顾  不把曲曲折折的拼搏  视为生存的辛苦  都市繁华的引诱  休想使我留连驻足  巉岩恶石的重重拦阻  我会劈开一条大路  胸怀理想的浪花  即使黑夜穿行也从不感到孤独  聆听大海的呼唤  即使在冰下挣扎
人常说“哪庙都有屈死鬼”,这话一点不假,东汉时的方储就是一个典型的屈死冤魂。  方储自幼聪颖博学,知天文五行,精占卜吉凶。建初四年(79年),他被举为孝廉,授郎中职。一次,汉章帝召集文武大臣议事,命文官站左,武官侍右。众大臣纷纷依命站立两旁,而方储却站在中间。汉章帝怒道:“大胆方储,为何独立于中?难道你想抗旨吗?”方储不卑不亢地答道:“陛下,臣没有违背圣命,臣文武兼备,因此只好站立中间了。”汉章帝
程灵素不漂亮,而且发育不良:“相貌似乎已有十六七岁,身形却如是个十四五岁的幼女。”她的缺陷,对于女孩子来说,几乎每一点都是要命的:“肌肤枯黄”“脸有菜色”、头发“又黄又稀”、身材“双肩如削”……  在才智方面,她其实非常像黄蓉、赵敏的综合体,她有黄蓉的机智,也有赵敏的辣手。但她没有得到像黄、赵那样圆满的感情。  对于潜在的情敌,如穆念慈、华筝、周芷若等,黄、赵二女出手凌厉,绝不给对手任何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