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痴情悼亡妻——恽代英的爱情故事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1047973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杰出政治活动家、理论家,五四运动至大革命时期广大青年热爱的领袖,恽代英烈士的生平事迹可谓家喻户晓。但鲜为人知的是,以推翻旧社会、传播共产主义为毕生奋斗目标的恽代英同时也是一个至情至性的男子,在其短暂的36岁生命历程中,曾经历过一段长达9年的刻骨铭心的丧妻之痛。
  求学期间,一桩门当户对的婚姻
  1895年8月12日,恽代英出生于湖北武昌一个官僚家庭。父亲恽爵三为清朝知府下属的八品小官,断断续续在湖北一些州县衙门充当幕僚,平生郁郁而不得志;母亲陈葆云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饱读诗书,有着深厚的旧学根底,是恽代英兄妹们的启蒙老师。
  进入学龄阶段后,恽代英先是与堂兄弟们一起在私塾学习,后来又先后就读于龙正初等小学堂和武昌北路高等小学堂。读高小时,恽代英因文才出众,作文常被先生整句整段地连圈朱批,因而在该校有着“奇男儿”之称。1908年,恽代英以甲等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按照大清律条关于出国留学的规定,北路高等小学有资格派员留学,学校奏请上级欲派恽代英赴美国留学,但其母以“孩子年龄小,不适合出远门”为由拒绝了。
  1909年,由于父亲携家带口前往湖北省老河口盐税局任职,恽代英失去了上中学的机会。在那段时间里,他先后读完了家中的藏书——《纲鉴易知录》 《古文观止》 《战国策》 《饮冰室文集》,并师从当地邮局局长罗衡甫学习英文。
  1913年春,恽爵三因失业举家迁回武昌。当年夏天,仅上过高小的恽代英以优异成绩考进了私立武昌中华大学预科一班。在这所新建的大学里,恽代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他十分重视“砥砺行为,敦进学业”,经常修身反省,学习成绩长期名列前茅。与此同时,他还博览群书,不仅阅读了大量社会科学方面的中外书籍,还涉猎植物学、生物学、物理学等自然学科的书籍,同时自学英、日、德文。由于恽代英知识渊博,很快就被师生们戏称为“百宝箱”。
  就在恽代英沉浸在孜孜不倦的学习中时,家庭开始准备操办他的婚姻大事了。这是一桩门当户对的姻缘:不仅男女双方的籍贯均为江苏南部,而且女方的家长沈云驹为武昌钱粮局的职员,曾与恽代英的父亲恽爵三同为武昌府的幕僚,两人年龄相仿、职位相当。更巧的是,恽代英为恽家的二公子,而女方沈葆秀则为沈家的二小姐。由于两家过从甚密,恽代英与沈葆秀即便谈不上青梅竹马,却也是自幼便相识相知的。
  1915年的下半年,在双方家长的操持下,恽代英与沈葆秀喜结连理。这对新人的婚后生活幸福美满,情投意合。他们心心相印,互相体贴,互相帮助。恽代英常常向妻子宣传新的思想,教她写日记、学英语,鼓励她学好本事以便将来自立。沈葆秀虽然“婉柔似室女”,但“豪爽似男儿”,“好读书、通情理、志道德”,积极支持丈夫学习上进,支持他创办爱国主义进步团体互助社,结交林育南、黄负生等一批热血青年,以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夫妻俩憧憬着:待恽代英毕业后,将“用全力造福社会,造福家庭”。
  与沈葆秀结婚后,只要一有时间,恽代英就会和妻子一道去看望岳父、岳母。岳父沈云驹置身官场多年,深知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与腐败,一度同情康梁革命党。沈云驹不仅十分赏识二女婿的博学多才,更是欣赏他那孜孜不倦地探索真理的精神,时常鼓励他多学知识,以振兴中华、匡时救国为己任。在恽代英的影响下,沈葆秀的弟弟沈仲清也成为互助社的核心成员,后来跟着恽代英参加了北伐军,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晴天霹雳,爱妻因难产去世
  1918年2月25日,恽代英的妻子沈葆秀因难产去世,时年仅22岁。让人倍觉凄惨的是,沈葆秀还留下了一个嗷嗷待哺的男婴。
  爱妻的突然离世,对于风华正茂的恽代英不啻晴天霹雳,整个人一下子惊呆了,从此他精神恍惚,茶饭不思,陷入无休止的悲痛之中。26日,为了永远纪念亡妻,悲痛欲绝的恽代英给儿子取名为“秀生”,并跪在闻讯赶来的岳父面前发誓:葆秀走了,代英今生不再娶妻!他还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吾此弦已断,决不复续。如我死彼存,彼岂能复嫁?则我岂能复娶乎?且吾昔日已与葆秀不啻要约数百回矣……”目睹妻子的遗物,恽代英心里暗暗作出决定,除少数留作纪念外,其余全部变卖,所得款项以妻子的名义捐作善款。
  2月27日,日夜守护在灵前的恽代英作了一副长达140多字的挽联悼念亡妻:
  念汝端肃聪明,豪爽似男儿,婉柔似室女。好诗书,通情理,志道德,原谓将来,黾勉同心,用全力造福社会,造福家庭。岂意汝如许年华,竟因这一块肉,舍予而去;
  自此丁零寂寞,承欢失贤助,治内失良妻。思往事,睹旧容,抚遗婴,只看目前,张皇万状,更无法处置丧礼,处置庶处。回忆此三载姻缘,难禁我万行泪,怆然以悲。
  作完这副挽联后,恽代英忽然想到,去年夏天自己参加“基督教青年会”在庐山举办的夏令会期间,曾给家中的妻子写过几封信,从而使她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如今阴阳两隔,妻子孤身一人前往天国,自己应该给她写封长信,一来倾诉相思之苦,二来免除她黄泉路上的寂寞。想到这里,恽代英当即找出笔墨纸砚,断断续续地写起了《致亡妻沈葆秀书》:
  葆秀大鉴:卿爱读吾书札。吾去年往庐山,曾数与卿书,卿心甚悦,凯意今日致卿以书,乃与卿幽明隔世耶?自卿弃吾以去,吾每夜不得卿入梦,窃意卿不致恝然于我。如此吾心中近来不知是何味,每日惟愿他人替我作事,又愿嬲伯文兄弟等谈心。吾万不料卿之舍予如是之速,而前日与卿所要约之事,一切尽成虚空也……
  吾致卿之挽联,现悬于卿灵前,未知能入目否?倘未入目,告我,当钞寄一阅。
  有道是祸不单行,就在恽代英深陷对爱妻的思念不能自拔时,31日清晨,他和沈葆秀的爱情结晶——来到人世间仅仅4天的儿子秀生又夭折了。恽代英心中不禁百感交集:莫非葆秀一路上孤寂难耐,将儿子带去作伴了?于是,他眼含热泪在给妻子的长信中继续写道:
  吾书此时,汝所生之儿尚健在,以吾心绪不宁,故久搁笔。今续书此时,汝儿又夭。他人言,汝挈彼而去,彼诚在汝侧,慰汝寂寥……   在接下来的叙述中,恽代英不仅回顾了夫妻俩在生活中许多难忘的片段,并在信中重复了自己对岳父的承诺:
  卿去时,吾已跪于岳父前申明不复娶。此事在汝生前屡与汝言之。近来他人宽慰我者,其言语常为留续娶地位。父亲大人尚未归(注:恽爵三此时供职于安陆县政府某部),此事尚须经一大奋斗,然吾意已决,应终不致负卿。吾不续娶,在家庭固恐内主无人,然卿既弃予,予何从得如卿之女子?且即得此等之女子,予何能忍于负卿而另寻新好乎……
  为了让沈葆秀长久地活在自己和家人的心中,长久地活在世人心中,恽代英在给亡妻的长信中表示,准备自己毕业工作后,将收入的十分之二以亡妻的名义存下来。今后这笔钱再加上沈葆秀遗物变卖的所得,或用作公益事业,或用来开办一家“葆秀大工厂”,专门招收贫穷妇女学习手艺。
  3月6日,恽代英的父亲从安陆赶回。他在与父亲的言谈中再次表示了“不愿续娶”的意志。当父亲提到“单身过一辈子恐怕不合适”时,恽代英回答说:“假如我先葆秀而死,她会改嫁吗?既然封建礼教要求女子为夫守贞,为什么做丈夫的就不可以为妻守贞呢?”考虑到儿子一向做事认真的秉性,恽爵三建议儿子变通一下:虽然发誓不再娶妻,但并不妨碍纳妾或者弄个贴身丫头,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一建议仍然被恽代英拒绝了。
  爱意深长,此情绵绵无绝期
  为沈葆秀守灵半个月后,恽代英才恢复了正常的学习和社会活动。这时,他心中念念不忘的仍然是如何践行对亡妻的承诺——面向广大贫穷妇女开办一家“葆秀大工厂”。要办工厂首先得有本钱,怎样才能赚取第一桶金呢?恽代英准备在暑期办一个英文私塾(类似于现在的英语速成班),学生以13至20岁为宜,每人每月交学费5元,并拟定了详细的办学计划。
  接下来恽代英又制定出开办“葆秀大工厂”的粗略规划:开办资金,“此工厂得基本金五十元以上即可渐求进行,但不必提明工厂之名”,“至得资金四五百元即可起始办工厂一矣,但成效未昭不用‘大’字”;经营范围“缝衣、织袜,乃至织布、造物、剌绣”;工厂的性质相当于“女子职业学校”,“不收学费且可膳宿,但规矩必严,既不与男子混,亦必使合卫生”;工厂的布置“悬葆秀像于大堂(车间)上,出品即以葆秀像为商标”;工厂的管理“最妙得葆秀之三妹主其事,而仲清与吾均能襄助为理”……
  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这个办厂规划具有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要付诸实施几乎是不可能的。恽代英准备开办工厂的念头,其初衷故然是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长久纪念已故的爱妻,但深层次里,也有着探索改良社会、实业救国的途径,以实现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心中的“强国梦”。
  3月26日,好友黄负生夫妇请恽代英为他们的两个孩子取名字,此事一下勾起了恽代英对亡妻的思念,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负生有意以其子教育将来托我之意……惜乎!葆秀往矣,不然吾将与之合力,谋吾自己儿女之教育……”
  两天后,恽代英写下了第二封《致葆秀书》:
  葆秀大鉴:汝去我而逝已匝月矣。吾未知汝魂魄有知耶?我无汝尚能勉自排遣,汝无我又无汝所爱之弟妹,汝何以度日耶……前与汝言合葬之事,父亲大人已经允许,不续娶之事亦可办到……吾自今以后,惟当更求守身如玉,使此心如古井不波。吾意我若先汝而死,不知汝哀痛何如,或汝以身殉我矣。吾即不能以身殉汝,若更不能为汝守此心,守此身,他日同穴,以何面目向汝耶……
  在这封信中,恽代英再一次强调了为报答妻子而“独身终老”的意愿,并提到了正在筹办“葆秀大工厂”:“吾为汝筹葆秀大工厂一事,苟天假以缘,事非难成。”信的最后回忆了曾与妻子相约游览苏杭一事,读来令人潸然泪下:
  我校中尚未开课,大约总可以敷衍毕业……吾前与汝约就业沪滨,得便必游苏杭名胜,今已不可得矣。抱冰堂(清末两湖总督张之洞的生祠,位于武昌蛇山东部)花又盛开,汝魂魄亦能一往游览耶……吾自号“永鳏痴郎”,我亦痴,汝亦痴,既痴于前矣,安容不遂终身痴乎!汝以吾言为然否?
  虽然恽代英丧妻后发誓终身不娶,但是似他这般品行端正、博学多才的知识青年,不仅引起许多喜欢牵线搭桥者的关注,而且也触动了不少怀春女子的情思。5月中旬,有个“媒人”辗转找到了恽代英,说是要替他介绍一桩“良缘”。恽代英当即气愤地说:“吾耳中闻此语,何面目见葆秀?一般女子甘为人继配,试思男子丧其妻,转眼即急之,而另结新欢,亦居然有甘事之者。此固葆秀之所不齿,亦我之所不齿也。使吾闻此言,罪过,罪过。”
  转眼间到了6月2日,恽代英于睡梦中听人说沈葆秀在阴间过得很不愉快,于是第三次致信给亡妻:
  葆秀赐鉴:别汝百日矣。吾终日碌碌似汝在时,然心中未尝不思卿。吾无福之人,不能终有家室之乐,又荒疏愚拙,使卿不免死于非时……闻卿在冥间尚不得安,未知信否?幽明路隔,惦念无似,惟愿安心忍守,吾等心如金石,终有相见之期。吾必不负卿,此心可矢天日,卿可不必疑。前曾寄二书于卿,未知收到否……有人为余说媒,余颇呈不悦之色而罢。现余镌“葆秀忠仆”图章,以见志,想此后应无以此等事相扰者也……
  6月底,恽代英毕业于中华大学文学系。按照他之前的心愿,毕业后即去上海工作。谁知他还没来得及启程赴沪,中华大学的校长陈时、学监李式金于7月2日专程请恽代英去谈话,要聘请他为中华大学附中教务主任(即校长)。虽然早就盼着毕业后走上社会,却没想到工作来得这样快,恽代英兴奋之余,给葆秀写了第四封信,他在信中说:
  现余已毕业,因校中苦留,决在此就事,为中学教务主任并兼功课十五点,月薪约五十元……想卿闻之必亦欣慰,惜卿今日不在余身侧也。余拟月入十分之二仍留为汝传名(开办葆秀大工厂)之用……余拟从此地(学校)回家,即赴庐山,同行者熟人八九,较去年多照应。因时间所限,无法为长信与汝,歉疚之极……
  这是恽代英写给亡妻的最后一封信。虽然他脑海中仍不时萦回着对于沈葆秀的思念,但走上社会后的他实在是太忙了,既要处理一所中学的繁杂事务,又要和朋友们探讨改良教育、改良社会的种种途径,实在是无法分神悼念亡妻了。直到沈葆秀去世1周年时,恽代英用英文写了一篇悼念亡妻的日记,并由他的学生郑南宣、胡治熙翻译成中文:   今天,我把我的爱妻悼念。去年的这一天,孩子刚呱呱落地,她还没有来得及看一看自己的儿子,就阖上了双眼。是儿子销蚀了她宝贵的生命,也夺走了我半生的幸福。从我们的婚礼到她悄然逝去,我将永远把她怀念……
  9年之后,革命的爱情不期而至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将胆识过人的恽代英推到了武汉地区学生领袖的位置。5月上旬至6月中旬,恽代英数次带领武汉大、中学校的数千名学生上街游行、发传单,声援北京的学生运动,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向反动当局公开宣战,最终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经过这次伟大运动的洗礼,恽代英的世界观、婚姻观也悄然发生了变化。7月6日,他在回复朋友汪强的信时,称自己坚持独身的理由是“矫正世俗”,并“主张恋爱自由,为人类(无论男女)解除一切束缚”。他在同年11月所写的《彻底的研究》一文中说:“恋爱自由,无论是素质的恋爱,感情的恋爱,乃至盲目的恋爱,都应该有他的自由。”
  转眼间到了1923年。当年8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举行,选举恽代英为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不久增补为中央委员。会议结束后,恽代英来到上海,与邓中夏一起创办了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这时的恽代英已经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了。他每月都要为《中国青年》写几篇文章,根据年轻人的特点,将革命的道理用浅显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帮助广大青年认清形势,改变观念,树立救国救民的志向。当时,在《中国青年》的影响和指引下,全国无数热血青年走上了无产阶级的革命道路,其中包括沈葆秀的四妹沈葆英。
  沈葆英从小就十分敬佩二姐夫,早在“五四”运动时期,恽代英带领同学们在都督府前静坐示威时,年仅14岁的四妹沈葆英主动给他们送衣送饭。“五四”运动后,恽代英又让她到自己创办的利群书社送报打杂,到利群毛巾厂去工作,以培养她奋发向上的精神。后来,沈葆英考进了湖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恽代英又将每期出版的《中国青年》寄给她,写信鼓励她投身于革命斗争。他们虽然分处两地,但始终保持着书信往来。
  沈葆英没有辜负恽代英的期望,她在保证完成学业的同时,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于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沈葆英将这个喜讯写信告诉恽代英时,恽代英心里非常高兴,立即回信鼓励她要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到底。随着时间的推移,沈葆英感到自己和二姐夫之间在感情上靠得越来越近了,她反复读着他寄来的每一封信,期盼着能早一天见到阔别数年的恽代英。
  1927年1月3日,恽代英从上海坐轮船抵达武汉,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参加筹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科的工作。
  回到武汉后,恽代英在第一时间见到了沈葆英,在双手紧握、四目对视的瞬间,两人的心思已坦露无遗。随后,他俩来到珞珈山沈葆秀的墓前,恽代英对着墓碑深深鞠了一躬说:“葆秀,你离开人间已有多年,我为你守义也守了多年,却是心甘情愿。我要让那些歧视、不守信义的人看看,人间还有真情在……今天,我已经是一个无产阶级战士了,我党担负着解放全国劳苦大众的重任,我需要亲密的战友和革命伴侣。四妹已长大成人了,她也是个无产阶级战士了,为了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我希望她能和我并肩战斗。你九泉有灵,一定会同意我们的心愿!”
  1月16日,恽代英在位于武昌得胜桥的家中,与沈葆英举行了简单朴素的婚礼,从此结束了长达9年的独居生活。文
其他文献
话说第一条毛毛虫,爬呀爬呀翻山过河,有一天终于来到一棵苹果树下。它并不知道这是一棵苹果树,也不知树上长满了红红的苹果。当它看到同伴们往上爬时,不知所以地跟着往上爬。没有目的,不知终点,更不知生为何求、死为何所。  它的最后结局呢?也许找到了一只大苹果,幸福地过了一生;也可能在树叶中迷了路,颠沛流离糊涂一生。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大部分的虫都是这样活着的,也不去烦恼什么是生命意义,倒也轻松许多。  有一
我的“理财计划”  莫燕濠    假如我有零花钱,该怎样花呢?当然要节省一点啦,否则就超支了。所以,我为自己定了一个“理财计划”:  1,首先肯定不能亏待自己。我要拿20%的MONEY去麦当劳大吃一顿!薯条,鸡腿汉堡,麦乐鸡,可乐,想起来都“口水直流三千尺”呀。  2,我可是一个超爱看书的“书呆子”,书肯定不能少。儿童文学书,科技教育书,文化哲理书,幻想童话书,冒险故事书都要去书店大扫一把,才能满
岁末,应朋友小冰的邀请,去了一次广州。  次日早晨8点,小冰就驾着她的爱车带我游广州。刚出小区门口,她就打开了车灯。我甚是惊讶,8点的广州,已很明亮了,何况碧空如洗,万里无云。  看到有人招手,小冰就打开车门,三位身着职业装的女性上车后,小冰才又熄灯前行。到了一个地铁站,那三位小姐说了声谢谢就下车向地铁站走去了。  我有点纳闷地问:“刚才搭车的是你的亲友吗?”小冰的回答更让我吃惊:“大家都是刚在这
古耕虞是我国知名的爱国实业家,著名的“猪鬃大王”,曾经控制了全球猪鬃交易量的70%。解放前,其公司和个人拥有的财产达1000多万美元。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请古耕虞负责中国猪鬃公司,并由此创立了国家土畜产进出口公司。抗美援朝期间,古耕虞成功地突破了西方的经济封锁,使我国的猪鬃顺利出口,为年轻的共和国赢得了宝贵的外汇,换回了急需的重要物资。  一个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民族资本家,是怎样成为心向共产党的
“达致快乐”的方法有哪些?   第一,快乐不是一个目的地,而是一个旅途。要在过程中发觉乐趣,那么过程就成了终点,而且是一个延长了的、受用无穷的终点。   第二,快乐的地方是此地,快乐的时刻是此时。要快乐,请立足此地、把握此刻。   第三,快乐是精神先于肉体的事情。要肉体充分享受快乐,先要心无挂碍,精神舒泰。宁可食无肉,不要心有石。   第四,快乐是不快乐的对立面,此消彼长。要得到快乐,只消把自己的
1951年初春,广西紧急组建的广西首个志愿军团——中南军区补训二十八团的3000多名广西各族子弟兵,从祖国南疆奔赴抗美援朝战场。  部队乘坐的一列长长的闷罐(铁皮货车厢)火车,经过一个多月的旅途劳顿,来到了抗美援朝的前沿地——安东市(今丹东市)。进入安东时,已是傍晚时分了,市区却是一片漆黑。原来,这里实行严密的灯火管制。静静地倾听,不时有一阵阵美国飞机的马达声从朝鲜方向飘来,还夹着隐隐的轰炸声。3
1903年10月,历史文化古城绍兴。考试刚刚结束,名落孙山者惆怅满腹,考中者访亲邀友、意气风发。一位叫韩英的学子考中了秀才,此时他的家里张灯结彩,遍请亲朋好友,大摆筵席。席间,坐在首席的一位年轻人颇为引人注目,他身着长衫,潇洒自如,不拘礼节。  宴会开始后,他更是谈笑风生,既不恭维,也不祝贺,只是诙谐地对主人韩英说:“今天我来吃贺酒,没有准备什么礼物,常言道‘秀才人情纸半张’,现在我有四句打油诗奉
编者语:读书是增长知识、提高素养、陶冶情操的重要活动。为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人文情怀,建设书香校园、人文校园。  河北省徐水中学高一年级的师生们在开展读书、诗词朗诵活动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他们努力探索,不断创新,用多种形式围绕主题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商北雁同学在读书活动中得到父母、老师、同学的支持和鼓励的时候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她写到“我有的是一笔财富,无价的财富——她
小樱桃最爱看漫画,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因为没有财政援助,所以她经常用自己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来买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