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人均读书下滑与杭州图书馆对乞丐和拾荒者免费开放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eiea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国民阅读水平更显落后。从杭州图书馆对乞丐也要免费开放的新举措,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热爱读书的良好风尚。愿更多的图书馆都能学习杭州图书馆,让更多的人爱上读书。
  关键词:中国年人均读书;杭州图书馆;乞丐拾荒者;免费开放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4.9%,比2011年的53.9%上升了1个百分点;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39本,与2011年的4.35本相比基本持平。这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国民阅读水平更显落后。
  54.9%的国民图书阅读率与4.39本的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从我们自己的发展历程来看,在1999年,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曾高达60.4%,此后多年,与大踏步前进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反,我们的阅读状况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倒退趋势,2005年竟跌破50%,仅为48.7%。近两年,虽然国民图书阅读率一直保持着缓慢增长态势,但与十多年前相比,也只能算是低位水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这个仅有500万人口的国家,是世界人均拥有图书最多的国家,持有借书证的就有100多万人。正因为如此,这个人口稀少、建国时间很短的国家,至今已经拥有了8位诺贝尔奖得主。欧美国家年人均阅读量约为16本,北欧国家达到24本,韩国国民人均阅读量约为每年11本,法国约为8.4本,日本在8.4~8.5本之间。而我国年人均阅读量仅为6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1本都不到。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阅读水准仍然较低。
  与我国的国民阅读状况持续低位徘徊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我国如今出版图书数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拥有如此庞大的图书出版量,当下中国人却很少读书,这到底是为什么?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在问及受访者不读书的原因时,获选率最高的选项是“工作忙,没时间”(42.8%),其次是“没有读书习惯”(35.8%)。其他选择较多的选项还有:看电视多、不知道读什么、找不到感兴趣的书等。
  与此同时,日益严重的功利性阅读倾向,也成为阻碍中国人读书的深层次因素。在全国有限的人均购书中,八成都是课本教材。在各大书店的销售统计中,教材参考、考试辅导类书籍也占了很大比重。有些专家曾忧虑地指出,时下,一种新的“读书有用论”正悄然流行,非“有用”的书不读,而“有用”的定义变得非常狭窄。这种功利性阅读的泛滥将会成为未来国民阅读的“敌人”。
  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前许多国家已经把全民阅读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对此,我国也应该尽快行动起来,采取多种措施,比如成立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设立国家阅读节、加强各级图书馆建设、开展各类读书活动等,大力推广全民阅读活动,提升国人的阅读水平。同时也更呼唤着在中华大地上良好的读书风气的形成。
  可喜的是,我们国家一些图书界有识之士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了,他们以自己的点点努力,在努力推动着中华全民阅读时代的到来。特别令人欣喜的是,杭州市图书馆从2003年起就开始实行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图书馆对这些特殊读者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但这一举措推行以来,一直引起一些读者的不满。对此,杭州市图书馆馆长楮树青则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近年来,馆长楮树青的这句话在新浪微博上被转发了5000多次,光评论就达到1200多条。不少博友直赞这位馆长有北大遗风。
  乞丐和拾荒者能进入图书馆读书吗?也许有人会十分惊讶地说:“图书馆是知识的神圣殿堂,圣洁的领地,那窗明几净的大厅,怎么能让那些脏兮兮的人进来呢?该不会是来偷书吧?”
  然而,更多的人盛赞道:“这是为数不多温馨的事情,而且这才是让我们铭记在心的善举。”“尊重众生平等,才是真的进入成熟社会。这馆长值得尊敬。”“做得好,每个人都有读书的权利。太阳不会因为乞丐和拾荒者的身份而拒绝给予他们阳光。”“杭州真是一个美好城市。风景与人文以及生活的情趣,北京上海都比不了。”
  据悉,杭州市图书馆的老馆在浣纱路上,由于地处市中心,经常会有乞丐、拾荒者前来馆里阅读、休息。而建在解放东路上的新馆由于周围建筑工地较多,常常会有民工进来阅读。 杭州图书馆的底限是,只要你的穿着和举止不是特别出格,比如赤膊或大声喧哗,你都可以免费在这里看书、休息、听音乐甚至会朋友。公共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查阅文献的地方,它更应该是一个让市民自由穿行的空间。而这部分相对底层的人,他们比一般人更需要这样的空间。
  近年来的事实证明,免费开放了这么多年,杭州图书光的工作人员感觉到,一些拾荒者和流浪汉的素质一点都不差,他们经常会在看书前主动洗手,甚至有些人读的书报层次比普通读者都高。
  图书馆对乞丐免费开放,事实上这也是公共图书馆本来就应该承担的责任。正如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作家博尔赫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从中国人均年读书只有一本,再联想到杭州图书馆对乞丐也要免费开放的新举措,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热爱读书的良好风尚,正风起于青萍之末。事实上,曾经在图书馆如饥似渴吸取知识营养后来成大器的边缘人,大有人在。开国领袖毛泽东当年作为举目无亲的农村少年,在湖南省立图书馆发奋自修,后来又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当临时工,可以说在图书馆的中所学到的知识,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当今,复旦大学破格录取38岁三轮车夫蔡伟读博士,何曾不正是在图书馆学到了更多的专业知识?谁又敢保证,进入杭州图书馆的所谓“卑贱者”,未来不能出对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
  读书是人类进步的基石,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读书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图书馆则是读书人的不可缺少的知识殿堂。也正如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言,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愿更多的图书馆都能学习杭州图书馆,向所有人,甚至是乞丐和拾荒者无条件免费开放,让更多的人爱上读书。则整个中华民族都成为象犹太人这样热爱读书的国民,距离实现伟大复兴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参考文献】
  [1]:陆嘉宁,杭州图书馆对乞丐免费开放被称赞[N],青年时报,2011-01-19
  [2]李昊 ,犹太人成功秘诀[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4
  [3]吴晞.阅读,请到图书馆来[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1(05)
其他文献
去年冬天,母亲从乡下来到我所居住的城市.新装修的房子,我们都用取暖器,她说不仅费电烤着也不暖和,便买来蜂窝煤,自个搬上楼.我说“你这么大岁数了,用电多方便,还用这蜂窝煤
前《东皋草堂歌》是吴伟业重要佚诗,由沈燮元获得钞本,冯其庸于上海博物馆董其昌画作上查得吴伟业题此诗之真迹,得到证实.此诗为诗家重要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 要:探究艺术史,可以从人类艺术的发展和推演看到人类审美认识方法和审美表现方法的发展和推演。艺术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关于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的主要思潮,发展到了越来越强调艺术家的主体性、提倡个人情感和想象力的表达、反对理性至上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众多绘画流派中,绘画从表现主义走向梦幻主义,再到超现实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渐渐形成了科幻绘画艺术的新课题。本文将就绘画、科学和科幻三者的概念、
研究补阳还五汤和黄芪对脑缺血及其再灌注损伤与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的影响.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脑缺血模型,于缺血后15 min、再灌注48 h取脑组织测定Glu、Asp、G
有人说在世界上,中国的高考是最残酷也是最公平的选拔制度,它揉碎了所有的人情世故,将优胜劣汰这最基本的自然规律融入到一场大考中,于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可是高考,真的
摘 要:美术家在审美创造中自觉或不自觉、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带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积淀性。中国绘画与西方审美在各自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两种艺术虽然在基于各自文化积淀上传承发展,却在历史的交汇点上,走向了结合,探究中国绘画和西方审美相结合,有利于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中国;绘画;西方审美;传承;创新  中国绘画作为特殊的文化载体,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底蕴的积淀。中国绘画之所以能够屹立在世界文明之林,经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政治课与恰当的导入是分不开的。"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巧妙导入新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配合,有利于师生双边教学活动的开展。一堂课究竟如何开头,并没有什么千篇一律的模式。教育对象不同、内容不同,开头方式也必然不同。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政治课导入新课方面,我归纳总结了以下导入方法,收到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