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治理体系法治化发展的一般原理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j35wm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对提升腐败治理效能的制度体系建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腐败治理体系建构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是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理论概念与实践体系,建构腐败治理体系的理论,揭示其基本构成,明确体系要素的建设标准,进而对国家反腐败战略进行全面的评估与代际发展,是全面提升腐败治理效能的基础.腐败治理体系由“四大支柱”构成.1.基础支柱:国家政治权力结构.国家权力结构与政权结构模式,决定腐败治理体系模式选择与权力配置关系.2.核心支柱:腐败治理的主体及其体制.根据职权分配与职能定位,腐败治理主体涉及核心主体、功能主体和参与主体三类,其体制选择模式决定治理效能.3.重点支柱:腐败治理机制体系建设.调整与优化追惩机制,丰富与强化预防机制,实现高效协同是机制建设的核心.4.关键支柱:腐败治理立法体系建设.法治化是腐败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首要标准,中国腐败治理立法体系要加快建构其宪法和基本法基础,强化公权监督体系基础法律和预防制度体系,实现理念、结构与目标的整体创新.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利用201 1-.2017年31个省级行政区划单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直线型的纳米碳纤维(CNFs),采用微波法对CNFs进行表面化学改性,分别将Ni粒子、CNFs以及表面改性后的CNFs添加到半导电屏蔽料中,制成单层样片,再与LDPE复合
佛教中国化是域外佛教进入中国后因为适应中国社会与文化而发生的本土化转变,这种转变以域外原本的佛教为参照系,呈现出“化而又化”的层级性叠加与综合性整顿过程,在中国经
对于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国家意志主动实施和驱动的结构性改革,必然会推动国家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乃至制度结构发生动态演化,由此必然会造成不同结构状态下所蕴含的不同经
理论界与实践界正在关注创新链这个全新的创新理念,然而,现有的创新链定义尚未取得共识,存在概念模糊的问题.因此,在提出概念定义规范流程的基础上,本研究尝试提升创新链的概
在15至16世纪的反犹浪潮中,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大批犹太人被迫改宗天主教.随后,这些被称为“新基督徒”的犹太后裔,由于愈演愈烈的宗教迫害和相继成立的宗教裁判所,不得不迁徙
自发现纳米碳管以来,纳米碳管及纳米碳纤维的生长条件、生长机理和应用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纳米碳管及碳纳米纤维可广泛应用于聚合物添加剂、气体储存、催化剂载体、场发射
粉彩瓷指在高温烧制的白瓷上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施颜料于其上,借乳蚀作用而达到粉化效果,再经低温烧制而威的釉上彩瓷器.因彩绘出现浓淡凹凸变化,装饰画面粉润柔和,又称“软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近年来,移动通讯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现代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微波介质陶瓷的研究不仅集中在中低介电常数微波介质陶瓷的改性上,而且更集中在探索固有烧结温度低的新型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