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绿化植物的选择和生态配置——以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绿化提升工程为例

来源 :现代园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ing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作为师生生活、学习和休憩的场所,同时也是环境教育的场所,校园绿化的品质直接影响到师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做好校园景观环境绿化和校园美化的工作,加强校园景观的教育功能,达到环境育人的效果,是园林工作者思考的一个层面.以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绿化提升工程为例,对校园绿化植物的选择配置进行分析讨论,以期为厦门地区园林工作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城市滨水景观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以厦门新阳大道北侧景观工程为例,从土壤改良、资源型透水路面应用、节能环保、耐践踏草坪应用及雨水花园等方面,探讨生态技术在城市滨水景观中的运用方式,以期为相关的滨水景观改造及建设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
园艺植物栽培学作为高等学校园艺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其培养卓越农林人才的必要途径是进行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思政建设,这也是新农科和一流专业建设的内在要求.基于此,对“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中引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思政元素及课程思政内容等几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节约型设计能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减少对环境污染.以此为基础,结合校园节约型景观设计,明确景观设计原则与要点,提出设计策略,从而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城市老旧社区适老化环境改造是城市更新进程中日益凸显的重要课题.在全国全力推进口袋公园建设的契机下,挖掘老年使用者需求与现状之间的核心矛盾点,从景观视角出发提出老旧社区“适老化口袋公园”的改造模式.以武汉市新洲区北壕社区为例,提出具体的景观改造设计.通过对场地使用人群需求的全面梳理、场地空间功能的匹配,达到激发社区活力、加强邻里构建的具体目的,最终实现缓解社会性养老压力的终极目的.通过该研究,以期对城市更新过程中更多老旧社区的适老化改造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为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在“观赏植物分类”课程定位、课程教学内容、课程目标及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该课程的课程思政资源,包括坚定文化自信、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培养刻苦钻研、吃苦耐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同时对实施课程思政的主要途径进行了探讨.
高速公路绿化是在生态恢复的前提下,通过栽植植被,防护高速公路在建设及运营过程中路壁边坡、中央隔离带、互通立交区、生活服务区等原始植被造成破坏的路域环境,以达到稳定边坡、保持水水土、遮光防眩、绿化美化的目的 .高速公路绿化主要包括中央隔离带绿化、护坡绿化、互通区绿化、服务区绿化及边沟绿化等形式,高速公路绿化养护管理主要包括水分管理、养分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除草和补植等内容.尽快提高高速公路绿化养护技术和管理水平是当今公路管养部门面临的迫切问题.
园林是我国古代房屋设计时就已经在运用的一种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无独有偶,西方园林的设计也很早就开始存在了.东西方因为文化、地理位置及气候的差异,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园林审美意识,中国园林更注重景物的变换和与自然的和谐美感,西方受神学和理性观念的影响,园林设计上既追求严谨和理性,同时对雕塑艺术也十分推崇,他们在设计园林时会更注重线条的流畅对比和风格的简洁大气.本研究着重阐述园林相关的设计问题、植物在园林中的运用以及园林设计中植物运用的注意事项等需要关注的问题.
植物组织培养是园林园艺技术的专业必修课,综合实训的开展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升至关重要.为达到培养职业人、创新人和科研人的核心目标,从实训内容、教学模式、考评机制、管理制度和教师实训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洪涝是自然界中发生最为频繁的一种灾害,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洪涝灾害带来的影响越来越严重.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弹性景观设计,对于缓解城市压力,缓冲洪涝灾害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结合实际案例,就景观中弹性空间设计策略及方法进行探讨.
课程思政使传统“教书育人”理念得以继承和发展,对高校师范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植物学”是高等师范学校生物教育一门专业课程,在分析课程内容基础上,结合师范生培养要求,从课程思政内容设计、教育形式、学生学习过程与反馈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构建一种高等师范学校“植物学”课程教学新模式,从而提高课程思政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