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创建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机制,创建高等职业教育园林专业校企深度合作办学形式,探索高职园林专业的校企深度合作的运行办法。为专业自身发展、接轨市场、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谋求一条新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 园林 校企合作 办学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3-177-02
1 黑龙江省园林行业现状
近年在黑龙江省扎实推进国土绿化、生态文明建设和城镇建设的带动下,园林行业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产业链不断扩大。黑龙江省具有1级资质的园林企业4家,2级资质的园林企业350家,3级资质的700多家。由于行业发展过快,我省园林企业技术人员在专业素质、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企业在设计、施工、园林植物培育及新技术、新品种的开发等方面较为薄弱。企业严重缺少专业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扎实肯干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企业在设计、研发等方面投入少,缺少与教育及研究部门沟通合作,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我省园林行业高速度、高质量的发展。
我省有高职高专类院校64所,其中开设园林及相关专业的院校有10所,10所院校的园林专业大多数是在2005年以后开始设置的,且多数是由林业、农学、园艺等专业衍生而来,在师资、实习实训场所及设备、教学经验等方面存在不足。建设晚、发展较慢更不能很好的行业接轨,人才培养水平较为粗糙。这些也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我省园林行业的发展。
2 高等职业教育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
我省高职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定位在培养与园林植物培育、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等岗位相适应,具有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实践技能,可在园林植物生产、园林绿地规划、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养护管理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具有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3 校企深度合作办学的意义和前景
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是高职学院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校企合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行业企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又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更是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
4 创建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机制
使校企合作办学能够更深层次更长远的发展下去,必需在“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的原则下进行。实现校企深度合作,良好的合作机制是前提。在建立合作组织机构的基础上,研究建立合作运行机制、合作管理机制、合作保障机制、合作反馈机制,最终实现建立完善的校企深度合作保障激励机制,使校企合作顺利开展。
4.1 建立校企合作组织机构
校企合作,合作主体是学校,合作者是企业,合作管理者是政府,合作媒介是行业协会。
学校主动联系企业,争取政府的支持,在行业协会和市场管理者的共同支持下,联合建立合作机构。使校企合作有成员、有项目、有媒介、有管理,保证校企合作长期稳定的进行。
4.2 建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专家咨询模式;师资培训模式;教学参观模式;顶岗实习模式;对外技术服务模式;“厂中校”订单式培养模式;“校中厂”情境式培养模式等。找准合作契机,抓住合作的切入点,灵活的运用这些运行模式,才可以是校企合作有深度的发展。
4.3 建立校企合作管理机制
校企合作管理机制主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学校与企业合作关系的保障;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关系处理;“学生”与“学徒”的关系处理。合同和制度是实现校企长期合作的有力保障,只有平等协商、有约在先,合作才能持久,双赢的局面也才能稳固。校企双双权利与义务落实到位,在学校和企业都要建立起相关的制度。比如学生顶岗实习,就要制定学校、企业、学生之间的三方合同。可以根据学校、学生、企业三方面的付出和收益,约定是企业因接受学生实习而从学校取得补贴,还是由企业付给学生工作报酬。校企双方尤其重视对实习学生的依法保护。并要由学校和企业协商办理实习学生意外伤害保险等相关保险的具体事宜。
4.4 建立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第一学校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校企合作保障。资金投入方向,师资培训、现场考察、工程项目合作前期投入、师生健康、安全保障、基础实训材料、差旅费等方面。第二建立校企利益保障机制。企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选择优秀的高职人才加入企业员工队伍,利用学校资源进行产品研发和工程项目合作。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可以进行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合理设置专业,使之满足企业的需要;改变教学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懂理论,更要有实际工作经验,培养他们成为有一技之长的“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4.5 建立校企合作项目评估反馈机制
校企双方定期建立项目评估和反馈体系,对于每次学生实训、工程项目合作、毕业生就业、企业员工培训等项目,要在调查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合作计划,通过政府监管部门签订合作协议,确保合作顺利进行。在合作后要全面总结及时反馈,从中查找不足、总结经验,以便合作能够长期稳定健康的进行下去。
5 创建高等职业教育园林专业校企深度合作办学形式 校企合作的最终表现是合作的形式,有合作机制作为保障,就要研究合作的具体形式。校企合作可以有多种形式,总结起来主要有:校中厂形式、厂中校形式、项目合作形式、学校委托顶岗实训形式、企业委托订单培养形式、企业委托设计、研发、生产、培训等形式。合作形式如下:
5.1 吸引企业投资,发挥学校优势建设校内生产、设计、研发、培训基地
依托学校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场所设备等资源,吸引企业投资,在校内建设具有生产能力的实训场所,为学生实训、企业员工培训、工程设计、苗木生产等提供便利条件。也可以采取融资等办法,在校内创办了独立经营的园林企业。采取对外承揽业务参与社会服务,构建接轨社会的平台,构建学生实训的平台。
5.2 加强科研投入,依托企业资源创建校外实训、就业基地
学校积极介入到行业中去,广泛与企事业单位接触,加大科研、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投资力度,利用企业的场所设备、技术经验等资源,在合作企业内建立实验室或实训场所,扩大专业办学的视野,加快专业课程改革的步伐,使专业教学快速适应社会需求,减轻学院专业实训场所建设的资金负担,扩充学生实训内容,提高企业的科研能力,开发工程项目的能力,提高员工素质,促使学院和企业相得益处。
5.3 优势互补,积极开展项目合作
共同开发工程项目是校企合作的桥梁纽带,可以很大程度的拉近校企关系,实现校企优势互补。这种合作形式既保障了教师能够参与生产实践,又弥补了企业在技术、资金、设备等方面的不足。虽然是一种短期的合作,但可以为长期的合作奠定基础。在进行项目的合作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
5.4 互惠双赢,创建校企资源共享平台
校企合作也可以采取资源共享的办法,开发建设生产、设计、研发等场所,建设培训机构、网站等资源共享平台,为校企在培训、承揽工程、获取信息等方面进行服务,实现互惠双赢。
5.5 增进沟通、提高信任,进行订单培养和委托服务
校企合作是在平等地位的基础上进行的,要稳固好合作关系必须增进沟通,了解各自所需,双方的建设发展方向都应向利于合作的方向倾斜,以提高信任巩固发展。学校可以按照企业人才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订单式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在相互信任的前提下,校企双方可以在学生实训、员工培训、设计、生产等放面相互委托服务。
关键词:高职 园林 校企合作 办学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3-177-02
1 黑龙江省园林行业现状
近年在黑龙江省扎实推进国土绿化、生态文明建设和城镇建设的带动下,园林行业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产业链不断扩大。黑龙江省具有1级资质的园林企业4家,2级资质的园林企业350家,3级资质的700多家。由于行业发展过快,我省园林企业技术人员在专业素质、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企业在设计、施工、园林植物培育及新技术、新品种的开发等方面较为薄弱。企业严重缺少专业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扎实肯干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企业在设计、研发等方面投入少,缺少与教育及研究部门沟通合作,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我省园林行业高速度、高质量的发展。
我省有高职高专类院校64所,其中开设园林及相关专业的院校有10所,10所院校的园林专业大多数是在2005年以后开始设置的,且多数是由林业、农学、园艺等专业衍生而来,在师资、实习实训场所及设备、教学经验等方面存在不足。建设晚、发展较慢更不能很好的行业接轨,人才培养水平较为粗糙。这些也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我省园林行业的发展。
2 高等职业教育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
我省高职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定位在培养与园林植物培育、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等岗位相适应,具有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实践技能,可在园林植物生产、园林绿地规划、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养护管理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具有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3 校企深度合作办学的意义和前景
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是高职学院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校企合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行业企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又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更是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
4 创建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机制
使校企合作办学能够更深层次更长远的发展下去,必需在“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的原则下进行。实现校企深度合作,良好的合作机制是前提。在建立合作组织机构的基础上,研究建立合作运行机制、合作管理机制、合作保障机制、合作反馈机制,最终实现建立完善的校企深度合作保障激励机制,使校企合作顺利开展。
4.1 建立校企合作组织机构
校企合作,合作主体是学校,合作者是企业,合作管理者是政府,合作媒介是行业协会。
学校主动联系企业,争取政府的支持,在行业协会和市场管理者的共同支持下,联合建立合作机构。使校企合作有成员、有项目、有媒介、有管理,保证校企合作长期稳定的进行。
4.2 建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专家咨询模式;师资培训模式;教学参观模式;顶岗实习模式;对外技术服务模式;“厂中校”订单式培养模式;“校中厂”情境式培养模式等。找准合作契机,抓住合作的切入点,灵活的运用这些运行模式,才可以是校企合作有深度的发展。
4.3 建立校企合作管理机制
校企合作管理机制主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学校与企业合作关系的保障;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关系处理;“学生”与“学徒”的关系处理。合同和制度是实现校企长期合作的有力保障,只有平等协商、有约在先,合作才能持久,双赢的局面也才能稳固。校企双双权利与义务落实到位,在学校和企业都要建立起相关的制度。比如学生顶岗实习,就要制定学校、企业、学生之间的三方合同。可以根据学校、学生、企业三方面的付出和收益,约定是企业因接受学生实习而从学校取得补贴,还是由企业付给学生工作报酬。校企双方尤其重视对实习学生的依法保护。并要由学校和企业协商办理实习学生意外伤害保险等相关保险的具体事宜。
4.4 建立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第一学校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校企合作保障。资金投入方向,师资培训、现场考察、工程项目合作前期投入、师生健康、安全保障、基础实训材料、差旅费等方面。第二建立校企利益保障机制。企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选择优秀的高职人才加入企业员工队伍,利用学校资源进行产品研发和工程项目合作。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可以进行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合理设置专业,使之满足企业的需要;改变教学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懂理论,更要有实际工作经验,培养他们成为有一技之长的“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4.5 建立校企合作项目评估反馈机制
校企双方定期建立项目评估和反馈体系,对于每次学生实训、工程项目合作、毕业生就业、企业员工培训等项目,要在调查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合作计划,通过政府监管部门签订合作协议,确保合作顺利进行。在合作后要全面总结及时反馈,从中查找不足、总结经验,以便合作能够长期稳定健康的进行下去。
5 创建高等职业教育园林专业校企深度合作办学形式 校企合作的最终表现是合作的形式,有合作机制作为保障,就要研究合作的具体形式。校企合作可以有多种形式,总结起来主要有:校中厂形式、厂中校形式、项目合作形式、学校委托顶岗实训形式、企业委托订单培养形式、企业委托设计、研发、生产、培训等形式。合作形式如下:
5.1 吸引企业投资,发挥学校优势建设校内生产、设计、研发、培训基地
依托学校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场所设备等资源,吸引企业投资,在校内建设具有生产能力的实训场所,为学生实训、企业员工培训、工程设计、苗木生产等提供便利条件。也可以采取融资等办法,在校内创办了独立经营的园林企业。采取对外承揽业务参与社会服务,构建接轨社会的平台,构建学生实训的平台。
5.2 加强科研投入,依托企业资源创建校外实训、就业基地
学校积极介入到行业中去,广泛与企事业单位接触,加大科研、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投资力度,利用企业的场所设备、技术经验等资源,在合作企业内建立实验室或实训场所,扩大专业办学的视野,加快专业课程改革的步伐,使专业教学快速适应社会需求,减轻学院专业实训场所建设的资金负担,扩充学生实训内容,提高企业的科研能力,开发工程项目的能力,提高员工素质,促使学院和企业相得益处。
5.3 优势互补,积极开展项目合作
共同开发工程项目是校企合作的桥梁纽带,可以很大程度的拉近校企关系,实现校企优势互补。这种合作形式既保障了教师能够参与生产实践,又弥补了企业在技术、资金、设备等方面的不足。虽然是一种短期的合作,但可以为长期的合作奠定基础。在进行项目的合作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
5.4 互惠双赢,创建校企资源共享平台
校企合作也可以采取资源共享的办法,开发建设生产、设计、研发等场所,建设培训机构、网站等资源共享平台,为校企在培训、承揽工程、获取信息等方面进行服务,实现互惠双赢。
5.5 增进沟通、提高信任,进行订单培养和委托服务
校企合作是在平等地位的基础上进行的,要稳固好合作关系必须增进沟通,了解各自所需,双方的建设发展方向都应向利于合作的方向倾斜,以提高信任巩固发展。学校可以按照企业人才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订单式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在相互信任的前提下,校企双方可以在学生实训、员工培训、设计、生产等放面相互委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