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修辞教学路在何方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bea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修辞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是让学生用心感悟它的好处,不强调它的技巧性表述。所以,在修辞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解读来感受喻体的表象,通过品读来体会意境,通过“比读”来理解修辞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修辞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解读 品读 比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5-073
  许多教师在教学修辞手法时,往往把修辞作为一项语文知识来教学。请看下面一则教学案例(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
  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一说通过阅读你对草原有了一个什么样的认识。
  生1:“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由此可以想象出草原的美。
  师:它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
  生2:这一句话是比喻句。它把草原比成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
  师:这句话的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
  生3:本体是草原与羊群,喻体是绿毯与白色大花。
  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生4:这样比喻可以更好地描写草原的景色,让语言更生动,更有趣。
  在这一则教学案例中,教师带着学生来分析比喻句,让学生得出比喻句的结构,以及为什么要使用比喻句。但是,这样将修辞贴上标签来教学是不可取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修辞教学要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而不在于对知识系统的记忆”。而上述案例把修辞作为一项语文知识来教学,让学生说出本体与喻体,显然已经违背了新课标的精神。
  基于以上观点,笔者对这一句修辞进行了改进性教学。
  师:同学们,我相信你们都见过白色的花,因为我们学校就有很多白色的花,那你们见过绿毯吗?
  生1:见过,我家的地毯就是绿色的。
  师:绿毯有什么样的特征?
  生2:平平的,绿绿的,给人一种春天到来的感觉。我们学校的草坪就像绿毯,草坪中间突起的部分被栽上了白玫瑰、白月季,我们从学校的环境就可以想象出草原上的美景了。
  师:(出示草原与白色羊群的图片)是呀,草原太美了,那大家就边看图边带着这种情感来读一读这句话,看看能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
  生3:绿油油的草原上,羊群一会上了小丘,一会又下来,是那样的悠然自得。
  生4:草原上的羊群,无论是在小丘上,还是在小丘下,都显得那样自由,都能够和睦相处。
  师:是呀,如果把“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一句话去掉,直接从上面一句跳到“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行吗?
  生5:行是行,但是感觉没有加上好,因为它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情感。
  生6:这句话把离我们很远的草原一下子拉到了我们身边。
  在修辞教学中,笔者认为不应过于理性地分析内容,应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主感悟修辞带给学生的美好境界。
  1.解读——感受喻体成表象
  学生只有了解喻体的特征,才能够理解为什么课文中作者会把本体比喻成喻体,才能够体会到这样比喻的好处。就像上述的案例中,当学生从身边的景物来理解地毯上绣白花的意境时,那么他们的脑海中就会形成这个表象,也就可以通过这一表象来理解为什么作者会把草原与羊群比喻成地毯与白花了。
  2.品读——体会意境丰情感
  在教学修辞时,我们要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情感来阅读这些比喻句,体会比喻句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就比如,在上述的教学片断中,在学生建立起地毯与白花的表象之后,让学生对照图片,多读几遍这句话,体会这样描写所表达出来的情感。
  3.“比读”——明白修辞想应用
  要想让学生对修辞的运用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就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用修辞来描写。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把修辞去掉之后再让学生读,让学生比较用修辞与不用修辞之间的区别,让学生明白修辞的好处,并运用到作文中。
  总之,小学阶段的修辞教学不能从知识的角度来教学,应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读,体会修辞使用的技巧与好处,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这样才是修辞教学的最佳路径。
  (责编 莫彩凤)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朗读指导如何才能到位?这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朗读预设。朗读指导的另辟蹊径,朗读效果自然就会不同凡响。这是不少特级教师朗读指导给我们的启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不应把语文课程看成是一种既定的死的文本,应看做是有待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学习资源。教师也不再是教材的执行者而是教材的使用者、开发者。”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荷花》一文通篇演奏着美的旋律。教学时,我本着“要自主,要读书,要综合,有空间,有情趣,有实践”的新理念,在空白处出新出彩,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时,得到美的体验。  一、利用课题的空白,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中,我利用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他明确指出了作文应讲求“本色”“真实”。本着小学作文教学追求“本色”和“真实”的思想,近年来,笔者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提出了“生态习作”的教学主张,并作了持续实验与研究。  所谓“生态习作”,即学生作文必须能够展示学生生命的“原生态”,学生写作的过程必须与其学习需求、探索精神及表达欲望高度、真实地契合,必须是“学生表达欲望的
[摘 要]基于语用课程观,阅读教学需关注文本独特的言语现象、言语形式、言语意蕴。教学环节的推进,应关注言语实践点,搭建起立体丰富的听、说、读、写、思的语言运用平台,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言语实践 语用视野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8-072  在语用理念日益清晰的当下,阅读教学要实现从内容理解向
[摘 要]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对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这导致古诗教学一直效果不佳。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在促进积累和理解的基础上,更注重对学生言语表达的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古诗教学 个性解读 探究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4-072  古诗教学中有一个倾向,就是过分注重理解和体会,而忽略古诗教学的言语表达。言语
有人说:教学方案应当是外出旅行时的指南针,而不是有固定路线和时刻表的火车。一堂语文课的价值不仅在于教材内容本身,还更应该关注课堂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学生,关注教学环节中节外生枝的自主生成现象,为错综复杂的生成资源做“加减乘除”。  一、等一等,为看似错误的回答做“加法”  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当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认真倾听,发现学生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  在教学一年级语文下册
[摘 要]步入了高年级,学生却越来越怕发言。对此,教师要传递生命关爱,打消表达顾虑;创设生动情境,激发表达欲望;丰富实践,提高表达素养。只有将口语交际融入学习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学生才能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素养。  [关键词]口语交际 关爱 情境 实践 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4-092  步入了高年级
真诚的欣赏能唤起学生自主作文的强烈欲望,让学生在鼓舞和激励中自主前行在习作路上,带给学生愉悦的感受和成功的体验,因此,我们在强调作文评价是欣赏而不是修正的同时,要有足够的智慧从各种维度来展现我们的真诚期待,如此才会让学生在每一次习作时都处在跃跃欲试的积极状态。  一、搭建舞台——给予学生展示的空间  为学生搭建各种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的习作能够在老师和小伙伴面前得到更多的表现机会,充分满足学生自
[摘 要]三年级学生对习作比较陌生,因而教师要从文本出发,尽可能让文本发挥例子作用。在教学中,要通过挖掘教材、品析语言、搭建平台等,实现阅读指向表达的目标,让学生能说、想说、会说,从而为下一步习作教学奠定基础。  [关键词]阅读 写作 生成 精彩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9-068  三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写话基础,但对习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童诗。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向我们描写了一幅美丽而又充满情趣的儿童生活图画。细细读着,一缕流畅欢快的韵律会在心间悠悠地蕴染开来。如何将这样一篇有情、有趣的儿童诗教出韵味,教出色彩,教出特点呢?研读课文多次后,我将本课教学的“主线”确定为:声色合奏,创情境;多元识字,焕情趣;品味语言,悟意境;拓展迁移,品智趣。通过听听、看看、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