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题”切入,“变式”发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e5215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探究化学习题教学的方法,列举实际案例,论述“变式”教学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方面的功能。
  关键词: 化学习题教学 变式教学 替换 恒等
  课题:计算中的“替换”和“守恒” 思想
  教学目标:
  1.掌握“替换”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于相关的化学计算;
  2.理解“守恒”在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
  母题:向6.4g CuO和FeO的混合物中,加入2mol/L的硫酸溶液50mL,混合物恰好完全溶解。若将等质量该混合物在足量氢气中加热并充分反应,冷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多少?
  学生读题后,第一反应是去解决混合物的组分问题,再根据得出的各组分的量分别计算其与氢气反应后还原得到的金属单质质量。此时,不必立刻遏制学生的思维,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结果。
  学生板书:
  解:设CuO和Fe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和 y
  根据总质量:80x 160y=6.4 ①
  根据反应方程式:CuO HSO = CuSO HO
  x x
  FeO 3HSO = Fe(SO) 3HO
  y 3y
  x 3y=0.1 ②
  由①②得:x=0.04 y=0.02
  混合物跟氢气反应后还原得到金属单质总质量
  m(Cu) m(Fe)=0.04mol×64g/mol 0.02mol×2×56g/mol=4.8g
  教师板书:m(Cu) m(Fe)=6.4g—0.1mol×16g/mol=4.8g
  对比之下,学生方法较为繁琐,对教师的快速解题感到十分惊讶,于是产生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
  之后,将题目作如下调整。
  变式1:向ag CuO和FeO的混合物中,加入2mol/L的硫酸溶液50mL,混合物恰好完全溶解。若将等质量该混合物在足量氢气中加热并充分反应,冷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多少?
  学生进入思考状态:将质量變为字母,与前题相比,增加了计算的难度。又假如所给质量的数据并不凑巧,计算时会更困难,浪费时间也易算错。
  教师点拨:要求铜、铁单质的质量,可否换个思路?即铁、铜总质量 = 氧化物总质量 — 氧原子质量?
  教师板演解题过程:
  CuO HSO = CuSO HO
  FeO 3HSO = Fe(SO) 3HO
  分析:观察反应方程式,会发现CuO→CuSO,FeO→Fe(SO),这过程其实是氧原子与硫酸根位置的互换,即硫酸根“替换”了氧原子,母题的思路其实就来源于此。
  板书:
  n(O) = n(SO) = 2 mol/L×0.05 L = 0.1 mol
  m(O) = 0.1 mol×16g/mol = 1.6g
  m (Cu) m(Fe)= 6.4g—1.6g = 4.8g
  当总质量为ag时,m (Cu) m(Fe)= (a—1.6)g
  经过此题的练习,学生巩固了质量守恒原理,了解了“替换”的方法,超越了传统的通过反应历程计算。学生看见简洁的过程,省时省力,于是感觉有必要了解更多更好的解题思想。
  变式2:向6.4 g CuO和FeO的混和物中,加入200m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若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0.4mol/L氢氧化钠溶液500mL时,生成的沉淀最多,则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学生受到变式1的启发,从相似处着手分析题目。该题仍可用“替换”方法来解:混合物在盐酸中恰好完全溶解得到CuCl和FeCl,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沉淀最多时,CuCl和FeCl全部转变为Cu(OH)和Fe(OH)。
  板书:
  n(NaOH) = n(OH) = n(Cl) = n(HCl) = 0.4mol/L×0.5L = 0.2 mol
  c(HCl)=0.2 mol/0.2L = 1 mol/L
  运用科学巧妙的方法,原本看似复杂的题目被“秒杀”,学生的思维开始闪现灿烂的火花,学习热情被大大地调动起来,想要了解更多题型。
  变式3:向a g Fe、FeO、FeO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1mol/L的盐酸恰好使混和物完全溶解,放出224mL(STP)的气体,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那么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该混合物,得到铁的质量是多少?
  有了前几题的铺垫,很容易就能挑出题目中的有用数据“a g Fe、FeO、FeO的混合物”, “100mL1mol/L的盐酸”,隐去无用的数据“224mL(STP)的气体”,找到快捷的路径。
  “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说明Fe、FeO、FeO最终全部转化为FeCl。根据铁元素守恒:
  板书:
  n(Fe)= n(FeCl) = 1/2 n(HCl)= 1/2×1mol/L×0.1L = 0.5mol
  m(Fe)= 0.5mol×56g/mol = 28g
  此类题目还可继续拓展,让学生的思路多向发散。
  变式4:往由铁的氧化物组成的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该样品恰好与盐酸完全反应而溶解。再往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氯气0.56L,氯气完全转化为Cl,所得溶液中溶质仅为FeCl,且Cl的物质的量为0.75mol。则该样品中Fe与Fe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
  学生再次运用守恒思想求解:氧化物当中铁元素全部转变为Fe,设氧化物中含有xmolFe、ymol Fe,由铁元素守恒,知x y= 0.75/3 = 0.25 ①。已知参加反应的氯气为0.025mol,由得失电子守恒,得x(3—2) = 0.025×2×1 ②。解得x = 0.05,y = 0.2。从而确定样品中Fe与Fe物质的量之比:
  n(Fe)/ n(Fe)= 0.05/0.2 =1/4
  小结:贯穿本节课的思想即是“替换”和“守恒”,通过观察反应的特点,巧妙地将微粒进行互换,从而省去了繁琐的过程,节省了时间。其实大部分的化学计算都有其独特的方法和思路,要发现这些巧妙的方法,就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勇于突破的精神。
其他文献
摘 要: 写一篇记人记物的记叙文很容易,但要写得不老套、真性情、有思想很难。作者在对比分析大量优秀记叙文的基础上,选择能提高中学生写作实效性的三点技巧,以期对中学生提升写作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 记叙文写作技巧 立意 选材  就写记叙文来说,写好一个人或物很重要。这固然是由记叙文的题材决定,也因为写好一个人或物是写复杂记叙文的基础。写人写物看似简单,写好却不易。很多学生的文章,要么材料陈旧,老
摘 要: 高考试题对教学具有指导作用。研究高考试题,有助于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指称语是文章中句子与句子之间,文章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之间连接的重要手段,是构成篇章连贯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能确定指称语的所指,就会造成对文章的误解。作者联系教学实践,研究高考英语阅读试题中考查确定指称语所指的题型,阐述了新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 高考英语阅读试题 阅读教学 指称语的所指  20
摘 要: 本文主要结合文科生自身的特点和高考文科数学的考查方向,就文科生如何学好数学做了简明的阐述。  关键词: 文科生 文科数学 课堂教学  在新课改三年经验的指导下,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我深知高中数学课堂中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关键。一轮文科数学教学工作完成后,我有了些许想法,就是只要自己放下条条框框,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词汇的要求:了解英语词汇,包括单词、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等形式;理解和领悟词汇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运用词汇描述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等。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对单词和短语的了解及熟记的基础之上的。新教材《牛津英语》具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词汇量大。其中有些单词对于刚上初中的学生来说,记忆起来实在太费劲、太困难。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我深感提高学生记忆能力的
一、岗位定位制培养模式分析。  顶岗实习已经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可或缺的实践性培养模块,按照职业能力要求培养合格人才是目前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  摄像类实践课作为教育技术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电脑艺术等相关专业必修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为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毕业后更快更好地适应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将岗位定位制培养模式应用于摄像类人才的培养,即从电视摄像、电
鉴赏诗歌,首先是对诗歌思想情感的解读。“诗言志”,绝大多数诗歌本身就是诗人某种情志的载体。各地的《考试说明》在“古代诗文阅读”中都明确提出“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的要求。纵观近年各地高考题,诗歌鉴赏一般出两道题,其一经常是“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等等。许多考生却难以准确回答,读不懂、答不全,以致失分严重。下面着重谈谈读懂诗歌的几个突破口
摘 要: 本文以张家界土家风情园旅游文本及其英译为切入点,探讨了文化差异等因素对旅游文本英译的影响,并提出了在目的论指导下武陵山片区土家文化的英译策略。  关键词: 目的论 旅游文本 英译策略 武陵山片区土家文化  一、理论概述  目的论(Skopos Theory)于20世纪70年代末起源于德国。目的论创始人弗米尔(Hans Vermeer)于1978年在《普通翻译理论的框架》(A Framew
摘 要: 本文针对江苏2008年考卷第23题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强调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要性,并就如何提高历史知识迁移能力提出建议。  关键词: 2008年高考试题分析 历史教学 知识迁移能力  2008年是江苏实施新课程高考的第一年,2008年江苏历史考卷对今后的教学、命题和考试研究的导向性是不言而喻的。该考卷最大的特点就是“活”,所考查的知识与书本内容不再像旧高考那样亲密,很多题目甚至老师都没
摘 要: 初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情绪容易波动,被各种外在因素影响,成绩也会直接影响其情绪,他人的负面评价容易导致其心理上产生受挫感,由此,对于初中生来说,心态急需调整。班主任要从学生的情绪管理入手,多进行目标激励。本文根据具体的班级管理案例,从班级管理中的目标激励策略谈起,论述目标激励中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等,提出要加强班级管理中的目标激励机制,推进班级管理的有序发展,点亮学生奋进的明灯。  关键
数学教学的过程是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针对这一理念我们都在努力地创造条件,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之中。怎样的探究活动更有效呢?下面通过《倍的认识》一课的两次教学,谈谈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一  第一次教学——热闹的探究过程和出乎意料的真实效果  第一步:了解“倍”  教师板书“倍”,让学生说一说对于这个字你知道些什么,自然引出课题《倍的认识》。接着,教师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