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son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0-148-01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下面就兴趣的培养来谈谈教学中的体会。
  
  一、爱护学生,融洽师生感情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由于任教课时少,师生交流机会不多,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固板、严励的印象,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在中学生,对他们的态度,教师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进步,那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通道畅通无阻,思维也就变得迅速敏捷。这样可加速知识的接收、贮存、加工、组合及提取的进程,知识迅速得到巩固并转化为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新知识教学之初,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如,我们在教学“直线、射线和角”一课时,探究角的概念:猜测过一点可以画多少条射线?验证——画一画验证猜测;结论——可以画无数条射线。此时教师并没有就此罢手:我们过一点画两条射线试试看是个什么图形?生操作后发现:是一个角。反思:角是我们已经认识过的图形,请大家回忆,刚才这个角是怎么画出来的?生回想了一下:过一点画两条射线。学生反思后得出的结论已经和书上的结论几乎一致了。在角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反思”起了重要的作用,没有对操作过程的反思,学生就难以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角的形成过程、表述角的概念。数学教学中,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能力培养的核心,而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是创新学习所必备的思维能力。数学教学要让学生逐步树立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这应成为我们以后教与学的着力点。
  
  三、联系实际,培植学习兴趣
  
  要数学教学中,选取典型的生活材料导入新课,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几乎在一切人类活动中,都离不开数学工具,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一切领域,数学更是重要的工具,是基矗但以此来认识中学数学教学的作用,却不够全面,甚至是舍本取末了。
  
  四、加强直观,引导动手操作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能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永久不忘。美感和美的意识是数学直觉的本质,提高审美能力有利于培养数学事物间所有存在着的和谐关系及秩序的直觉意识,审美能力越强,则数学直觉能力也越强。“跟着感觉走”是教师经常讲的一句话,其实这句话里已蕴涵着直觉思维的萌芽,只不过没有把它上升为一种思维观念。教师应该把直觉思维冠冕堂皇的在课堂教学中明确的提出,制定相应的活动策略,从整体上分析问题的特征;重视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诸如:换元、数形结合、归纳猜想、反证法等,对渗透直觉观念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大有稗益。
  
  五、练习多样,重视实践活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是帮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发展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数学练习中要采用多样的题型,使练习内容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思想方法、对动手操作过程、对解题过程、对错误结论进行反思,能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学数学需要做题,别的课程也如此,但怎样才能起到做题的作用,达到做题的目的呢?题不在多而在精彩。在这里,精彩是指题目本身无错误,不只是对定义、定理、方法进行复述,题目的思路应充满活力、综合性强等等。但更重要的,是“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一题多解,将使学生身临其境,加深理解;多解归一,是寻求不同解法的共同本质,乃至不同知识类别及思考方式的共性,上升到思想方法、哲理观点的高度从而不断地抽象出具有共性的解题思考方法——多题归一。为了这种“把题做透”的目标能够实现,教师必须少留作业。倡导学生从小进行学术研究。围绕中学数学内容,从初一到高三只要你去发掘,可以研究的课题大量存在。这里也一定要指出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学生进行研究,最大的收获不是成果本身,更不是获奖,而是成长。
  总之,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十分重要,是学好这门功课的重要前提。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吐纳麝香(AHTN)是最常用的人工合成麝香,其具有较强的亲脂性,难降解且易生物富集。目前在各种环境介质,生物体甚至人体中均检测到它的存在,其潜在毒性已受到广泛关注,但有关A
摘 要:科学探究被确定为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成为新课程教学中不容回避的问题。若能从“重视科学探究教学”、“加强探究活动指导”、“用探究理念指导化学教学”等方面入手进行化学新课程教学,将有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活动 探究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
中图分类号:G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0-139-01    现代教育的趋势是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从现有的体育课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体育教学的目标已经重新设定,以培养学生的学体育与健康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和良好的积极参与运动的兴趣为核心,强调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着力学生对运动的创造性发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体育
摘 要: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追求新的理想、不断实现新的价值、不断进取、不断自我完善的创造活动史。在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气氛法、激发兴趣法、引导质疑法、鼓励求异法、诱导想象法、归类比较法、举一反三法、实践活动法等方法帮助他们建立最佳智能结构,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创新 创造 创造性思维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0-140-01    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表现为学校教育环境中教学因素与非教学因素的和谐发展。“教学因素”指的是以课堂为主渠道的诸种因素;“非教学因素”指的是学校的校园环境、办学理念、制度建设、校风校貌等校园文化方面的育人因素。教学因素与非教学因素的和谐发展是形成和谐校园整体效应的关键性因素、决定性因素。校园环境能起到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0-143-01    以一般心理认知过程理论为基础,把心理学关于能力的分析同数学活动过程的特征相联系,对数学能力的构成作了具体的划分,得出数学能力的五大成分即数学观察力、数学记忆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化能力。这是对克鲁捷茨基关于数学能力结构的深入和发展,是当今在这方面得到的较好的成果,为中学数学教
摘 要:语文教学是学生多种能力培养的平台,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重视激活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自我展示的能力,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会探索,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培养。  关键词:综合能力 竞争意识 自我展示 主动学习 “写”出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0-146-01    好的导课会对一节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淡无味的导语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会起抑制作用,如果一位老师走进课堂第一句话都是把书翻到某某页,尤其是政治课,上了几节课之后,学生身心都已疲惫,正昏昏欲睡时,这样的开头无疑是最好的催眠曲。因此,教师在讲授新课前,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