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年龄阶段,身体的发展和机能的健全发展是其他一切发展的基础,而幼儿体操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内容。文章对幼儿体操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开设体操课程情况以及如何加强幼儿体操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较强幼儿体操教学、创编能力的优秀幼儿教师进行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幼儿体操;幼儿体操教学;课程改革;专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
*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基本体操创编能力培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幼儿体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并且早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有幼儿园着力研究、实践幼儿体操的教学与训练,以此促进幼儿生长发育、提高幼儿身体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幼儿体操训练是增强幼儿体质的有效途径之一”的思想,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重视。幼儿体操教学与训练在幼儿园得到普及,有效的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能主动适应我国幼儿教育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擅长于幼儿艺体方面教学的优秀幼教工作者。高校开设幼儿体操课程正是适应这一发展需要,学生通过幼儿体操课程的学习,了解了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基本动作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幼儿体操教学水平与创编能力,大幅度提升专业能力,有助于学生快速适应幼儿园工作。
一、幼儿体操对幼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1、全面锻炼幼儿身体,提高幼儿身体素质,促进幼儿正常生长发育。幼儿体操遵循幼儿生长发育规律,从幼儿的生理特点出发,能使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以及各项身体素质和身体活动能力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从而有效促进幼儿生长发育,使体质不断增强。
2、幼儿体操训练对幼儿智力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体操训练对幼儿智力活动要求较高,每一个动作、练习的完成都积极的调动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模仿力,不断刺激大脑神经系统,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3、游戏化的幼儿体操训练是提高幼儿运动兴趣的有效途径,遵循幼儿心理要求,提倡在玩中学,学中玩。用诗歌、故事、音乐游戏等方法来吸引幼儿积极参与训练。由于幼儿体操动作丰富多彩,新颖优美,并多数动作都是结合音乐进行,因此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有效措施之一。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幼儿体操课程的状况
1、课程设置混乱、不科学,也没有相关要求
高校开设幼儿体育方面课程的不多,有些是院校根本没有这方面课程,还只是为学生开公共体育课,忽视了幼儿教师的师范性,忽视了培养学生幼儿体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性;有些是按運动项目开设一些相关选项课程,如武术、跆拳道、艺术体操、体育游戏等等;有些是将多项内容融为一体,统称幼儿体育,但项目多,课时少,效果不理想。
2、师资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缺乏
开设幼儿体操的高校也面临着专业人才缺乏,专业素质不高的问题。任课教师多为健美操、体操、艺术体操专业的教师担任,他们对幼儿体操的认识、理解程度不一,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的学习,对幼儿体操教学的规律掌握不够,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体操课程的教学效果。
3、教学环境差、教学设备不足
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体育方面的设备简陋、教学环境比较差,没有专门的体操教室,只有少数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在室内上课,多数都在操场上授课,经常受到风雨天气、严寒酷暑的影响,再加上专业设备、器械的严重不足,使得幼儿体操课程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以上这些情况是高校幼儿体操课程建设面对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增加了幼儿体操课程改革的难度,影响了幼儿体操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高校在条件请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加强对幼儿体操课程建设的关注和投入,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改善教学条件,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充分发挥幼儿体操课程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积极作用。
三、幼儿体操课程改革的创新与尝试
1、创新幼儿体操课程内容
依据幼儿体操课程目标,优化与创新课程内容。一直以来,幼儿体操课程在内容设置上重视幼儿体操的分类、特点和实例教学,对各年龄段幼儿身体发育特点,基本动作发展的规律提及很少,创编部分的内容也较少,要求也较为简单。为了更好的完成课程目标,培养出优秀的幼儿教育人才,让幼儿体操教学更接近幼儿园工作实际工作过程,从幼儿体操教学实际出发,把幼儿体操课程内容分成四大模块:幼儿体操基本知识;幼儿徒手操;幼儿轻器械体操;幼儿体操教学与创编;在幼儿体操基本知识模块里加入了各年龄段幼儿身体发育特点,不同年龄段幼儿基本动作发展的规律的相关知识,便于学生在幼儿体操教学、创编过程中更加适合本班幼儿。幼儿徒手操和轻器械体操是对幼儿体操分类、特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具体操节和必要的教学技能的训练。在教学与创编模块中让学生灵活掌握幼儿体操教学方法的同时更加重视创编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满足幼儿园工作需要。
2、创新幼儿体操教学情境设计
根据幼儿园幼儿体操教学工作特点,学习现代职业教育的先进思想和理念,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主线安排课程结构,整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将知识内容与实践操作相互融合。参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按幼儿年龄段设计了三个教学情境:小班幼儿体操教学与创编;中班幼儿体操教学与创编;大班幼儿体操教学与创编。在课程内容的呈现顺序和方式上都有所创新,以幼儿的成长、动作技能的发展为递进,以幼儿体操创编及教学任务为主线,贯穿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使同学们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幼儿体操的基本知识、幼儿体操的分类和特点,能清晰的认识到不同年龄段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不同特点,创编出适当本班年龄幼儿的体操,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运用幼儿喜爱的教学方法,出色的完成幼儿园的幼儿体操教学及创编任务。 3、改革幼儿体操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手段,教学方法改革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程内容、教学情境设计进行改革创新后,相应的教学方法也进行了大胆改革,把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结合每节课的具体教学任务综合的、灵活的辅以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教师把幼儿体操教学与创编当做具体任务,给出素材、条件、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成若干组,分析幼儿的年龄特点,明确教学与创编任务的要求,集体研究、讨论创编的思路,并通过网上搜索,查资料,去幼儿园调研等方式收集创编素材,积极进行幼儿体操创编,并把完成的作品在课程中进行实践检验,接受老师、学生们的评价与反馈,再进行修改与完善。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更多是指导,简单的知识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遇到的困难便是教师要解决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启发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引导学生找出解决方法,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会做,做学结合。把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紧密结合,把学会的知识、技能有效的转化为实际的工作能力,使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紧密连接。
4、改革幼儿体操考核评价方式
幼儿体操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注重对学习效果和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注重对学生幼儿体操教学与创编的综合能力与素质评价,改变以往体育课程考核、达标、技评等评价方式,把考核的重点放在以幼儿园真实工作为导向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推行多种形式、多个阶段、多种类别、多种成绩评定方式的考核制度改革。平时成绩考核通过提问、检查作业、课堂练教等形式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关注课后完成作业的质量,并强化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学期中把教学能力的考核评价作为阶段重点,以学生模拟教学,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评价等多种方式,检验学生教学技能掌握、教学方法运用的情况。课程结束时的考核重點放在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评价上,这是学生对幼儿体操课程所学知识、技能综合运用,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考核方式上以学生创编作品的比赛和本门课程学习心得体会的形式进行,比赛的形式能更好的激励学生创作的激情,也成为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效果、提升专业素质的舞台。
总之,幼儿体操课程是培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加强课程建设、深化课程改革是提高幼儿体操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所谓教无写法,贵在适合,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特点为,贴近幼儿教师工作实际的教学改革,更能在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M].中国高教研究,2009,(4)
[2]刘英.中国幼儿基本体操[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
[3]俞继英.基本体操练习对幼儿智力发展的影响[J].体育科学,2000,(3):2
[4]陈玉玲.幼儿基本体操运动的发展与展望[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220-222
[关键词]幼儿体操;幼儿体操教学;课程改革;专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
*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基本体操创编能力培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幼儿体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并且早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有幼儿园着力研究、实践幼儿体操的教学与训练,以此促进幼儿生长发育、提高幼儿身体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幼儿体操训练是增强幼儿体质的有效途径之一”的思想,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重视。幼儿体操教学与训练在幼儿园得到普及,有效的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能主动适应我国幼儿教育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擅长于幼儿艺体方面教学的优秀幼教工作者。高校开设幼儿体操课程正是适应这一发展需要,学生通过幼儿体操课程的学习,了解了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基本动作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幼儿体操教学水平与创编能力,大幅度提升专业能力,有助于学生快速适应幼儿园工作。
一、幼儿体操对幼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1、全面锻炼幼儿身体,提高幼儿身体素质,促进幼儿正常生长发育。幼儿体操遵循幼儿生长发育规律,从幼儿的生理特点出发,能使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以及各项身体素质和身体活动能力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从而有效促进幼儿生长发育,使体质不断增强。
2、幼儿体操训练对幼儿智力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体操训练对幼儿智力活动要求较高,每一个动作、练习的完成都积极的调动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模仿力,不断刺激大脑神经系统,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3、游戏化的幼儿体操训练是提高幼儿运动兴趣的有效途径,遵循幼儿心理要求,提倡在玩中学,学中玩。用诗歌、故事、音乐游戏等方法来吸引幼儿积极参与训练。由于幼儿体操动作丰富多彩,新颖优美,并多数动作都是结合音乐进行,因此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有效措施之一。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幼儿体操课程的状况
1、课程设置混乱、不科学,也没有相关要求
高校开设幼儿体育方面课程的不多,有些是院校根本没有这方面课程,还只是为学生开公共体育课,忽视了幼儿教师的师范性,忽视了培养学生幼儿体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性;有些是按運动项目开设一些相关选项课程,如武术、跆拳道、艺术体操、体育游戏等等;有些是将多项内容融为一体,统称幼儿体育,但项目多,课时少,效果不理想。
2、师资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缺乏
开设幼儿体操的高校也面临着专业人才缺乏,专业素质不高的问题。任课教师多为健美操、体操、艺术体操专业的教师担任,他们对幼儿体操的认识、理解程度不一,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的学习,对幼儿体操教学的规律掌握不够,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体操课程的教学效果。
3、教学环境差、教学设备不足
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体育方面的设备简陋、教学环境比较差,没有专门的体操教室,只有少数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在室内上课,多数都在操场上授课,经常受到风雨天气、严寒酷暑的影响,再加上专业设备、器械的严重不足,使得幼儿体操课程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以上这些情况是高校幼儿体操课程建设面对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增加了幼儿体操课程改革的难度,影响了幼儿体操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高校在条件请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加强对幼儿体操课程建设的关注和投入,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改善教学条件,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充分发挥幼儿体操课程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积极作用。
三、幼儿体操课程改革的创新与尝试
1、创新幼儿体操课程内容
依据幼儿体操课程目标,优化与创新课程内容。一直以来,幼儿体操课程在内容设置上重视幼儿体操的分类、特点和实例教学,对各年龄段幼儿身体发育特点,基本动作发展的规律提及很少,创编部分的内容也较少,要求也较为简单。为了更好的完成课程目标,培养出优秀的幼儿教育人才,让幼儿体操教学更接近幼儿园工作实际工作过程,从幼儿体操教学实际出发,把幼儿体操课程内容分成四大模块:幼儿体操基本知识;幼儿徒手操;幼儿轻器械体操;幼儿体操教学与创编;在幼儿体操基本知识模块里加入了各年龄段幼儿身体发育特点,不同年龄段幼儿基本动作发展的规律的相关知识,便于学生在幼儿体操教学、创编过程中更加适合本班幼儿。幼儿徒手操和轻器械体操是对幼儿体操分类、特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具体操节和必要的教学技能的训练。在教学与创编模块中让学生灵活掌握幼儿体操教学方法的同时更加重视创编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满足幼儿园工作需要。
2、创新幼儿体操教学情境设计
根据幼儿园幼儿体操教学工作特点,学习现代职业教育的先进思想和理念,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主线安排课程结构,整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将知识内容与实践操作相互融合。参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按幼儿年龄段设计了三个教学情境:小班幼儿体操教学与创编;中班幼儿体操教学与创编;大班幼儿体操教学与创编。在课程内容的呈现顺序和方式上都有所创新,以幼儿的成长、动作技能的发展为递进,以幼儿体操创编及教学任务为主线,贯穿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使同学们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幼儿体操的基本知识、幼儿体操的分类和特点,能清晰的认识到不同年龄段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不同特点,创编出适当本班年龄幼儿的体操,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运用幼儿喜爱的教学方法,出色的完成幼儿园的幼儿体操教学及创编任务。 3、改革幼儿体操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手段,教学方法改革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程内容、教学情境设计进行改革创新后,相应的教学方法也进行了大胆改革,把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结合每节课的具体教学任务综合的、灵活的辅以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教师把幼儿体操教学与创编当做具体任务,给出素材、条件、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成若干组,分析幼儿的年龄特点,明确教学与创编任务的要求,集体研究、讨论创编的思路,并通过网上搜索,查资料,去幼儿园调研等方式收集创编素材,积极进行幼儿体操创编,并把完成的作品在课程中进行实践检验,接受老师、学生们的评价与反馈,再进行修改与完善。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更多是指导,简单的知识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遇到的困难便是教师要解决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启发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引导学生找出解决方法,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会做,做学结合。把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紧密结合,把学会的知识、技能有效的转化为实际的工作能力,使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紧密连接。
4、改革幼儿体操考核评价方式
幼儿体操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注重对学习效果和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注重对学生幼儿体操教学与创编的综合能力与素质评价,改变以往体育课程考核、达标、技评等评价方式,把考核的重点放在以幼儿园真实工作为导向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推行多种形式、多个阶段、多种类别、多种成绩评定方式的考核制度改革。平时成绩考核通过提问、检查作业、课堂练教等形式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关注课后完成作业的质量,并强化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学期中把教学能力的考核评价作为阶段重点,以学生模拟教学,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评价等多种方式,检验学生教学技能掌握、教学方法运用的情况。课程结束时的考核重點放在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评价上,这是学生对幼儿体操课程所学知识、技能综合运用,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考核方式上以学生创编作品的比赛和本门课程学习心得体会的形式进行,比赛的形式能更好的激励学生创作的激情,也成为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效果、提升专业素质的舞台。
总之,幼儿体操课程是培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加强课程建设、深化课程改革是提高幼儿体操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所谓教无写法,贵在适合,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特点为,贴近幼儿教师工作实际的教学改革,更能在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M].中国高教研究,2009,(4)
[2]刘英.中国幼儿基本体操[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
[3]俞继英.基本体操练习对幼儿智力发展的影响[J].体育科学,2000,(3):2
[4]陈玉玲.幼儿基本体操运动的发展与展望[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