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基础的工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

来源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环境变化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大的生活、工作、学业及竞争压力,使得大学生逐渐成为心理危机事件的高发群体.工科院校大学生因所属学科特点和工科院校校园文化氛围,其学习和生活更为单调及枯燥,因此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更为明显.文章通过数据收集与分析,将大数据技术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相融合,利用大数据技术带来的便捷、精准、高效等优势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实现危机事件最小化,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对促进和推进工科院校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
其他文献
高校工会在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有其独特的组织优势、心理优势和载体优势,被赋予了重要的教育职能.当前,高校教师的价值观日趋多元化,高校改革的管理风险逐步累积,高校教师的服务需求明显提高.因此,要加强高校工会的组织建设,促进工会思政的资源整合,注重高校工会的载体创新,探索新时代高校工会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机制.
文章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共性规律为基础,梳理了相关研究成果.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从2009年到2019年的文献,分析了11年间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文章,重点研究了2019年的文献内容及主流研究方向,并从实习基地建设、联合培养模式、导师队伍的多元化和职业资格认证等方面阐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是目前高校教育培养的重点目标之一.文章通过对意义建构理论隐喻模型进行方法学的应用,为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供思路、方法及管理启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分别受“语境”“情境”“鸿沟”“桥梁”“结果”等方面影响,不同情境下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会有动态变化,可从激发自主建构、构建科研情境、搭建会话渠道等角度加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民办高校护理学专业应进一步深化改革,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注重职业认同感的培养,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变革,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大湾区输送具有较高健康素养水平和临床核心胜任力的护理人才.
为提升预防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力,文章借助佳木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现有科研平台和实践教学条件,探索了适用于预防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新模式,构建了多层次且相对系统的科研训练培养体系.实践结果表明:在该模式培养下,学生参与科研的热情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在本科阶段所获科研成果总数较对照组有较大提高,该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科研创新力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文章系统阐述了“1246X”师资队伍培养体系的具体做法,针对该体系凸显的职业教育类型教育典型特征,通过“德能行知”四大维度,丰富和完善了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体系的理论内涵,构建了系统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框架.该体系的实施为高校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服务力强、满足办学需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提供了新的模式.
师范类专业认证所依据的《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的“合作与实践”指标体系对师范类专业的教育实践体系提出了具体的认证标准,厘清了教育实践体系的构成要素.师范类专业要达到国家对专业教育实践体系办学的要求,还存在着缺乏稳定的协作关系、足够的教育实践基地、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等困境,需通过建立协同培养机制、严格实行教育实践管理评价、落实教育实践“双导师”制度等策略,构建达到国家对师范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教育实践体系.
新时代中国高校学生成长状况评价研究,需要探索施行大学生获得感评量.在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改革中,将大学生获得感作为育人工作成效评量的重要指标,能更充分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宗旨,可更稳固地建构、强化大学生价值认同的合理路径.在获得感评量体系探索中,应以大学生需求、学校与社会的供给以及学生获得的关系为切入点,研究横向、纵向多维度、多层次获得感构成及影响因素,形成科学评量指标,实现有效系统评量.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如何精准帮扶贫困学生,构建完善的资助育人体系,是当下高校资助工作的重点.同时,高校与相关部门、学生家长之间通力合作,帮助贫困学生激发自立自强的内生动力,是学生资助工作良性发展的有力保障.文章通过分析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与解决措施,希望能为今后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完善做出贡献.
文章通过梳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现状,就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分析,创新探究了高校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路径,对培养更多契合社会发展和岗位需求的新型人才、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