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批评的反思

来源 :艺术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rrydar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以来,受限于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等因素的变迁,中国工艺美术学界始终难以完善自身的批评体系.本文从工艺美术批评面临的现实状况、批评队伍建设、批评文化脉络等问题入手,分析了影响工艺美术批评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外来文化等不同文化形态因素,工艺美术批评的社会思想变化及其复杂性,尝试提出其在本质特色、思想文化及伦理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建设,并对未来的工艺美术批评做了思考,以期从反思中寻求中国工艺美术批评发展的道路.
其他文献
中国民族歌剧沿“新歌剧”开辟的发展道路不断前行,在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出现的两次创作与演出高潮中形成了以“一白一黑”(《白毛女》《小二黑结婚》)、“一湖一江”(《洪湖赤卫队》《江姐》)为代表的经典作品,并在此期间确立了以戏曲板腔体写作核心人物咏叹调表达复杂的感情与激烈的戏剧冲突、以歌谣体抒发一般性情感的音乐创作特征,以民族唱法为核心的演唱特征.已有歌剧史侧重从民族歌剧创作的纵向发展历程、以具体作品分析为核心展开对这一特征形成路径的研究,但对音乐批评的作用关注相对不足,特别是这一时期相关领域内理论家、
艺术的概念在当代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而观众往往带着一种从传统艺术中延续下来的对审美的期待走进当代艺术,不免觉得不知所云.当代艺术的混沌也给艺术家的创作带来困难,而这种混沌根本上是图像思维和语言思维的博弈.将两种不同思维主导艺术活动置于同一个方法论之下,会给艺术解读和创作带来很多困扰.本文通过对主导当代艺术的两种思维进行解析,探讨审美、技术这些艺术关键元素的意义,意在鼓励艺术实践者在两种思维中进行清晰地取舍,了解自己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的位置,从而建立自己的艺术实践方法论.
纵观中外美术史,铁路题材的美术创作自19世纪初全球第一列载客火车启动以来,便成为艺术家描绘时代的重要视觉表征.挖路工人、蒸汽火车、铁轨站牌和高架大桥等作为西方前卫意象开始进入美术作品,历经4次技术革命,铁路题材美术创作在不同历史时期展现出不同的时代风貌.针对这一题材的探索,中外艺术家主要从铁路劳工艺术性的塑造和工业性建筑景观的图绘两方面切入;在“一带一路”的驱动下,丝路现代化建设的表达新视角也进入铁路题材美术创作中,“以路为媒”不仅联通了地域,同时伴随着多种文化的相遇和互动.
期刊
湘潭是块文化沃土,这不用质疑,从中国的近代史鉴来看更是明显不过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毛泽东、彭德怀、王闿运、杨度、黎氏八骏、虚云等蜚声中外的人物,见证了湘潭一个多世纪的辉煌.一代画坛宗师齐白石携着对家乡的深情将自己的艺术升华,进而成为东方文化符号,引领着东方文化走向世界.湘潭美术界,因为有了齐白石而激活了艺术氛围.自齐白石青年时代加入“龙山诗社”后,湘潭便相继出现了艺人结社与成立画会的风气.
期刊
尽管艺术批评有用解释来代替评价的趋势,但没有评价就很难称得上是艺术批评.传统艺术批评中的评价针对的是艺术品的接受价值,是从观众的角度做出的审美评价.这种审美评价不可避免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于是,一种基于成就价值的新的评价模式被提了出来.这种评价模式是从艺术家的角度进行的,考察艺术家的创作是否成功.基于成就价值的艺术评价尽管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审美评价的主观性,但是它也因为过于宽泛而没能触及艺术批评的核心.好的艺术批评应该将成就价值与接受价值协调起来,兼顾作者和观众的不同诉求.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以来,疫情波及地区线下文化产业遭受很大冲击,但线上数字文化产业因其技术特性反而呈现旺盛增势,在线视频产业的增速发展表现更为突出.在迅速增长的线上消费业态助力下,在线视频产业平台目标消费人群、社会影响力辐射人群从以青少年为主,扩大至不同代际的年龄圈层.在线视频产业开始关注传统线下转线上的新用户群体的文化消费倾向.更为明晰的功能性分区、去同质化与在地化的内容生产和营销策略成为各头部在线视频平台不约而同的着力方向.本文尝试以在线视频产业[1]的传统网剧视频头部平台,新型流量品牌视
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与山西省中国画学会合作,特邀京、晋、冀、鲁、豫、陕、辽、桂、湘、闽、黔等地的30余位中国画名家,精心筹划的以“弘扬太行精神、传承中国画写意艺术”为宗旨的“太行丰碑——中国画名家邀请展”于2021年11月25日至12月5日在中国美术馆推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rn太行山因其历史地位和革命老区的发展变化,孕育出多领域、多层次的艺术题材.本次展览以太行山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和雄浑壮美的自然风光为主题,通过中国画这一艺术形式,弘扬和讴歌太行精神,赞颂中华璀璨文化.
期刊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此背景下,研究生态道德的内涵和培育路径至关重要.新时代生态道德的内涵有:敬畏生态系统中所有生命;尊重生态系统的各种规律;自觉践行生态消费.生态道德主张将道德的范围由人类社会扩展到生态系统,是对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的扬弃,也是人类道德的一次进化.生态道德培育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实际.生态道德培育的具体路径有:加强教育和舆论引导;践行生态保护行动;建立健全生态法制体系.
刘文西先生作为西安美术学院的老院长,是丰碑、是旗帜.他是党的文艺方针的一面旗帜;是中国美术高峰的一面旗帜;是艺术为人民的一面旗帜;是中华民族经典艺术的一面旗帜;是诉说中国故事、传播中国风格、彰显中国气派的一面旗帜;是展现领袖伟人与人民鱼水相融的一面旗帜;是中国人民勤劳、勇敢、善良视觉表达的一面旗帜.刘文西先生“艺术为人民”的创作理念已成为西安美术学院传承弘扬之根本.
从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走出的当代舞剧《洪湖水浪打浪》,由湖北艺术职业学院、中国电信武汉艺术团联袂演出.虽然在整体上借鉴了歌剧的部分故事线索,但舞剧《洪湖水浪打浪》不仅有独特的叙事理念,而且建构了独特的叙事模态.它的“总体剧场”理念中的“心理舞剧”探索,给观众带来了一种新颖的理解体验.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的革命历史题材舞剧,该剧在叙事方式上的“当代性”是值得我们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