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程改革中践行体育创新教学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07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体育教学工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和教学感悟,就当前课程改革中体育创新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体育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学科,在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成了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注重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师生互信,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基于对现代教育是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和意识,是个体(人)在已有认知水平下,一种极其宽松、自由、和谐的心境“无意识”诱发某种灵感而产生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与学生平等交流,蹲下来和学生谈心,做学生的大朋友,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和能力,及时地肯定和鼓励学生。学生都喜欢被老师表扬,后进生更是如此。如果老师能挖掘他们的潜在闪光点,及时地表扬和鼓励他们,哪怕是后进生的点滴进步,都能使他们感到老师的亲切和莫大的鼓舞,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和对老师的信任。取得学生信任后,学生的自主意识也就增强了。例如在教学《投掷》中,让体力强、力量大的同学,选择实心球,在一号场地练习;体力弱、力量小的同学,选择小沙包、纸飞机等,在二号场地练习;喜欢投掷的同学可选择配有目标装置的三号场地练习。整个练习过程,教师将权力下放,给每个学生都创造了机会,既增进了师生互信,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使学生学会选择,形成个性。
  二、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练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协同精神
  体育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指导下,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并在练习过程中通过思维活动与体力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来掌握和运用体育知识、技能,达到发展学生身体的目的。
  体育学科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和优势。在体育教学中,随着学习内容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将随之而改变,师生的关系、位置、角色都发生了变化,所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机会充满体育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角落,体育教师应该善于利用体育教学的组织方法,创造和利用合作的机会,不失时机地教育和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鼓励,只有相互帮助、相互合作,才是现代人应具备的良好素质。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需要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反过来又可以帮助别人和支持别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合理地分组,合理科学的分组为合作学习创造条件。
  三、抓住体育的特点,多方设疑,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体育精神的核心价值就是不断进取,永无止境的创新精神,而创新就意味着质疑。新观念、新想法都是在对旧观念、旧想法的怀疑,“否定”的基础上产生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去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探索的精神和能力。使其既能学到必要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又不会盲目地墨守成规于现有知识,从而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
  有了疑问是一件好事,疑问是创新的起点,疑问是探究的动力,但教师亦要作好引导工作,去启发,留意学生的探索活动,不要疑而不决。例如在练习推铅球的过程中,不少学生有了徒手练习动作标准而实际推练却严重不协调的抱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和学生一起从徒手和实练结果的比较中去启发思索,学生自己找到自己体力小铅球质量太大的原因,从而探索出一条用质量小而体积一样的石头或实心球代替铅球练习的过渡过程之路,达到逐步掌握技术要领的目的。
  四、改变传统重结果的考评方式,贯彻重探索过程的人文素养课程改革考评方式
  尽管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训练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一刀切”的模式,生硬地在统一的标准下,给学生一个分数,无疑会再次扼杀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建立起来的信心和兴趣。所以,改革决定学生价值取向的考评方式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不再以最后统一标准下的考试成绩为唯一依据,而应根据不同的年龄、体质、基础以及在训练过程中是否有有利于自己训练成绩提高的新的动作发现等,来确定学生成绩的考评标准;并建立平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细则档案,综合考查后给学生一个合理的评价。
  总之,在知识和科技引导下的创新革命,在基础教育领域内掀起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改革才刚刚起步,对于每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任重而道远。
其他文献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因此,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大胆地从教材出发,通过创设鲜活的载体来引导学生真情地走进并“点击”生活的精彩,享受生活的情趣,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关键而具有特色的时期,是人一生中黄金时代的开始。中学生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各方面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趋势。但是,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又具有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的特点。因而有人称之为“危险期”,有人称之为“狂飆期”,有人称之为“关键期”。在这个阶段,他们不论在交往上、情感上、学习上、休闲上、性问题上,前途选择上,都会发生许多适应困难问题,人的个性要在这一时期获得定型,
介绍了半连续开采工艺在我国露天矿山的应用现状和特点,分析了采用该工艺的必要性,展望了半连续开采工艺的发展趋势,为加速发展我国露天矿山半连续开采工艺而提出几项建议。
竞争意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是为了满足完善自身和实现自我需要的社会性行为,是自觉的、主动的、有目的的活动。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无不呈现竞争的激烈,于是,人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便成为人才素质的重要社会需求。中学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主阵地,因为“竞争是体育的灵魂,没有竞争就没有超越,就没有创新和发展。”那么,我们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呢?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
摘要:随着教科书不断地更新换代,众多的英语教师认为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教学研究工作不可或缺的课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其中兴趣对于学习英语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将浅谈如下几点:一、认识英语的重要性,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三、在实践中学英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激发;培养;兴趣;重要性;方法;实践  随着教科书
思想政治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学科,更是初中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现在新课标实施后,对思想政治学科进行全方位改革,将这门学科完全与学生的生活紧紧扣在了一起,很多课文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很多课文正是学生好奇的知识,课本中又安排了很多的实践活动,每课都有学生参与的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学习的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以能
【摘要】:中学阶段正处于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其人格形成、世界观和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不仅关系到未来学生学业上更进一步的深造,也关系到其一生。语文教学开展美育,对学生至关重要。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浇灌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能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人自身各种因素协调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了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遗传学教学的优势,并针对多媒体技术在遗传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及实施方法进行一一分析,从而可以有效的解决遗传学教学中长期存在的相应教学问题,改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的质量。由此可见,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遗传学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有效的改善遗传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遗传学;教学;应用分析  遗传
高考总复习是高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在学生学完了中学的全部内容之后,进行的一次系统地、全面地回顾与整理、以达到将各部分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构建知识的结构体系、形成整体性的“认知框架”,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高考复习具有较高的综合性、灵活性和不确定性,从而增加了高考复习的难度,如果把握得不好,将会严重影响高考复习的质量和效率。要提高高考复习的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与实验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实验教学。  一、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最基本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