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美国中学历史课堂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shLea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以美国九年级中学历史课堂《越南战争》为例,分析美国历史的课堂设计,并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出发分析美国历史教学,从中得到启示:注重情景假设,使学生体验历史并自己得出结论;注重历史联系生活。
  关键词: 美国中学历史课程 《越南战争》 启示
  一、美国中学历史课程设置
  美国的义务教育统共13年,幼儿园1年,小学6年一般指1~6年级,初中两年一般指7~8年级,高中四年一般指9~12年级。对于历史学科,不同的阶段对学习目标有不同的要求。1994年美国颁布了《国家历史课程标准》,经过1996年的修订,内容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名为《拓展儿童对历史时空的认识》,在这个阶段的历史教育主要让孩子对历史有个总体的认识。第二个阶段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历史学科美国史国家课程标准:探讨美国的经历》,二是《历史学科世界国家课程标准:探寻通往现代之路》。第二个阶段把历史分为美国史和世界史,并融合了其他社会学科内容,如政治、地理、人文等。随着年级的提升,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5~6年级多为叙述性、描述性要求。7~8年级多为解释性、分析性要求,9~12年级多为论证性和创新性要求。
  对处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育来讲,在美国式思维下,注重对学生历史技能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理解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把历史问题融于现实,并从多角度思考历史。
  二、《越南战争》授课过程
  教学目标:①了解并评价至20世纪60年代末的越南战争过程中美国舆论发生的变化。
  ②使学生了解这个时期美国人的感情。
  教学方法:①通过阅读在美国总统约翰逊任职期间,越南战场发生的一些具体历史事件,培养学生概括和总结历史的能力。
  ②观看越南战场的新闻视频,体验作为美国公民,你如何看待越南战争。
  ③采访家人等,了解亲身经历越南战争的美国公民对越南战争的看法。
  ④从当时的流行音乐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分析美国大众对越南战争的态度。
  教学过程:分三个课时。①第一课时——分析事件对舆论的影响。教师提供在越南战争爆发之际,即约翰逊总统任职期间的一些关键的历史事件:1964年8月7日,美国参议院通过北部湾决议;1965年5月26日,澳大利亚军队出发去越南;1967年达托附近的血战;1968年梅莱大屠杀。每个小组分到不同的问题,思考美国人民是否要支持越南战争。
  ②第二课时——搜集口述历史。学生分享经历越南战争的家人等对其的态度。分析1965~1968年美国人民对越南战争的支持率的转变。
  ③第三课时——解释舆论。学生自主分析舆论变化及原因。
  三、美国历史课堂对中国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启示
  总体来说,中国历史课堂教学仍采用以教师讲述为主的模式,虽然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标准》的课程理念中提到历史教学应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联系,应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然而,由于多种原因仍达不到效果。笔者对201名商丘市三高高一学生进行了调查,27%的学生认为历史课中的探究性活动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66%的学生认为探究性活动不错,但有些不知所措;6%的学生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倾向于教师直接讲授。这个调查说明了大部分学生能够接受探究性学习且喜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但是缺乏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美国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两点启示:
  (一)注重情景假设,使学生体验历史并自己得出结论。
  在调查过程中,100%的学生喜欢气氛活跃、生动的历史课堂。如何营造活跃和生动的课堂氛围,即如何带领学生融入那个历史氛围之中,情景假设是个好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时最重要的动因。培养这种愿望的工作,是跟学校的全部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安排紧密联系的。”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中国历史课堂中其实也经常出现情景假设,但是由于教师的主导地位,反而使这种能培养历史分析能力的教学模式功能下降。举例来说,一位教师在讲《1787年宪法》时,在课堂的最后总结了美国和英国政治结构的对比,并提出了一个历史的情景假设:“你如果在当时,有何感想?”引导学生对美国和英国进行比较。再看美国课堂,在《越南战争》这堂课中,美国的历史课堂也运用了情景假设,教师提供历史材料让学生自主分析“如果你是当时的美国公民,你是否会支持越南战争”。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组成小组,根据自己拿到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说明理由。整个过程,教师只是一个倾听者。情景假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的能力。
  (二)注重历史联系生活。
  在调查中,67%的学生认为历史对现实问题有用,32%的学生认为历史对现实问题没多大用,只有1%的学生认为历史对现实问题没用。由此可见,教师应注意使历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既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更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历史的能力。在美国历史课堂上的第二课时中,教师请学生搜集口述历史,让历史真实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普通高中历史标准》的课程性质中提到历史课程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更是把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所以,在历史课程中,教师应注意把历史与生活紧密联系。
  四、结语
  通过对美国历史课堂《越南战争》的分析,不难发现我国历史新课改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然而,从调查中也能发现,学生的观念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传播也在发生变化。他们渴望在课堂中有更多的主动权,很多学生希望教师在课堂上扮演引导者、倾听者的角色。笔者相信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历史教学会有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稚勇,周仕德,陈德民.中外历史教育比较研究[M].吉林:长春出版社,2012.
  [2]宾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M].吉林:长春出版社,2012.
  [3]朱汉国,郑林.新编历史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杨小微.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5]李江霞.中美中学课程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课程与教学,2002-8.
  [6]翟居怀.中美高中阶段考试的比较与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8-4-1.
  [7]郝士艳.美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D].云南.云南大學,2006-5-10.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农民的重视,农村教育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把促进教育公平定为国家的教育基本政策。制约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教师队伍的质量问题、教育经费问题。远程教育作为对传统教育的补充和支持,成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它通过三种传递模式,有效地将优秀的教育资源从先进地区传递到西部农村地区,在某种程度上实
摘 要: 中国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学校音乐教育作为提高人的总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间音乐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主要渠道。积极利用上杭客家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开展地方音乐教育,是上杭音乐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地方音乐教育 上杭客家山歌 民间音乐文化资源    二十一世纪人类正走进知识经济时
摘 要: 不少中学生怕写记叙文,提笔找不到素材,文章也缺乏真情实感。因此,作者在平时写作教学中尝试了几种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常用的方法,并从教师角度探求有效的指导方法。  关键词: 作文教学 生活素材 积累本 指导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9年级)“写作”的要求中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摘 要: 语文教师要有一颗努力追寻语文本真的心,不懈求索,“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蕴含在教材中的美感因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在吟哦讽诵中培养学生对文章风格、语言句式的审美感受能力;在情操陶冶中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在鉴赏作品中自然美的过程中求“真”,启发学生在鉴赏作品中社会美的过程中追求“善”;在驰骋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关键词:
摘 要: 本文结合学生管理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六个问题逐一进行探讨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学生自治的六个关键词:信赖,责任,落实,内容,学生利益,教师利益。此六者是高校学生自治得以实现的核心保障。  关键词: 高校学生自治 质疑探讨 核心保障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中国高校进入了膨胀式发展阶段,全国各地涌现出许多大学城,新校园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老校园也在到处施工,一边拆
摘 要: 文章从电影《观音山》出发,重新审视高考结束后面临各种压力的年轻人。这是一个被称作青春祭奠场的世界,这些年轻人的冲动背后是青春的躁动,展现了更真实的生命的韵律,展现了生命的自强不息。  关键词: 《观音山》 青春 冲突 成长  电影《观音山》中的南风,她来自一个母爱压制、父爱缺失的暴力酗酒家庭,她整个人格的主线沉浸在想要依赖又不得不独立的矛盾之中,想要安全却无法信任的迷失之中。正如她的名字
摘 要: 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重视加强训练,着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指导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洋溢着个性色彩的创新之作,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就了解学生心理,契合学生的个性需要;倡导个性化阅读,感受鲜活的现实世界;关注生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方面来展开分析,以使作文教学真正实现激发学生个性潜能,培养学生个性意识、表达个性情感的目的。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个性化作文 生活 
摘 要: 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幼儿阶段良好习惯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幼儿培养安全感、时间概念、自理能力、自制能力和责任感与自信心。文章认为,教师可以从规则的制定、规则的执行和家园联系等方面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 陈鹤琴 良好习惯 措施    自然界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有一定的规律,称为自然的法则,人的生活方式也是恪守着一定的规律,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进餐?什么时候
摘 要: 古诗词鉴赏在江苏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地位一直比较稳定。得到了师生的高度重视,重专题复习,重题海战术,不经意间却忽略了平时积累,忽略了课本,视前言《唐诗宋词选读·致同学》如不见。殊不知,这里却暗藏法宝——形象美、语言美、技巧美等。  关键词: 高考诗歌鉴赏题 《唐诗宋词选读·致同学》 形象美 语言美 技巧美    自2004年江苏省首次独立命题以来,古诗词鉴赏就成
摘 要: 《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具体反映,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实现的目标是什么,把握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关键。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课堂教学目标需要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自行设计和编制。我们在教学中既不能弱化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也不能轻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