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中CH4渗透率估算方法研究

来源 :矿业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ehu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体内部气体流通路径主要由裂隙和孔隙构成,是典型的双重气路结构.为便于量化不同尺度气路的气体传输视渗透率,一般采用单一气路的孔隙或裂隙气路结构来建立渗透率数学模型.随着微结构表征技术的发展,对煤体内部裂隙和孔隙结构的表征更加精确,基于单一气路建立的渗透率模型显然不够精确.因此,本文将微米级气路结构简化为裂隙和孔隙两种形态,运用高精度CT技术获取孔隙、裂隙结构在总气路中的体积占比,即孔隙率、裂隙率;将参数代入渗透率统计分布模型,进而求得孔-裂隙整体视渗透率;将基于单一气路结构的孔隙视渗透率、裂隙视渗透率和双重气路结构的总视渗透率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裂隙视渗透率会高估实际视渗透率,孔隙视渗透率会低估实际视渗透率,孔-裂隙双重结构视渗透率处于二者之间.从单一气路结构与双重气路结构的视渗透率计算相对偏差均值来看,基于孔隙气路的视渗透率相对偏差均值都未超过50%,更接近于实际双重气路结构的视渗透率.
其他文献
为解决现行土地开挖施工平整管理中存在的管理精度差,无法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结合紫杉烷类原料药生产项目,开展对其土地开挖施工平整管理方法研究.通过制定土地开挖施工平整验收标准、基于方格网测量平整土方量、管理各区域场地坡度,从多个方面实现对土地开挖施工平整度的有效管理,以期为提高业主方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依据,并进一步促进施工方施工质量的全面提升.
为实现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的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动态预测和协同控制,本文构建了数字孪生智采工作面系统的整体框架.首先,将数字孪生智采工作面系统划分为3个层次,并给出各层次的功能及特征;其次,分别构建了数字孪生智采工作面系统中采煤机、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破碎机、带式输送机、液压支架、乳化液泵站及工作面环境的数据感知模型,并深入剖析采煤机、液压支架、煤流运输系统及设备与环境之间的协同约束关系;最后,给出数字孪生智采工作面系统的整体应用体系结构.基于该数字孪生智采工作面系统,可以实现物理矿山实
为了解冻融循环引起的排土场散体物料剪切强度劣化规律,采用自主研发的大型直剪仪开展冻融循环作用下土石混合体的剪切试验,得到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的排土场土石混合体剪切强度劣化曲线,并通过CT扫描分析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土石混合体内部细观结构演化特征;最后,开展考虑冻融循环影响的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法向压力下,散体物料的剪切应力-位移曲线主要呈现应变软化型,且在剪切过程中伴随剪胀行为;随着法向压力增大,曲线逐渐向应变硬化型转变,剪切过程中主要呈现剪切压缩行为;冻融循环次数增加,会使曲线应变硬化行
为了精准识别矿山微震信号,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识别矿山微震信号的VGG4-CNN深度学习网络模型,该模型采用Python语言进行编写,基于PyTorch深度学习网络架构框架进行搭建.根据矿山生产过程中的岩石破裂、爆破作业、背景噪声等9类事件的微震信号的时域特征,VGG4-CNN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实现了对3835组矿山微震信号数据进行监督学习训练和分类识别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VGG4-CNN神经网络识别精度高达94%,在采用该模型时不需要对原有波形信号进行去噪且鲁棒性强于现存其他模型,可在中等层次G
采煤工作面伪斜布置时,采空区基本顶呈非矩形状,此时采空区上方基本顶的破断位置及其破断规律与矩形顶板有所不同.为研究伪斜工作面基本顶初次破断特征,根据弹性薄板力学理论建立直角梯形基本顶的板结构初次破断力学模型,同时推导出直角梯形薄板的弯矩公式,分析顶板破断位置及其破断规律;依据有限差分原理分析基本顶的应力极值大小及位置特征,对理论推导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四边固支直角梯形薄板内力分布规律与矩形薄板大体相似,但在四条边界上,主弯矩极值的位置与矩形薄板有所差异,后者都位于中心部位,而前者整体向逆时针方向一侧移
为研究连采连充式胶结充填采场顶板承载特性及煤柱稳定性,基于FLAC3D建立数值模型,分析了顶板交替承载特性,研究了顶板主次承载结构的转换规律,揭示了煤柱应力释放及变形规律.基于煤柱两侧约束条件的差异性,建立了煤柱应力分布的力学模型,得到了应力集中系数、临时支护强度、埋深等因素对煤柱极限承载宽度的影响规律.通过煤柱与充填体协同承载的数值模拟,揭示了充填体宽度对煤柱承载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场顶板承载结构随工作面推进而变换,且在煤柱与充填体协同承载阶段,煤柱为主要承载结构,随煤柱的逐步采出,充填体逐步过
为研究混凝土抗拉和抗压强度与试件尺寸的关系,利用Lei提出的广义最弱链公式,假设混凝土内部缺陷分布形式服从均匀分布或泊松分布,建立相应分布形式下的混凝土强度尺寸效应统计模型,实现了在给定失效概率情况下通过小尺寸混凝土试件强度对全尺寸构件强度的预测.3个案例中混凝土强度数据分析表明:在缺陷服从均匀分布假设下,尺寸效应统计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普通混凝土和RP C抗拉强度与尺寸的关系;RP C混凝土内部缺陷分布更接近于均匀分布,尺寸效应统计方法能描述抗压强度与尺寸的关系.
线芯的异常温升是矿用电缆内因火灾的极早期特征,及时准确地获取电缆线芯温度是电缆内因火灾预警技术的关键.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电缆外护套表面温度推算线芯温度的热路模型算法.该算法依据电缆外护套表面温度、电流、结构参数对电缆线芯导体的温度进行推算.其中,稳态热路模型算法用于电缆正常工作且电流稳定时的温度计算,暂态热路模型算法用于电缆故障时的温度计算.通过矿用电缆内因火灾实验,分析了模型的计算误差,验证了模型算法可行性.结果表明,热路模型算法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度较高,相对误差小于10%,可作为矿用电缆内因火灾预警
为了研究含有圆形缺陷的半圆盘试件在不同冲击速度下的断裂特征,采用霍普金森杆加载系统和动态焦散线试验系统,对半圆盘试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裂纹起裂前,焦散斑半径出现跳跃情况,是入射杆的反复加载造成的;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加,裂纹穿过圆形缺陷的应力强度因子峰值有所增加,裂纹穿过圆形缺陷的扩展速度也增加明显;随着圆形缺陷半径的增大,裂纹在圆形缺陷处发生二次起裂时的应力强度因子变大.
井下环境差,由传统钢铁材料制造的井下煤炭输运装备的使用寿命较低.本文通过电化学试验、扫描电镜观察、能谱分析等方法,探究了粉末冶金法制备增强铁基复合材料(ZTAp-Fe)的耐腐蚀性能、微观组织结构以及元素分布之间的规律,揭示了ZTAp-Fe材料的耐腐蚀机理.结果表明,ZTAp-Fe材料中ZTAp与铁基体结合状态良好,界面为非冶金结合.铁基合金中引入20%ZTAp,腐蚀速率由0.90928 mm/a降至0.36514 mm/a,电荷转移电阻(Rct)由775.6Ω·cm2提高到1025.3Ω·cm2.ZT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