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之愁知多少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t014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情感,古代诗词名家却能以神奇之笔,将抽象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具体可感,使读者受到极大感染。
  关键词: 古诗词 “愁” 各向赏析
  愁是人情之一种,它看不见摸不着,有几多几重,就更难衡量。而古代一些诗词名家,却往往善于通过修辞手法,将“愁”这种抽象的、难以言状的心理活动化为形象生动的、具体可感的东西,不仅写出自身的情感体验,而且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自古以来,愁长而多者莫过于诗仙李白,他才高八斗,却不见容于权贵,眼看人生将老而壮志难酬,于是便发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浇愁愁更愁”(《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的惊世之叹,以表达他“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之感。
  愁最多者当属南唐后主李煜。李煜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这是因为他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一个亡国之君,但值得欣慰的是,他还是一个感情丰富细腻的词人,因而将自己心灵深处的痛楚——亡国之痛,生动而细致入微地反映在词作之中。可以说,李煜后期的词作,就是用国仇家恨的经纬线交织而成的情感之网:“多少恨,昨夜梦魂中”(《望江南》),“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子夜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正是这无穷无尽的国仇家恨构成了他后期作品的主要基调,打动了千百年来无数读者的心,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尤其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更是脍炙人口。清愈陛云说:“亡国之音,哀思之深耶!……《后山诗话》谓秦少游词‘飞红万点愁如海’,出于后主‘一江春水’之句,《野客丛书》又谓李白之‘愁高滟滪堆’、刘禹锡之‘水流无限似侬愁’为后主词所租但以水喻愁,词家意所易到,屡见载籍,未必互相沿用。就词而论,李、刘、秦诸家之以水喻愁,不若后主之春江九字,真伤心人语也。”(《南唐二主词述评》)“一江春水”之喻,将词人的亡国之痛写得有声势、有气势,如江水,无穷无尽,滚滚而来,连绵不断,很有艺术感染力。
  宋代后期婉约派词家秦观的愁多又不同于李煜,他“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以奇妙的假设,将“韶华不为少年留”的伤春惜时的仇恨之泪化作春江,却仍“流不尽,许多愁”。极尽夸饰之能事。此句,在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比喻基础上,又翻出一层新意,以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将泪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尽地向东奔去,使人沉浸在感情的洪流中,受到极强的感染。
  愁多且久者为宋代又一词人贺铸:“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在前文“彩笔新题断肠句”之后,以“试问闲愁都几许”呼起,然后用“烟草、飞絮、梅雨”等三种景物来表现,烟草连天,喻愁之大;柳絮蒙蒙,喻愁之乱;梅子黄时雨,喻愁之绵绵不断。连用三个比喻,将不可捉摸的虚的感情转化为可见可感的实的景物,以景结情,以实见虚,亦虚亦实,只说愁而不说是什么愁,更不说是“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的离愁,不说愁多且久,而是融情入景,朦胧含蓄,将愁写得铺天盖地,难以言说。正如梅尧臣所说:“含不尽之意,尽在言外。”令人回味无穷。
  南宋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云:“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澒洞不可掇’,赵嘏云:‘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是也。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少游云:‘落红万点愁如海’是也。贺方回(贺铸)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盖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离别之愁,多且婉曲缠绵,其极负盛名的《踏莎行·候馆梅残》一词,极具代表性,这首词写于宋景佑初年,范仲淹以言事被贬,欧阳修因援助他也被贬于夷陵,这首词看似写闺中别情,实为抒己之离恨。其中“离恨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句,以水喻愁,即景设喻,即物生情,写出了离愁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把离人一路前行的感觉,形象而又生动的表现了出来。在这里,抽象的感情在词人笔下,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自然贴切而又柔美含蓄。这两句,虽然可以使人联想到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和《虞美人》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一些名句,但因作者善于变换句法,并且使这一生动比喻跟全词离人、春草的整体形象,跟词的春景离情的意境结合得十分紧密,故貌似仿效,而实则是创新,浑然天成,不露痕迹。
  李清照的愁是重量级的,她晚年的词,家国之变与身世之痛交织在一起,“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尽管“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但“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另寻思路,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以船来载愁,将愁物质化了,使诗人的愁苦有了重量,有了质地,变得可亲,可感。
  李清照是极爱游山玩水的。双溪是浙江金华的名胜风景区,她想借游览来排遣心中的凄惨心境,但实际上她的痛苦之大,哀愁之深,岂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释?所以在未游之前,就已经料到愁重而舟轻水浅,不能承担了。与《西厢记》里的“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有异曲同工之妙。
  纵观古人之愁,愁因虽然不尽相同,或因国破家亡,或因离别相思,抑或由于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感叹时光易逝而功业难成,但大多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形象具体,给人以既多且重,又久又长之感,“剪不断,理还乱”,这等辛酸与无奈,又“怎一个愁字了得”,只好“欲说还休”。
其他文献
摘 要: 莎朗·欧兹(Sharon Olds, 1942-)被认为是当代美国后自白派的代表诗人。她的诗《我重回1937年五月》延续了她以往以家庭关系为写作主题的风格,探讨了丈夫与妻子、父亲与女儿的关系。在诗歌的最后,诗人点明了写这首诗的真正目的:既然无法改变父母结婚及他们的婚姻给我带来痛苦的事实,那么我就以叙述的方式告知大家整件事情,并以此宣泄自己的悲伤情绪。  关键词: 莎朗·欧兹 《我重回19
摘 要: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和途径很多。爱国主义电影是进行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力教材,而爱国主义电影音乐更能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和魅力。在中小学音乐课上引入爱国电影音乐,视听结合,神行合一,效果很好。  关键词: 爱国主义电影 中小学音乐课 欣赏  人类从远古到现今,有三大艺术始终伴随我们,那就是美术、音乐、文学。音乐在人类“呀呀”学语有声之前就产生了。从“呀呀”嘶叫到劳动的“吭吆”,从“吭
分层教学模式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成效较为显著的一种模式,在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教学模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最大限度地兼顾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让整个语文教学变得更有效。笔者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结合自身教学工作实际开展了分层模式的研究,下面主要针对当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的意义、基本原则及实施要点进行简要论述。  一、充分认识初中语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的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思维
摘 要: 分层地理教学法既能使所有学生达到《地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又能使地理素养较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情境教学法的一个本质特征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此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如果将情境教学法结合分层教学思想恰当灵活地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就有利于分层次全面提高高中生地理素养。作者最近十多年来,坚持在多媒体情境教学中分层次预习、提问、活动、布置作业,取得了一定的地理教学效果。  关键
优化学习载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加强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提高语文教学成效。笔者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对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予以运用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做简要论述。  一、结合语文教材内容要求,设计科学的学习线索  建立在合作探究小组基础上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不再直接给
摘 要: 整体思想是最常用、最基本的数学思想之一,它是研究问题的整体形式、整体结构,并对其进行调节和转化,使其简单化的一种方法.它是数学解题的一种重要策略,是提高解题速度的一种重要途径.  关键词: 整体思想 初中数学解题 运用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指导着数学问题的解决.整体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通过研究问题的整体形式、整体结构、整体特征,从整体上认识问题、思考问题
摘 要: 本文对高三化学复习课的导入老套甚至无导入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四种新颖的导入模式,分别为复习课探究化、复习课生活化、复习课问题化、复习课图表化。结合案例阐述高三化学复习课既能上出新式样,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 高三化学 复习课 导入  一、高三化学复习课的导入现状分析  目前高考模式下,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很多一线教师认为精心准备复习课的导入纯属浪费时间,于是一上课就
摘 要: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小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就是探索、实践、提升、发展的过程。探究能力培养,是新课改下有效教学活动能力培养的重要目标和要求。作者根据教学实践体会,对当前小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发展现状及其开展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探究能力 现状 培养策略  好奇、质疑,是小学生的天性,也是小学生探究能力有效培养的重要条件。学生作为学习活
摘 要: 作为十九世纪末英国文学界的一部经典现实主义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成功塑造了苔丝这样一位性格温婉柔弱却命运曲折跌宕的农家女子形象,通过生动的人物描绘和细腻的性格刻画,使读者深刻地体会到当时特定历史和社会环境下普通人对于社会不公进行的无奈抗争及悲惨结局。  关键词: 现实主义 苔丝 悲剧命运根源  引言  《德伯家的苔丝》(Tess of the D’Urbervil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