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dan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Hunt-Hess分级:Ⅰ~Ⅱ级16例,Ⅲ级5例,Ⅳ级9例,Ⅴ级3例.在动脉瘤破裂来院6h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电解式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术后恢复良好25例(75.8%);出现偏瘫和单纯运动性失语4例(12.1%),后经综合治疗1个月后逐渐恢复;死亡4例(12.1%),死亡原因: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穿刺部位血肿感染、因口服“双抗”并发消化道出血.随访1~6个月,无再出血病例发生.结论 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可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减轻脑血管痉挛,未增加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风险性,且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对Hunt-Hess分级Ⅳ~Ⅴ级患者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其他文献
患者 女,85岁,因"反复纳差、乏力1个月"于2011年12月30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史.否认发病前有病毒感染及氯霉素、苯等物质接触史.对"青霉素"、"磺胺"、"血塞通"、"生脉"过敏.入院查体仅见贫血貌,余未见特殊.入院后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WBC)4.5×109/L,中性粒细胞(N) 0.56,红细胞(RBC) 2.16×1012/L,血红蛋白(Hb)74
期刊
目的 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65例直肠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行尿流动力学检查,观察的指标包括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排尿量、排尿期逼尿肌收缩压以及最大尿道压,并根据结果给予相应的治疗.结果 逼尿肌活动低下者116例,其中109例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排尿,7例未恢复,予以膀胱造瘘;逼尿肌过度活动者42例和括约肌功能不全者7例,经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 直肠癌根治术后膀胱功
目的 探讨微RNA-21 (miR-21)在神经胶质瘤患者脑脊液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0例神经胶质瘤患者(神经胶质瘤组)及40例健康人(对照组)脑脊液中miR-21水平,并分析miR-21水平与神经胶质瘤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 神经胶质瘤组脑脊液中miR-21相对表达水平为0.70±0.12,与对照组的0.43±0.09比较明显升高,差异
目的 分析急诊室救治措施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为规范急诊室救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出院病历,统计急诊室救治措施,包括气管插管、给氧、体液复苏、使用甘露醇等.患者到达神经外科ICU时的收缩压及脉搏血氧饱和度.预后指标包括住ICU时间和ICU死亡情况,出院时及伤后第6个月的Glasgow预后量表(GOS)分级.结果 共1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5例(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