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来源 :中共党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03071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迄今已30个年头。如同人们对任何历史问题的认识一样,《历史决议》不能不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1981年6月,距离“文化大革命”结束还不到5年,当时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重塑人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前途的信念和信心,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以下简称《党史》二卷)是党的历史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我们认真研读,热烈讨论,紧密结合新形势下浙江党史工作的实际,力求更加准确地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本质和主流,更加深刻地理解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以60年为一甲子,2010年,新中国进入“第二个甲子”;也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启动之年,又是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要求之年。中国现代经济史学研究者,围绕科学发展这条主线,深化研究,开拓了诸多有价值的分析视角和创新性的探索。
从“文化大革命”结束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随着拨乱反正的初步启动与思想文化的潮流激荡,党史研究初步摆脱极左思潮的束缚,“重评”史学的兴起以及对“四人帮”《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的文化批判,有效地推动了党史的拨乱反正,新的党史研究格局初步成型,学术化趋势初现端倪。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光辉历程。90年来,河北党组织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出辉煌壮丽的篇章,同时也培育形成了璀璨、激昂、崇高的时代精神。 纵观河北党组织90年的伟大历程,新中国成立前的28年,呈现出四大显著特点;新中国成立后的62年,彰显着四大精神特质。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就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谈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14年,距今又过了20年。南方谈话的内容人们相当熟悉,但当我们把这次谈话放到改革开放迄今的整个过程之中,我们就能更深刻地理解这次谈话的意义,并获得新的启迪。
细考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内容及巨大的历史作用,联系到20世纪50年代党的八大及其之后发生的重大变化,给人许多深刻的启示。
毛泽东逝世以后,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有两件事情:一是启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二是既平息了“六四风波”,又发表南方谈话,保证了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快速推进。
中国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直接导致了农村贫穷落后、农民生活极端困苦的悲惨局面;地主阶级同广大农民阶级尖锐对立的残酷现实,构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逻辑起点。国民党由于历史原因和自身阶级局限,以及中央保守势力占据统治地位,基层政权被豪绅地主把持,不可能实行有利于农民的土地政策。中国共产党实行正确的土地政策,动员广大农民参加革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积累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宝贵经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通过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废约政策进行了一系列指导与指示。其中,既有促使中共制定包含反帝废约目标的革命纲领,在反帝废约斗争中实行统一战线的策略的积极成果,也有苏联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指示中共发起“左”的全面的反帝废约运动,使革命力量遭受损失的消极影响。随着El本侵华步伐的加快,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影响下,中共逐步调整反帝废约策略,确立了以反对Et本帝国主义为主,联合一切同情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民族和国家的政策。
从1919年至1943年,共产国际对毛泽东及其思想的主要认识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历史轨迹:1919年至1929年,共产国际对崭露头角的毛泽东初生好感,并夹杂着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不同认识;1930年至1939年,共产国际与毛泽东在党内具体事务处理上存留某些不同意见,但对屡遭主观主义排挤的毛泽东积极支持,并广泛宣传其业绩和思想;1940年至1943年,共产国际对坚持自主的毛泽东渐生疑虑,并加剧至对中共性质的质疑。系统呈现这一脉络对于全面评价共产国际、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无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