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加强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有助于塑造维护大学生的形象;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改善;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要求。因此,作者重点探讨了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教育;途径;方法
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而著称于世。历史发展到今天,礼仪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组织和个体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一、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
1.大学生的形象的塑造
当今社会,形象就是价值。现代人对个人形象无不十分在意。所谓形象,就是公众对于组织或个人的全部评价和看法。对于组织而言,形象的好坏关系到组织的生死存亡;对个人而言,形象的好坏关系到个人的前途命运。面对毕业后不包分配的现实,我们的学生最关心的莫过于自己的前途,都希望能成功地推销自我并且能实现自我价值。而礼仪教育可以帮助其塑造自我形象,适应社会需求。大学生通过学习礼仪、应用礼仪,会使自己举止行为,表现不俗、温文尔雅,从外在形象的塑造到内心境界的追求,自觉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行为方式,全面完善自我形象。因此,礼仪教育也是学生立足社会、成就事业的必修课程。
2.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古往今来,“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当今大学生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后备军,其素质的高低是我国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表现,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为培养大批满足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国家要求高等学校广泛开展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礼仪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礼仪即教养,教养即素质。正如一位礼仪专家所说过:“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现素质。”一名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通常都会被人们与他的个人素质直接挂钩。如果他在这些方面表现得中规中矩,真自身素质就会获得肯定的评价。反之,则会获得否定的评价。孔子曾经教诲后人说:“不知礼,无以立也”。当代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就应该认认真真地从礼仪的学习与应用着手。通过学习,可以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并以此规范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较高文明水平和道德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3.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改善
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在交往中获得友谊,是大学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迫切需要,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功地走向社会的迫切需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大学生怯于交际,有的大学生不善交际,有的大学生则在交际之中不得其法。作为交际应酬技巧,礼仪实质上是一门交际艺术。让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懂得人际交往中的基本礼仪和法则,学会尊重他乡异地的风情民俗,学会在人际交往中不触犯他人的禁忌,学会如何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获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信任和肯定,他们就能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不断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二、加强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良好的礼仪形象、规范的处事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短期效果,而是靠后天的不懈努力和精心教化才逐渐形成的.可以说,一个人的礼仪修养从文明的行为准则到真正成为个人的一种自觉、自然的行为是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的。所以,我们承认先天条件的差异,更强调后天的培养和提高。
1.大力宣传礼仪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对礼仪教育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对为什么要进行礼仪教育,怎样进行礼仪教育理解不深。部分学生甚至认为,上大学与礼仪问题不沾边,学好专业知识就行。结果礼仪教育普遍欠缺,学生礼仪素养不高。因此,要加强礼仪教育的宣传工作,强调礼仪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重视礼仪教育。
2.大力开展实训实践活动
礼仪学习往往有“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错”的特点,因此,学生学习礼仪的重点也不在于死记硬背,而应在进行实际操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此,要加大实训的力度,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将所学的礼仪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不断练习。从基本的站、坐、走、蹲等基本姿态练习到手势、动作、语言、表情的整体配合训练等,如练习握手礼时,既要掌握正确的握姿(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掌心略微向上,手的高度大致与对方腰部上方齐平),还要注意握手的力度、握手的顺序、握手的禁忌。同时,不要忽略了在握手时要面带微笑。并常伴一定的握手语表示问候。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同时巩固所学知识。
另外,礼仪教育要取得成效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一个人只有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践中在对别人、对组织的各种关系中,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哪些行为是符合礼仪规范要求的、哪些行为是不符合礼仪规范要求的。同样,要克服自己的非礼行为,培养自己的礼仪品质,也必须依赖于交往实践。教师应创造必要的条件,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不断积累礼仪实践经验。例如在学完涉外礼仪后,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参加外事活动的机会,现场实习;讲完旅游礼仪后,组织学生到宾馆、饭店参观、实习等。总之,要让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中理解和应用礼仪知识和规范,展示礼仪魅力和大学生时代风范。
3.持之一恒,自觉养成文明习惯
礼仪的学习不是靠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所以,应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在礼仪修养中,懂得了哪些行为是符合、礼仪的,哪些行为是不符合礼仪的,就要把这些原则、规范立即运用到自己的交往实践中,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去,并时刻以这些准则为镜子,对照、检查并改正自己的思想中一切与礼仪不符的东西,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礼仪品质。讲究礼仪、礼貌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而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少同学反映,刚开始练习时会很不习惯,甚至感到不自然或较别扭。不过只要肯努力,坚持不懈,不习惯的也会习惯,习惯了便会自然,最终会内化为人的一种自觉意识而成为一种自动化了的行为活动,就会成为无意识的行为表现出来。假如一个人养成了待人接物有礼貌的习惯,当他在交际场合遇到他人时,就会自然而然地主动向对方问好;看现场体育和文艺演出时,就会自然而然地用掌声来表达情感,而不是无节制地乱喊乱叫起哄;若不慎碰到他人时,就会自然她说声对不起。“好习惯,好人生”,习惯往往可以在无意中形成,同时也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和加以控制。
4.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校园环境的影响和熏陶非常重要。例如可以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开展“明礼诚信”活动,制订修身计划,发挥礼仪的自律作用;发动全校师生寻找校园中的不文明现象,开展辩论、演讲、小品表演、礼仪讲座等活动,弘扬文明礼貌之风,还可以通过广播、宣传栏、学校网络等媒体工具,介绍名人处世修身的轶事等方式,推动学校的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加强大学生的礼仪修养。
参考文献
[1]金湘虹.浅谈大学生礼仪教育[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院,2006(2).
[2]陆汶泽.关于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思考[J].甘肃科技纵横,2005(6).
[3]王成.大学生礼仪教育补上人生基础课[N].现代教育报,2005-11-04.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教育;途径;方法
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而著称于世。历史发展到今天,礼仪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组织和个体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一、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
1.大学生的形象的塑造
当今社会,形象就是价值。现代人对个人形象无不十分在意。所谓形象,就是公众对于组织或个人的全部评价和看法。对于组织而言,形象的好坏关系到组织的生死存亡;对个人而言,形象的好坏关系到个人的前途命运。面对毕业后不包分配的现实,我们的学生最关心的莫过于自己的前途,都希望能成功地推销自我并且能实现自我价值。而礼仪教育可以帮助其塑造自我形象,适应社会需求。大学生通过学习礼仪、应用礼仪,会使自己举止行为,表现不俗、温文尔雅,从外在形象的塑造到内心境界的追求,自觉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行为方式,全面完善自我形象。因此,礼仪教育也是学生立足社会、成就事业的必修课程。
2.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古往今来,“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当今大学生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后备军,其素质的高低是我国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表现,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为培养大批满足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国家要求高等学校广泛开展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礼仪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礼仪即教养,教养即素质。正如一位礼仪专家所说过:“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现素质。”一名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通常都会被人们与他的个人素质直接挂钩。如果他在这些方面表现得中规中矩,真自身素质就会获得肯定的评价。反之,则会获得否定的评价。孔子曾经教诲后人说:“不知礼,无以立也”。当代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就应该认认真真地从礼仪的学习与应用着手。通过学习,可以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并以此规范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较高文明水平和道德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3.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改善
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在交往中获得友谊,是大学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迫切需要,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功地走向社会的迫切需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大学生怯于交际,有的大学生不善交际,有的大学生则在交际之中不得其法。作为交际应酬技巧,礼仪实质上是一门交际艺术。让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懂得人际交往中的基本礼仪和法则,学会尊重他乡异地的风情民俗,学会在人际交往中不触犯他人的禁忌,学会如何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获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信任和肯定,他们就能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不断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二、加强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良好的礼仪形象、规范的处事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短期效果,而是靠后天的不懈努力和精心教化才逐渐形成的.可以说,一个人的礼仪修养从文明的行为准则到真正成为个人的一种自觉、自然的行为是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的。所以,我们承认先天条件的差异,更强调后天的培养和提高。
1.大力宣传礼仪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对礼仪教育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对为什么要进行礼仪教育,怎样进行礼仪教育理解不深。部分学生甚至认为,上大学与礼仪问题不沾边,学好专业知识就行。结果礼仪教育普遍欠缺,学生礼仪素养不高。因此,要加强礼仪教育的宣传工作,强调礼仪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重视礼仪教育。
2.大力开展实训实践活动
礼仪学习往往有“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错”的特点,因此,学生学习礼仪的重点也不在于死记硬背,而应在进行实际操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此,要加大实训的力度,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将所学的礼仪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不断练习。从基本的站、坐、走、蹲等基本姿态练习到手势、动作、语言、表情的整体配合训练等,如练习握手礼时,既要掌握正确的握姿(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掌心略微向上,手的高度大致与对方腰部上方齐平),还要注意握手的力度、握手的顺序、握手的禁忌。同时,不要忽略了在握手时要面带微笑。并常伴一定的握手语表示问候。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同时巩固所学知识。
另外,礼仪教育要取得成效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一个人只有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践中在对别人、对组织的各种关系中,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哪些行为是符合礼仪规范要求的、哪些行为是不符合礼仪规范要求的。同样,要克服自己的非礼行为,培养自己的礼仪品质,也必须依赖于交往实践。教师应创造必要的条件,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不断积累礼仪实践经验。例如在学完涉外礼仪后,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参加外事活动的机会,现场实习;讲完旅游礼仪后,组织学生到宾馆、饭店参观、实习等。总之,要让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中理解和应用礼仪知识和规范,展示礼仪魅力和大学生时代风范。
3.持之一恒,自觉养成文明习惯
礼仪的学习不是靠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所以,应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在礼仪修养中,懂得了哪些行为是符合、礼仪的,哪些行为是不符合礼仪的,就要把这些原则、规范立即运用到自己的交往实践中,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去,并时刻以这些准则为镜子,对照、检查并改正自己的思想中一切与礼仪不符的东西,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礼仪品质。讲究礼仪、礼貌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而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少同学反映,刚开始练习时会很不习惯,甚至感到不自然或较别扭。不过只要肯努力,坚持不懈,不习惯的也会习惯,习惯了便会自然,最终会内化为人的一种自觉意识而成为一种自动化了的行为活动,就会成为无意识的行为表现出来。假如一个人养成了待人接物有礼貌的习惯,当他在交际场合遇到他人时,就会自然而然地主动向对方问好;看现场体育和文艺演出时,就会自然而然地用掌声来表达情感,而不是无节制地乱喊乱叫起哄;若不慎碰到他人时,就会自然她说声对不起。“好习惯,好人生”,习惯往往可以在无意中形成,同时也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和加以控制。
4.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校园环境的影响和熏陶非常重要。例如可以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开展“明礼诚信”活动,制订修身计划,发挥礼仪的自律作用;发动全校师生寻找校园中的不文明现象,开展辩论、演讲、小品表演、礼仪讲座等活动,弘扬文明礼貌之风,还可以通过广播、宣传栏、学校网络等媒体工具,介绍名人处世修身的轶事等方式,推动学校的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加强大学生的礼仪修养。
参考文献
[1]金湘虹.浅谈大学生礼仪教育[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院,2006(2).
[2]陆汶泽.关于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思考[J].甘肃科技纵横,2005(6).
[3]王成.大学生礼仪教育补上人生基础课[N].现代教育报,2005-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