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场化、产业化和数字化策略重构中国的农村金融

来源 :国际经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abc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做好农村金融服务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而在中国诸如准入限制、借贷利率约束和治理结构扭曲等政策性因素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农村金融的供求矛盾。自2003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诸多农村金融的改革举措,但多数只是起到修修补补的作用,甚至还有一些反市场的行政手段。妨碍农村金融发展的根本性障碍尚未被扫除,主要表现是金融服务机构无法真正做到市场定价,同时缺乏有效的风控手段。本文所提出的重构农村金融的方案包括三个策略、一个分层市场服务的思路和五条具体的政策建议。三个策略是指市场化、产业化和数字化,让市场决定金融资源的定价与配置;利用产业链上的供求关系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利用数字技术改变农村金融获客成本高、风控难度大的制约。分层市场思路是指以供应链金融的手段服务农业大户群体、以数字金融的做法满足普通农户或小微农村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并以软信息等工具改善对个体农户的金融服务。五条具体的政策建议:尽快实现市场化利率,增加农村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建立平等准入的原则,鼓励民营金融机构参与竞争,构建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遵循"谁出资、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理顺农村信用社和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的治理机制;支持数字技术的软硬件设施的建设;重建中央和地方双层的农村金融监管框架,统一标准、分散实施,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
其他文献
无名短信  陈传荣  按照我的理解,“短信”其实就是信函,尽管是以手机发出的。在现代社会,利用手机发送短信、传递信息、表达祝福,正越来越成为一种大趋势。特别是逢年过节,各种短信祝福如潮水般汹涌而至。读着亲人、朋友发送来的或温情、或戏谑的短信,与昔日捧读亲友邮寄来的信件无甚区别,内心同样充满感动。  然而,让人颇感苦恼的是,阅读短信,品尝祝福之时,常常会收到为数不少且没有署名的短信,读这样的短信,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