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核素肝胆显像和超声在保胆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ger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肝胆显像和超声在保胆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腹腔镜联合硬质胆道镜探查取石术的40例胆囊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24例;平均年龄(42±13)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患者均行锝依替菲宁(99mTc-EHIDA)放射性核素肝胆显像和腹部超声检查评估脂餐后胆囊的收缩功能。将超声测得胆囊收缩率在30%~60%的患者分为A组(30例),胆囊收缩率>60%的患者分为B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活体供肝右半肝切取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全腹腔镜活体供肝右半肝切取术的1例供者和1例受者临床资料。供者和受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供者女,39岁,自愿为其亲妹捐献右半肝。实验室检查和腹部超声、CT等均未见异常,血管重建分析未见肝动脉、门静脉变异;MRCP检查结果示供体胆道变异,为Varotti分型3a型。受者女,37岁,术前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慢加急性肝衰竭,术前综合评估符合肝移植手术指征。于2020年5月28日行全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DLCT)低千电子伏特(keV)虚拟单能级图像(VMI)重建在小肝癌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采用DLCT行肝胆胰脾增强扫描的28例小肝癌患者临床影像资料。其中男24例,女4例;年龄29~67岁,中位年龄55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术前1周行DLCT检查,利用后处理工作站将全息光谱图像数据包分解及整合重建,患者图像分为常规CT图像组(CI组)、40 keV虚拟单能级图像组(VMI40组)、50 keV虚拟
目的探讨“脱衣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行“脱衣法”LC的372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131例,女241例;平均年龄(48±13)岁。其中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336例,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22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12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2例。患者采用创新设计的“脱衣法”行LC,将胆囊三角分离点偏向胆囊颈部,逐层剥离前后胆囊三角内结构,确定左右肝管、胆总管、胆囊管、胆囊动脉、前哨淋巴
胆内瘘是指胆囊或胆道与周围器官形成瘘道,以十二指肠、结肠、胃甚至肝脏常见,胆汁通过瘘道流入周围器官从而形成胆肠瘘或胆间瘘[1-3]。胆内瘘以胆囊-十二指肠最为常见,其次为胆囊-结肠瘘,胆囊多发内瘘临床罕见[2]。近日,我科收治了1例胆囊-十二指肠瘘合并胆囊-结肠瘘患者,本文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手术入路选择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9年11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胰体尾切除的39例胰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29例;年龄19~75岁,中位年龄49岁。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采用五孔法腹腔镜胰体尾部切除术,选择顺行入路(Kimura法和Warshaw法)、胰尾优先入路和顺、逆行结合等手术入路。观察患者围手术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7例患者成功实施腹腔镜胰体尾切除,2例因慢性胰腺炎粘连中转开腹手术。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围手术期标准化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LPD的50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9~79岁,中位年龄58岁。患者均接受围手术期标准化管理,包括精准的术前评估、标准化的手术流程、相对固定的手术团队配合、规范化的术后管理等。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LPD。手术时间中位数307(155~460)min,术中
目的建立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室内质控品自制和性能验证规范化程序,以有效监测实验室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的质量,保证其检测一致性和准确性。方法收集ANA高滴度强荧光(滴度1∶3200~1∶10000)单一荧光核型(均质型)临床血清样本,将其与混合阴性ANA血清按1∶30比例混合制备成1∶100~1∶320滴度的弱阳性质控品,收集阴性血清作为阴性质控品。将质控品灭活后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并以人工判读和荧光判读仪判读(荧光强度值),同时进行均匀性和稳定性验证,并用自制
目的分析兰州地区支气管哮喘儿童常见吸入过敏原种类,探讨国产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试剂的安全性。方法对本院儿童哮喘中心43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过敏原SPT,用变应原溶媒作阴性对照,0.01%磷酸组胺作阳性对照,进而对过敏原检出状况进行分析,观察评价国产SPT试剂的安全性。结果43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过敏原SPT总阳性率为69.86%(306/438),兰州地区常见吸入性过敏原前4位分别是大籽蒿花粉(42.2%)、柳树花粉(41.1%)、向日葵花粉(38.4%)、藜属花粉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一种主要累及骨骼肌和皮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伴有特征性皮肤表现。脂膜炎(panniculitis)是皮下脂肪组织炎症,多表现为炎性结节、红斑和硬块,是皮肌炎的一种少见皮损,作为DM首发表现者更少。现报道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一例以脂膜炎为首发表现,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Janus激酶(JAK)抑制剂治疗有效的抗MDA5阳性皮肌炎患者,以提高临床医生对DM这一特殊皮肤表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