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物理教师的科学情怀与社会责任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ndb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莱德曼(Leon Lederman)说过:“科学的享乐是带有观赏性的,你必须学会从别人的成就中获得乐趣.”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课堂中应该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科学带给人类的贡献,并激励学生从科学家的成就中获得乐趣.激发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触发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一生有宏伟目标之追求.教育的对象是人,是有思想的正在成长的活生生的孩子,因而物理教师除了要传授知识之外,还应适时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感情之影响.
  第一,物理教师要有深深的爱国情怀.
  教师的爱国情怀从心灵深处生长,在教学与生活的言行中释放.作为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要对祖国的昨天、今天与明天有理性的认识.既要因昨日古代中国之辉煌而骄傲,也要因今日现代中国之崛起而自豪,更要为明日祖国之强盛、民族之复兴而努力.教师要根据教学的相关性,及时讲述科学家的爱国史实,以此点燃学生的爱国激情.纵观历史,古往今来,很多人都是异常热爱自己祖国的.科学无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出生于波兰的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她至死也不忘记自己的祖国——波兰,并把新发现的元素命名为“钋”(波兰的“波”之谐音),以此寄托对祖国的思念.中国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学成后,时时不忘祖国,在周恩来总理的帮助下,冲破来自美方的种种人为阻力——麦卡锡主义的迫害,于1955年回到了贫穷、落后的新中国.回国后开创了我国的火箭事业.为祖国的崛起做出了为世人瞩目的贡献.没有钱学森的回国,新中国的长征号序列火箭不知何日诞生.难怪有美国国防部军官大声吼叫:“别放他走,他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除了钱学森之外,多少科技工作者用青春、人生乃至生命,谱写了他们追求科学救国的篇章.早年赴美(欧)求学,学成后毅然归国,就是想用自己的努力去实现他们科学救国和科学强国的梦想.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叶企孙、赵九章、王淦昌、郭永怀、邓稼先、谢希德、谢家麟、钱三强……等等,无一不是这样.这些人除了有精湛的学术成就,更令人佩服的是,他们有一颗热爱自己祖国的炽热之心.教师富于激情的讲述,科学家热爱祖国的事迹在学生心中深深地打上了深深的印迹.
  第二,物理教师要有浓浓的科学、人文情怀.
  教师的科学、人文情怀要从广泛的阅读中汲取,在学生的聆听与成长中绽放.教师要做到“课中有人”,他的课堂中应该有科学家的故事.教师要敬畏科学家的精神,就必需广泛地阅读.“专深很好,博雅更佳”.教师要了解、掌握一些科学人文史实,并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之成为构建学生心灵成长和精神追求之动力.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说过,要精读几本书,并以此作为引导自己一生精神成长之动力.陈平原教授在《读书为何成为风景》一文中说:“教师也是学生眼中的文本,要经得起他们的鉴赏或挑剔.”对于物理教师,不精读些书籍,不广泛涉足科学人文读本,他面临的“挑剔”无疑会很突出.物理教师要精读的书可选取《中国科技的基石》、《继承与叛逆:近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中国当代教育家杨福家卷》等等,阅读的文章可以选择梁从诫的《与自然为友:一种现代公民意识》、杨振宁的《一个真的故事》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自己阅读的史实及相关内容进行相应的讲述,以此默默地影响学生.教师对学生思想感情影响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研究深度、教师的心境、情怀和教学技巧.譬如,教师在讲授“导体与绝缘体”中的半导体知识时,可以给学生介绍我国半导体专家原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教授的事迹.谢希德教授的父亲谢玉铭是燕京大学早年的物理学工作者,1933年谢玉铭所著论文《氢原子光谱H阿尔法线的精细结构》引起了“重整化概念”的研究,后来国际上因“重整化概念”之研究曾两度产生过诺贝尔物理学奖.谢玉铭因种种原因与诺贝尔物理学奖擦肩而过.但他是最早涉足“重整化概念”研究之人.他的求知精神与治学思想永远值得人们追怀.谢希德从小受父亲治学的影响,学习刻苦,在美学成后于解放初期回到了祖国.开创了新中国的半导体事业,为新中国培养了众多的科技人才.谢玉铭、谢希德父女等的事迹不胜枚举,教学中可适时抓住机会予以介绍.以点燃学生的求知欲、爱国情,他们的心灵会在科学事迹的聆听中得到洗礼,思想得以升华.教师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构建.如若教师没有浓浓的科学、人文情怀,是很难在课堂中顺理成章地做到“灵魂唤醒”的.
  第三,物理教师应有社会责任意识的胸怀.
  教师的社会责任来源于教师感性的学习与理性的思考,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与人生追求中完成.
  首先,物理教师应有环境教育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意识.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我们大家共有的家园.人又是生活在社会中的,社会的发展需要公民素质的提高.上世纪科学上的三大理论导致了三大工程,其中相对论导致了阿波罗登月工程;量子论导致了曼哈顿工程;DNA双螺旋结构理论导致了基因组工程.如今,三大工程彻底改变了社会的面貌及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今天的航天事业、核发电、基因疗法、干细胞、核磁共振的诞生等等无不与之紧密相连.但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科学的发展也给人类带来了负面影响,造成了环境的变化,导致了温室效应.作为一个公民,应该有环境大局意识.物理教师应首当其冲地承担起这项重要的社会责任.教师除了给学生讲述科学发展的变化,还要分析科技的负面影响,带头并倡导师生、家长过节能低碳的生活.这是我们明智和理性的选择.我们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成果时,也要冷静分析和对待高科技带给人类环境的影响.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够真正走向美好的未来.
  其次,物理教师还应有理想教育意识与职业教育意识.物理学理论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它是纯理论的,可以促进物理学及数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又是实用的,可以改变社会的发展,促进科技的进步.事实上自从上世纪玻尔、狄拉克、海森堡等人开创了量子力学后,核能、核武器、磁共振设备、激光技术、分子物理学、半导体技术等等随之诞生了.正是这次科学革命改变了二十世纪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给孩子们介绍这些知识、信息,对他们的思想冲击是不小的.我们要教育孩子们认真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业,对于物理成绩优秀的学生,要适时抓住机会对其进行思想影响,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将来从事科学探究的工作.为“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这样,教师就可在“小课堂” 里给学生种下“大理想” 的种子.小课堂就成了学生成长的大舞台.而对于大多数成绩一般的同学,他们中不乏动手能力较强的.教师要及时鼓励他们,通过努力学习,将来是可以成为国家有用人才的.现在,中国社会正需要大量有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中高级职业技术人才,他们在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的今天是很吃香的.我们要鼓励这些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正如著名的中国核物理学者中科院院士杨福家所说:“当今社会生产中更需要技术能力强、知识丰富、交流能力突出的多面手,这凸显了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效的物理课堂应包含职业教育与理想教育的成分.物理教师要无条件接受这一至关重要的工作,并利用课堂教学有效完成好这一艰巨的任务.
  再次,物理教师还要有中国古代科学辉煌史的教育意识.在物理教学中及时进行简单的物理学史和科学史的教育,是物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可以增加其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众所周知,中国近代落后了,它导致了近代中国遭受外来列强的欺凌和侮辱,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止尽的灾难和伤害.15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成就是异常辉煌的.为何到后来会落到这般地步?用了几十年时间来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并完成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早就提出了这个问题(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列举了中国古代除火药等4大发明外,还有22种其它的重要发明.在讲 “利用内能做功”时,可介绍我国明朝末年明政府为了抵抗清军,不得不从澳门的葡萄牙人手中去购买火炮,我们知道,火药是在中国发明的.这是近代中国人多么无奈和屈辱之事.在明朝初年,郑和他们下西洋的大木船竟然达147米长,船队有200多艘,人数2万多人.对于这样的大木船,很多人都持怀疑态度,直至1962年中国在南京出土了一个长为12米,直径为0.42米的舵,才揭开这一科技史的迷雾.这样的大船及船队规模在当时堪称世界第一,是很了不起的.可是,从那以后,中国人就“沉睡”了.这个147米长的大木船成了中国科技最后的辉煌.今天,我们的祖国在走向富强的征程中,还需要一批批献身科学工作的人的不懈努力.这个重担无疑要落在青年一代的肩上.由此,同学们要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此外,物理教师还应承担法制教育、安全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诸多社会责任.并根据相关的物理知识在课堂中及时予以渗透,这里不再一一赘述.正如教育家杜威所言:“每个教师都应当认识到他的职业的尊严:他是社会的公仆,专门从事于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
其他文献
在初中科学竞赛的培训中,对于同一道习题的二次开发在学生思维拓展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同一道习题的二次开发存在很多的角度,可以从习题的一题多解入手,可以从习
2014年的物理高考的考试题型有选择题、实验题、填空题和论述题等.其中,选择题有鲜明的优点:可以在短时间内覆盖较为广泛的内容,特别适于物理基础知识的考查;评分迅速,客观准
期刊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第25题是一道压轴题,考查内容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功率及能量守恒定律.现用推论导体转动切割磁感线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去解此题.rn1 基本公式
期刊
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培养技术创新型人才成为各国教育的焦点.“而在世界性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改造传统的技术教育、设置富有时代特征的技术类课程,又成为众多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主流趋向.”因此,基础教育中的技术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让技术教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高中物理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单纯的掌握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进而要求学生能用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问题.高中物理常用的思想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极限思维方法  极限思维方法是在研究物理量的连续变化过程中将问题推向极端状态,从而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的一种思维方法.  巧解分析 在上升过程中皮球的加速度a一直在变化,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kv=ma,
期刊
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物理教学应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发展.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灵活采用教学方式,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有效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国内各种流派的教学模式中最闪光、
电表读数问题,每年困扰了不少一线教师,自主命题的省份对此要求不一,我们在做各地方调研卷时,经常面对这样的困惑,在该卷中我们交给学生的方法,在下次考试中出现与标准答案不一致,令人难堪.翻阅高中教材教参,没有专门介绍电表的读数规则,也没有明确给出新的统一标准,给高中教学特别是复习备考带来很大困惑.通过翻阅大量资料和交流后,对于电表读数规则,提出一点看法.  1 一道高考题引起的读数纷争  如图1是大家
期刊
1“引言”的教学历程及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对初二物理引言部分的认知由“空白一片”到“有点感觉”再发展到今天的“百家争鸣”,引言课的教学也随之经历了从“弃之不用”到“含糊其辞”再到“各展所长”的变革.绝大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教学可以凭借“引言”的东风极好地调动初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明确了“引言”的课堂实施中应传递给学生三个方面的信息:即物理是有趣的,物理是有用的,学物理是有法的.  在这样
现代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浮躁了人心,学子们读书的心难以平静.本文从农村小学生读书现状的调查入手,分析影响读书习惯养成的几种情况,并从课内外结合等方面给出一些实验性的探
物理,即万物之理,物理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本质规律的一门学科,作为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的物理教学必须严谨精确、符合逻辑;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物理注重抽象思维,文学注重形象思维.从表面看,物理学和文学似乎是两条平行线,不可能相交;当感性的文学与理性的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