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复合镀膜设备的控制系统设计

来源 :真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结合复合镀膜设备及镀膜工艺特点,详细分析了复合镀膜设备镀膜工艺流程以及过程中容易产生能耗和污染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设备真空系统、工装和水冷系统、控制系统以及设备各个源的协同作用进行了系统设计,通过PLC和LabVIEW软件协同设计和实现了智能复合镀膜设备自动控制系统,以保证镀膜设备和工艺生产的稳定性及可靠性,从而提高镀膜产品的质量,节约能源,减少对大自然的污染物排放量.节能对比试验表明,与普通设备相比,智能复合镀膜设备一次抽真空过程就节约了电能约25kW·h,该智能复合镀膜设备控制系统能够很好地降低能耗和污染.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MRI)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15例RPL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15例RPLS患者表现为血压升高(89.56%)、痫性发作(74.78%)、头痛(59.13%)、视觉障碍(32.17%)、神经系统体征(20.00%)和意识改变(15.65%),其中101例(87.83%)患者头颅MRI异常,累及枕叶(71.29%)、顶叶(59.40%)、额叶(49.50%)、颞叶(38.26%)、侧室脑旁(1.98%)、脑干(3.9
本文论述了一种新式布局的真空等轴晶精密铸造炉,该设备是为了替代传统立式等轴晶精密铸造炉,用于生产薄壁、大尺寸铸件及低温浇铸件等.它采用了卧式布局、内置模壳加热器、同轴水冷电缆、线圈平移机构等一系列创新理念与技术.该设备还具有良好的扩展功能,通过更换功能部件可实现细晶铸件的生产.
金刚石涂层刀具具有优异的硬度、耐磨性及导热性,在军事、航空航天等高精尖应用领域加工石墨、高硅铝合金、碳纤维增强塑料等难切削材料时无可替代,但目前金刚石涂层刀具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涂层与刀具间膜基结合力较差,导致涂层在使用中过早脱落;二是涂层表面粗糙度较大,难以保证被加工面的平整度与尺寸精度.本文从增强涂层结合力与降低涂层粗糙度两方面,将近年来科研人员对HFCVD法制备金刚石涂层的研究成果加以综述,并分析了各种因素对金刚石涂层刀具性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单段枸橼酸钠用于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凝血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因存在高危出血风险使用单段法的240例患者640例次HD治疗,分析抗凝治疗过程的相关参数,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凝血的危险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应用R语言建立预测模型的列线图,采用ROC曲线分析回归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640例次单段法凝血的比例为25.9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管
目的 探讨实时心率对Revolution CT单个心动周期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形态学的可诊断性及有效辐射剂量(ED).方法 收集经Revolution CT冠状动脉成像检出左前降支MB-MCA受检者154例,记录即时心率分为Ⅰ~Ⅳ组,Ⅰ组43例(90 bpm).评价各组间MB-MCA的形态学及可诊断性,并分析ED的差异.结果 Ⅰ~Ⅳ组间MB-MCA的形态学主观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D分别为(2.04±0.75)mSv、(3.42±1.57)mSv、(2.67±1.0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胰腺体尾部切除术中胰腺断端捆扎术式的临床应用,讨论该术式在腹腔镜操作下的安全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肝胆外科开展腹腔镜胰腺体尾部切除术(LDP)的60例患者手术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I组(普通闭合组)和II组(断端捆扎组)各30例,比较两种胰腺断端处置术式的术后胰瘘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60例患者中胰瘘总发生率为16.7%(10/60),I组和Ⅱ组胰瘘发生率各为26.7%(8/30)和6.7%(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s ,AVF)是透析患者最理想的长期血管通路[1-2].部分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患者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长期受高血糖、高血压等诱因的刺激导致外周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或血管钙化,血管狭窄及闭塞,此外,维持性血液透析许多患者已经多次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而无理想的动静脉重建AVF.为了延长患者寿命及提高生活质量,对于这部分血液透析患者建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
期刊
电子束增材制造是增材制造技术的主要方向之一,它在真空中进行,具有能量利用率高、零件残余应力低等优势,在航空航天、医疗领域获得较为广泛的应用.介绍了两种电子束增材制造方法——电子束选区熔化和电子束熔丝沉积,总结了设备、电子枪、工艺、材料组织调控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并对电子束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碳纳米管(CNTs)优异的场致电子发射性能在开发冷阴极X射线管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研究表明,通过控制电子发射方式和提高CNTs阴极发射电流的密度和稳定性可显著提升X射线源的时空分辨能力,且能大幅降低射线管的尺寸和功耗,在高端生物医疗、无损检测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具有巨大潜在应用价值;但技术实现上仍存在CNTs阴极的可靠性、工作寿命和电流发射密度等瓶颈问题.因此,本文将从X射线产生原理出发,对比热阴极和冷阴极的电子发射原理,详细阐述CNTs冷阴极X射线管的技术优势;重点评述CNTs冷阴极电子发射性能与调控方法,
在柔性产业的引领下,柔性超高阻隔膜由于可以使器件免受水汽侵蚀,延长使用寿命,广泛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柔性面板、量子点显示、柔性光伏等行业.原子层沉积(ALD)技术是一种原子尺度的薄膜制备技术,沉积的薄膜均匀性好、纯度高、而且厚度精确可控,是超高阻隔膜的理想制备方法.本文总结了ALD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和沉积条件等.重点阐述了ALD技术制备单层、多层无机阻隔薄膜,以及有机/无机叠层阻隔薄膜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阻隔机理.同时提出有机/无机叠层结构是实现阻隔膜超低水汽透过率的有效手段.最后指出了原子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