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个性在课堂中飞扬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g12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课堂中出现纷繁肤浅且无益低效的教学问题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当我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黄爱华执教的“24时计时法”一课后,使我顿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悟。黄老师那朴实的数学语言、精湛的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学技巧,赢得了全场听课教师的阵阵掌声,现撷取其中几个教学片断与大家共享。
  片断一:
  师: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收视率很高的节目,老师放一段片头音乐,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节目。
  (播放“新闻联播”片头音乐)
  生:“新闻联播”。
  师:“新闻联播”节目是在什么时候播出的?
  生1:“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是晚上7时。
  师(板书:晚上7∶00):同学们都认为是这个时刻,那电视画面上是写着“晚上7∶00”吗?我们一起来看电视。
  (播放“新闻联播”片头视频)
  生2:不是晚上7点,是19点。
  生3:19点就是晚上7点。
  师(板书:19∶00):19点,这是一种什么计时法?它跟我们说的“晚上7点”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计时法”。
  师:这是电视节目预报,你最喜欢的节目是在什么时刻播出?请说给小组同学听。
  师(板书电视节目预报的时刻):谁愿意把对应的时刻写到黑板上来?
  8∶50——上午8∶50  9∶30——上午9∶30
  14∶00——下午2∶00 16∶00——下午4∶00
  19∶00——晚上7∶00 22∶00——晚上10∶00
  师:现在黑板上出现了两种计时法,这两种计时法有什么不同?分别给它们起个名字,好吗?你更喜欢哪种计时法?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
  ……
  片断二:
  师:见到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你能很快用12时计时法来计时吗?
  生:可以!
  师:黄老师昨天下午3点钟坐飞机从深圳飞来南宁,我说的下午3点是12时计时法,飞机票显示的是什么时间?
  生:飞机票上显示的是15点。
  师:黄老师到达南宁是16点20分,我们要把它转换成12时计时法,应该怎么写?
  生:应该转换成4点20分。
  (一些学生在提醒:错了,是下午4点20分)
  师:真棒!大家都会转换了。现在每个同学出个题目给黄老师转换转换,好不好?
  ……
  片断三:
  师(指黑板上的一条直线):这是一条直线,我在上面写上昨天、今天、明天。如果这条直线表示时间的话,昨天和今天之间有一个分界点,今天与明天之间也有一个分界点。
  师:最左边上的点是几?
  生1:最左边上的点是0。
  生2:最左边上的点是1。
  师:是1还是0,为什么?
  生3:我认为是0,因为夜里1点前面的1小时也是今天的,所以今天应从0开始。
  师:有道理!
  师:就这个0点,老师有两个问题。第一,0点跟昨天有什么关系?第二,0点时,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在什么位置?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生4:我们小组认为,0点就是昨天的24点,今天的24点就是明天的0点;0点时,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都指着12。
  师:请看屏幕。(多媒体演示一昼夜钟面从0点到24点时针和分针的变化过程)
  (随着钟面的变化,同时演示夜色、星星、月亮逐渐消失,太阳慢慢升起,然后夜色、星星、月亮再次出现的过程)
  ……
  感悟:
  如此精彩纷呈的教学过程令人感叹:数学课堂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如此飞扬!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黄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听黄老师的课,确实感受到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
  综观整节课,黄老师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从学生的角度着想,顺着学生的思路而又高于学生的思路,不断地引导学生探究,把观察、思考、讨论、合作、质疑、创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一、创设情境——顺其自然
  
  当多媒体中熟悉的音乐响起,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出新闻联播的播放时间是“晚上7∶00”。这时,黄老师顺势引导学生看屏幕右上角显示的时间为“19∶00”,使学生初步感知晚上7∶00就是19∶00。随后又出示一张电视节目播放时刻表,让学生凭着日常生活经验回答各种节目是上午或下午几时播放的,并发现了有两种计时方法(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就这样,黄老师从身边的生活素材着手,通过多媒体,从简单通俗的材料中反映了数学问题,自然而然地带领学生进入了下面的研究学习之中。
  
  二、合作探究——乐在其中
  
  黄老师摒弃了传统教学的灌输法,更没有环环相扣、循循善诱的讲解,而是十分大胆地抛出三个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1)给两种计时法各起个名字。(2)两种计时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3)你比较喜欢哪种计时法?这三个问题既简洁又精辟地概述了两种计时方法的本质,同时又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学生既喜欢又乐于思考回答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创造、合作、探讨,乐在其中,一个个教学难点就在学生自主的研究探讨中突破了。这其中尤其令我难忘的是,黄老师在比较两种计时方法时,不是单纯地比较异同,而是渗透了相同之中有不同(两种计时方法表示分的部分相同,表示上午的时间一样,而表示下午的时间不一样)、不同之中有相同(下午计时,两种计时方法总是相差12时)的思想方法。
  
  三、开发教材——画龙点睛
  
  “昨天、今天、明天”的教学可称得上是画龙点睛之笔了,简单的线段图就把昨天、今天、明天的交替和分界点解释得一清二楚。同时,黄老师利用电脑具有声像、动静的功能,演示昨天——今天——明天的黑夜白昼的交替过程。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亲身经历了昨天、今天、明天的漫游,静静地体会这一天24小时的历程。一堂精彩生动的数学课在多媒体演示一段栩栩如生的情景中结束了,学生在饶有趣味的动画演示中,既巩固了知识,又享受到数学思维的快乐,可谓一举多得。
其他文献
8青春期健康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自2019年3月1日起,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面使用ICD—11中文版进行疾病分类和编码。此前,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最新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1),因将游戏成瘾列为疾病引发广泛争议。此次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游戏障碍列为精神疾病是一个良好开端。而“游戏障碍”定义的出现,正好引起各国医学专家对游戏成瘾这一精神现象的重视,促使更多专业人士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最终制定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要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反思不仅仅是对数学学习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重要的是它指向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能带动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性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敏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苏教版小学数学高年级教材中出现了“评价与反思”这一环节,率先在数学学习评价的观念、内容、方法上作出富有创造性的改革。但笔者在听诸多一线教师研讨课的过程中发
中国人一直都强调“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故而传统教育观非常推崇“教学相长”: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与促进,结果都获得了长进。这是非常正确的。然而,在被教育界人士称为“新课改时代”的今天,这个教学相长的“长”,除了“长进”的意思外,还应有更深刻的“成长”内涵:教师和学生都要实现成长。  为什么这么说呢?新华社日前有篇报道说,如今急需的是一批能够适应新课改需要的中小学师资力量,但一些高师院校的教学
孩子已经15岁了,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平时也经常会和同学们一起出去玩。眼看天气越来越热,溺水悲剧又开始频频在各地发生,我决定要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对孩子谈谈“野外游泳”这件事。  我看到一块“水深危险,禁止游泳”的牌子,就不失时机地故意问孩子:“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孩子不经意地回答说:“这是警示牌呀。”  “并不是这么简单。”我对他说,“这块牌子其实意味着人生的最后一步,因为下河去的人并不是没有接受过老
在重庆市第二届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中,我有幸观摩了“稍复杂的方程”一课,其在问题情境中学习解稍复杂方程的教学过程,触发了我深深的思考。现将其教学过程摘录如下,和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情境引入  师:大家喜欢运动吗?(播放运动会画面,将画面定格于两个小朋友观看足球比赛的对话上)  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足球上白色皮和黑色皮各有多少块呢?  生1:数一数就知道了。  生2:用方程算一算。  师:今天,我
优质教学是高质、高效、高水平、高境界的教学,是对有效教学的继承和发展,是小学数学课堂的本真追求。本文拟就小学数学优质教学的本质做一番理性分析,以期抛砖引玉,与大家一起共同探讨。    一、优质教学体现和谐发展观,追求学生的优质发展    1、就目标而言,强调三维整合。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优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双基的落实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破五唯”重要指示,日前,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评价指南》)。  《评价指南》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加快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要坚持正确方向、育人为本、问题导向、以评促建,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义务教育质量
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教材是范例、教材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教材是学生发展的中介等新的教材观已被广大教师逐渐接受和认同,在实践中体现“用教材”的课改理念已成为一线教师自觉追求的目标。教学中,既有许多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成功案例,也有不少走入误区的失败表现。那么,究竟应如何创造性地使用课标教材呢?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我认识到对新课标教材的使用要在遵循教材编排线索、用好教材已有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
课程改革给数学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人们欣喜地看到富有挑战性的探索和实践,听到激情睿智的对话,感受到真情实感的交流……热闹中冷眼观之,浮躁、放任乃至虚假的现象不断呈现,华而不实、画蛇添足、削足适履、顾此失彼的新问题引人深思。  教育理念 :莫华而不实  案例一:“认识线段”  师:线段有几个端点?  生1:两个。  师:说得太好了,大家为他鼓掌。  ……   思考:教师对学生的一些简单回答往往赞赏有
片断一: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四幅PPT图片,一幅是景宁东坑镇中心小学、一幅是母校北仑区九峰小学、一幅是开国大典、一幅是福娃五兄弟。(学生从这些图片中的时间,可以读懂今天要学习“年、月、日”的数学信息)  师:今天,福娃五兄弟也跟我们一起来学习,你们说好不好?  生:好!  片断二:认识大月、小月  师:刚才同学们说一年有12个月,那你们知道每个月有多少天吗?(生答略)  活动(一):动一动,动出合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