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第一实验小学是一所只有五岁年龄的新建学校。然而,这里却已经成为了千年帝都教育的一个窗口,成为理想的受教育的场所,老百姓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里来。
“让孩子们接受理想的教育是我最大的愿望”
魏明奎是第一实验小学的书记兼校长,同时,他还是区教育局主抓业务的副局长,像他这样具有多重身份的人在全国还是很少见的。
他每天早上六点半来到学校,和老师、学生们一起跑操、吃早餐,处理完学校事务,九点以后赶到教育局。一年四季,无论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每天如此。
把工作当作享受,也许这就是魏校长每天激情投入忘我工作的精神支点。魏校长说,“能与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研究教育,能有一所学校做平台来全面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每天欣赏着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在默默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这正是我的最大愿望。”
接受过七年正规师范教育,在清华大学、北师大接受过教育管理培训的魏校长,先后教了三年高中语文,做了六年中学语文教研员。独特的经历,造就了魏校长对教育的特殊感情,特殊的感情孕育了他的教育梦想。谈及学校的管理,魏校长感慨地说,“当前有好多学校都在探索这个问题。为什么那么多的学校没有办出特色,甚至几十年没有变化?我想,这与一些校长‘管事不理事’、‘谋职不谋事’有直接的关系,很多老师和学生在这里看不到希望,最后只好‘孔雀东南飞’。我认为,校长不应该只在‘做官’上动心思,而应该更多地在‘管理’上做文章。‘管理管理’,就是用理来管。这个‘理’,包含着条理、法理、情理,把这个理搞明白了,按理办事就好了。”
让老师们更多地感受工作的愉悦
一实小的教师说,学校平常很少开会,每周只开一次全体教师会,并且是利用周一中午时间。魏校长解释说:“老师都很忙,时间很宝贵,做校长的一定要体谅老师,要让教师感受到工作乐趣。”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魏校长注重实践自己制定的八字方针:“开发、制作、提醒、跟进”。
所谓开发,做任何事都要善于挖掘其内涵,超越就事论事,赋予其新鲜的意义,让师生有新鲜感,从而产生成就感。
魏校长把平常的外出学习赋予更多的意义。他说,平时工作好的同志最需要外出学习,因为他们更需要提高与突破,工作一般的同志最需要的是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外出学习的意义并不大。每次外出学习返校后都要向全体教师汇报学习心得。每个外出学习的同志都感到自己的工作得到学校的认可与肯定,非常珍惜外出学习的机会,学习更有动力,很愿意与同事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体验到了学习与工作的愉悦,会由衷地产生一种成就感。
所谓制作,就是把每一项工作进行分解,形成可感知、可操作的步骤。研究突破关键细节,形成标准。以后再遇到相同工作,每人都知道自己职责,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次,一实小停电,全校师生从容应对连续五天的停电。每个环节都有详细的预案,细到宿舍里蜡烛应该固定什么位置,餐厅里有了烛光晚餐,各班组织了烛光班会,或召开主题班会,或讲故事,或读名著,学生比平时表现得更有兴致。随后再次遇到停电,就不需动员布置了,更多的是改进和提高了。
所谓提醒,就是对人的尊重与肯定。工作有失误,提醒则是最好的途径。提醒与批评的不同在于:我错了,你批了,扯平了,即使有改进也是被动的;提醒则会让人产生愧疚,进步就是发自内心。
某天,魏校长到办公室找老师谈工作,一位老师手里拿着电动车上的电瓶走了进来,忽然看到魏校长在,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僵硬了,表情很不自然。魏校长很快明白了怎么回事,走到这位老师面前,很诚恳地说:“我的工作没有做到位,我向你道歉。”第二天,老师们发现,在停车棚南面的墙壁上安装了一排六个电源插座,他们再也不用像过去一样心情惴惴地拿电瓶到办公室里充电了。
在一实小,“超越考勤”成为教师的美谈。学校相信每位教职工,相信每个人都是敬业的,即使偶尔迟到了,肯定是有了急事,领导看见了会报之一笑,或装作没看见,不让老师尴尬。因为魏校长多次用算账的方式提醒过大家:不迟到,进校门心态坦然,一天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可能一天都心情愉悦。迟到了,或心存愧疚,见谁都不好意思,肯定影响一天情绪;或不知愧疚,昂然进校,损失就更大了,领导和同事认为你索质太低。提醒让一实小的教师从心底里超越了考勤。
所谓跟进,就是再往前走一步,远离原点与逼近的目标。让学生和教师每天都能感到自己在进步,每天都有成就感。
跟进像提醒一样,也是随时随地,全方位的。一实小每年都要进行全员军训,如何保持军训成果呢?学校增设了40分钟的大课问,保证每个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天都分年级轮流进行路队训练,把四路纵队能否流畅拐直角弯,作为队列训练的标准。正是一个小环节的跟进,延续了军训的成果。
在一实小,很少看到学校墙壁上有制度条文,他们追求的是“墙上无制度,心中有规范”,教师听到最多的词语是“思想”、“文化”和“成就感”,用思想培育文化,用文化进行管理,让每个人都有成就感是更高层次的学校管理。
为孩子们打点好人生底色
建校之初,魏校长决定把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办学基础理念,把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载体,从细节人手,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做人习惯。魏校长说:“小学最重要的不是考100分,良好习惯永远比分数更重要。”
谈到养成教育,魏校长提到了一幅漫画:四个学生正在用功的学习,幼儿园小朋友捧着小学教材,小学生捧着中学教材,中学生捧着大学教材,大学生捧着幼儿园教材。
养成教育,最大的困难不是来自学生,而是来自家长对成绩追求的压力,来自教师的教育观念的滞后。
魏校长从最常见的小事人手,提出了“三不”教育——不吃零食、不乱花零钱、不随手扔废弃物品。或许有人认为这太平常了,可是真做起来,就会有很多问题。许多老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检查和批评等强制的方式去养成习惯,作法很简单,可是效果不好,外力一旦撤去,“习惯”也就没有了。
把司空见惯的事做好了,更能彰显思想的深度。“教育上的事很多都要倒过来想一想,”魏明奎说,“功夫真的在诗外。”
为了养成不随手扔废弃物品的习惯,魏校长提出尝试用榜样和提醒的方式,先从拣纸开始。自己带头拾起碎纸,并要求学校每个人都要随时随地提醒学生,持之以恒,在全校形成一种氛围。一段时间后,捡碎纸的学生多了,校园干净了,同学们不忍心破坏美好的校园,不会去扔掉碎纸了,好习惯真的就这样形成了。
“两点之间,并不是直线最短,教育是需要耐心和研究的。”魏明奎带领老师
“让孩子们接受理想的教育是我最大的愿望”
魏明奎是第一实验小学的书记兼校长,同时,他还是区教育局主抓业务的副局长,像他这样具有多重身份的人在全国还是很少见的。
他每天早上六点半来到学校,和老师、学生们一起跑操、吃早餐,处理完学校事务,九点以后赶到教育局。一年四季,无论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每天如此。
把工作当作享受,也许这就是魏校长每天激情投入忘我工作的精神支点。魏校长说,“能与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研究教育,能有一所学校做平台来全面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每天欣赏着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在默默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这正是我的最大愿望。”
接受过七年正规师范教育,在清华大学、北师大接受过教育管理培训的魏校长,先后教了三年高中语文,做了六年中学语文教研员。独特的经历,造就了魏校长对教育的特殊感情,特殊的感情孕育了他的教育梦想。谈及学校的管理,魏校长感慨地说,“当前有好多学校都在探索这个问题。为什么那么多的学校没有办出特色,甚至几十年没有变化?我想,这与一些校长‘管事不理事’、‘谋职不谋事’有直接的关系,很多老师和学生在这里看不到希望,最后只好‘孔雀东南飞’。我认为,校长不应该只在‘做官’上动心思,而应该更多地在‘管理’上做文章。‘管理管理’,就是用理来管。这个‘理’,包含着条理、法理、情理,把这个理搞明白了,按理办事就好了。”
让老师们更多地感受工作的愉悦
一实小的教师说,学校平常很少开会,每周只开一次全体教师会,并且是利用周一中午时间。魏校长解释说:“老师都很忙,时间很宝贵,做校长的一定要体谅老师,要让教师感受到工作乐趣。”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魏校长注重实践自己制定的八字方针:“开发、制作、提醒、跟进”。
所谓开发,做任何事都要善于挖掘其内涵,超越就事论事,赋予其新鲜的意义,让师生有新鲜感,从而产生成就感。
魏校长把平常的外出学习赋予更多的意义。他说,平时工作好的同志最需要外出学习,因为他们更需要提高与突破,工作一般的同志最需要的是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外出学习的意义并不大。每次外出学习返校后都要向全体教师汇报学习心得。每个外出学习的同志都感到自己的工作得到学校的认可与肯定,非常珍惜外出学习的机会,学习更有动力,很愿意与同事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体验到了学习与工作的愉悦,会由衷地产生一种成就感。
所谓制作,就是把每一项工作进行分解,形成可感知、可操作的步骤。研究突破关键细节,形成标准。以后再遇到相同工作,每人都知道自己职责,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次,一实小停电,全校师生从容应对连续五天的停电。每个环节都有详细的预案,细到宿舍里蜡烛应该固定什么位置,餐厅里有了烛光晚餐,各班组织了烛光班会,或召开主题班会,或讲故事,或读名著,学生比平时表现得更有兴致。随后再次遇到停电,就不需动员布置了,更多的是改进和提高了。
所谓提醒,就是对人的尊重与肯定。工作有失误,提醒则是最好的途径。提醒与批评的不同在于:我错了,你批了,扯平了,即使有改进也是被动的;提醒则会让人产生愧疚,进步就是发自内心。
某天,魏校长到办公室找老师谈工作,一位老师手里拿着电动车上的电瓶走了进来,忽然看到魏校长在,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僵硬了,表情很不自然。魏校长很快明白了怎么回事,走到这位老师面前,很诚恳地说:“我的工作没有做到位,我向你道歉。”第二天,老师们发现,在停车棚南面的墙壁上安装了一排六个电源插座,他们再也不用像过去一样心情惴惴地拿电瓶到办公室里充电了。
在一实小,“超越考勤”成为教师的美谈。学校相信每位教职工,相信每个人都是敬业的,即使偶尔迟到了,肯定是有了急事,领导看见了会报之一笑,或装作没看见,不让老师尴尬。因为魏校长多次用算账的方式提醒过大家:不迟到,进校门心态坦然,一天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可能一天都心情愉悦。迟到了,或心存愧疚,见谁都不好意思,肯定影响一天情绪;或不知愧疚,昂然进校,损失就更大了,领导和同事认为你索质太低。提醒让一实小的教师从心底里超越了考勤。
所谓跟进,就是再往前走一步,远离原点与逼近的目标。让学生和教师每天都能感到自己在进步,每天都有成就感。
跟进像提醒一样,也是随时随地,全方位的。一实小每年都要进行全员军训,如何保持军训成果呢?学校增设了40分钟的大课问,保证每个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天都分年级轮流进行路队训练,把四路纵队能否流畅拐直角弯,作为队列训练的标准。正是一个小环节的跟进,延续了军训的成果。
在一实小,很少看到学校墙壁上有制度条文,他们追求的是“墙上无制度,心中有规范”,教师听到最多的词语是“思想”、“文化”和“成就感”,用思想培育文化,用文化进行管理,让每个人都有成就感是更高层次的学校管理。
为孩子们打点好人生底色
建校之初,魏校长决定把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办学基础理念,把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载体,从细节人手,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做人习惯。魏校长说:“小学最重要的不是考100分,良好习惯永远比分数更重要。”
谈到养成教育,魏校长提到了一幅漫画:四个学生正在用功的学习,幼儿园小朋友捧着小学教材,小学生捧着中学教材,中学生捧着大学教材,大学生捧着幼儿园教材。
养成教育,最大的困难不是来自学生,而是来自家长对成绩追求的压力,来自教师的教育观念的滞后。
魏校长从最常见的小事人手,提出了“三不”教育——不吃零食、不乱花零钱、不随手扔废弃物品。或许有人认为这太平常了,可是真做起来,就会有很多问题。许多老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检查和批评等强制的方式去养成习惯,作法很简单,可是效果不好,外力一旦撤去,“习惯”也就没有了。
把司空见惯的事做好了,更能彰显思想的深度。“教育上的事很多都要倒过来想一想,”魏明奎说,“功夫真的在诗外。”
为了养成不随手扔废弃物品的习惯,魏校长提出尝试用榜样和提醒的方式,先从拣纸开始。自己带头拾起碎纸,并要求学校每个人都要随时随地提醒学生,持之以恒,在全校形成一种氛围。一段时间后,捡碎纸的学生多了,校园干净了,同学们不忍心破坏美好的校园,不会去扔掉碎纸了,好习惯真的就这样形成了。
“两点之间,并不是直线最短,教育是需要耐心和研究的。”魏明奎带领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