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行为的动物模型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unai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众指个体受到外界人群行为影响时,其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来的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成员的一种行为方式,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包括酒精依赖等精神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建立便捷、可靠的从众行为研究模型,对揭示从众现象的发生机制、构建良好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众行为影响因素众多,发生机制复杂,随着神经科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研究者对从众行为的关注逐渐广泛,从众行为的相关研究也获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本文综述了常用从众行为研究的动物模型、影响因素和发生机制,以期为后续从众行为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夜仁合有效部位改善睡眠的量效关系、并通过成分分析和脑内神经递质变化,探讨夜仁合有效部位改善睡眠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 以雄性ICR小鼠为实验动物,首先采用戊巴比妥钠睡眠协同实验进行夜仁合有效部位改善睡眠作用的量效关系研究;其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确定夜仁合有效部位中具有改善睡眠作用的成分及含量;最后,以最佳量效开展夜仁合有效部位改善睡眠作用的机制研究.结果 夜仁合有效部位0.15 g·kg-1组可显著缩短睡眠潜伏期(P<0.05),0.3 g·kg-1组可以极显著缩短睡眠潜伏期
目的 了解某院门诊二类精神药品的应用情况,为规范精神类药品的管理和应用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至2020年3月某院门诊的二类精神药品的处方信息,统计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等,对药品的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DDDs)、药物利用指数(drug utilization index,DUI)等进行计算和分析比较.结果 某院门诊苯二氮类药品的处方数量最高,占总处方量的81.25%,单药品处方量中,阿普唑仑、氯硝西泮和劳拉西泮处方量排在前三位;劳拉西泮、
目的 分析某医院手术室注射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残余情况,以增强手术室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的规范化管理.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该院手术室2020年7月-2020年12月注射用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共收集28 651张注射用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其中残余量最多(残余量占比最高)的药品为盐酸麻黄碱注射液27 467.7mg(79.69%),其次为盐酸吗啡注射液454.5mg(69.92%).而平均单次处方残余量占规格比(%)最高的药品为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96.00%)、其
目的 对上海地区某宁养院2019-2020年度麻醉药品使用情况汇总,分析麻醉药品使用的规范性及合理性.方法 调取某院2019-2020年麻醉药品的用药情况,计算药物的销售总金额、构成比、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排序比(B/A)等,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9-2020年麻醉药品消耗量最大的为吗啡,其次是羟考酮,大部分药物的B/A值≥1,日均费用前两名为盐酸羟考酮的两种规格,与B/A比小于1 一致;不同剂型麻醉药品使用频次排名为贴剂、口服制剂、针剂;宁养院麻醉药品等效消耗量及金额均占
吸烟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烟草使用越多者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风险相对越高.戒烟干预是有效治疗慢性阻塞性疾病的重要措施,戒烟能明显延缓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肺功能的下降速度,延长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的生存期,保护肺功能,减少并发症.本文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吸烟的关系、戒烟治疗对慢性阻塞性疾病的影响以及戒烟治疗方式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实现对慢性阻塞性疾病的有效防控提供指导方向.
目的:探讨敌意对戒毒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敌意量表、药物成瘾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和抑郁量表对469名戒毒者进行调查.结果:戒毒者在生命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等维度上有显著的性别差异(P<0.001),女性戒毒者的生命质量优于男性戒毒者.抑郁作为中介变量显著的影响了敌对情感与生命质量之间的关系(P<0.05),敌对情感越高的戒毒者抑郁水平也越高,其生命质量就越差.结论:抑郁在敌对情感与生命质量之间起中介作用..
目的:探讨男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抑郁情绪、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戒毒动机的关系.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戒毒动机量表、戒毒技能评估量表、领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被试进行测量.结果:链式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男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在抑郁情绪和戒毒动机之间产生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其效应值为(-0.194),Bootstrap 95%CI[-0.268,-0.133].结论:男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抑郁情绪通过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链式中介效应间接影响戒毒动机.
我国在戒毒治疗体系的建构上仍在初步探索阶段,戒毒康复治疗效果有限.本研究通过文献搜集和梳理,提出一个基于心理和社会干预模式的阶段式治疗方案:激发个案的内在动机、提高觉察和应对能力、持续地陪伴和支持以及回归社会.此方案结构清晰、阶段明确,强调戒毒动机和治疗不中断,可提高戒毒人员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同时能根据方案目标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达到有效治疗和专业人员扩充,对戒毒人员群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的:探讨怀旧对戒毒人员复吸倾向的影响,以及生命意义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怀旧倾向量表、生命意义问卷和复吸倾向问卷对330名男性戒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怀旧与戒毒人员复吸倾向呈显著负相关,怀旧对复吸倾向的直接效应显著;②生命意义感在怀旧与戒毒人员复吸倾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怀旧是影响戒毒人员复吸倾向的重要因素,并且通过增加生命意义感来抑制戒毒人员的复吸倾向.
目的:对药物依赖者吸毒行为变化过程量表(Drug Processes of Change Questionnaire FormAB)进行汉化,并对其信效度进行检验.方法:通过专家翻译、回译、调适三步骤对量表进行汉化.采用横断面研究法,在对纳入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Cranbach\'s a系数和重复测量法进行信度验证.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及AMOS 5.0验证性因子法检验汉化量表的结构效度.结果:汉化版的药物依赖者吸毒行为变化程序量表由2个维度、40个条目组成;各条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