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坏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xiaogao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个新来的同事是不是想要顶替自己的位置?面试问题都是设置陷阱,一定不能真实展现自己?还有那个最近连升三级的家伙会不会是老板的亲戚?剑拔弩张,步步为营。职场上看似充满硝烟。但是,为何不能换个角度看职场呢?一个理性的、积极的心态将更利于职场之路顺利通畅。
  
  工作一定有好有坏
  
  赵景去年大学毕业,现在仍待业在家。其实,早在去年八月就有两家知名跨同企业向他抛来了橄榄枝。但当时赵景却为难了:一家薪水较高,但工作地点在外地:另外一家倒是在本地,只是薪水相对低了点。这边赵景一直犹豫不决,而那边两家企业都急着招人,哪里能等你?再说,没见过这么大牌的应聘者。于是,两个绝好的工作机会溜走了。而之后再有中意他的企业,他也看不上眼,总觉得没有先前那两个好。
  曾有过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某个汽车销售点同时推出两款功能差不多、价格不相上下的车型,无论推销员怎样卖力地推荐,销售量就是提不上去。原因是顾客们面对两款差不多的汽车无法抉择。后来有位心理学家为他们出了个主意:撤销其中一款,只卖另一款。结果,销量大增,供不应求。而后,商家又把之前撤销的那款拿出来卖,也很快被抢空。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选择越多,人们越难做决定。在选择工作时,千万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面试的问题都暗藏玄机
  面试那天早上,白岩五点就起床了,把衣服重新熨烫一遍,搭最早班的地铁到达面试地点。等等,人家不是说早到也可能招致厌恶吗?于是,她直挺挺地在楼下站了一个多小时,然后分秒不差地出现在面试官面前。几个常规问题很好回答,白岩早就在网上找到了最佳答案,背得滚瓜烂熟。但是,最后面试官突然问她:“请问你住在哪里呀?”白岩心中警铃大作:这该不会是什么机关吧?怕我住得太远影响工作?还是怕我住得太近会来公司蹭网耗电?就在白岩心思不定支支吾吾的当口,面试官在她的简历上画了个叉:连自己家的地址都得想半天,还指望她工作思路清晰吗?白岩自然不知道,面试官只是刚才瞥见她等了很久,出于关心才问了这样一个问题罢了。
  近几年,媒体过于渲染面试暗藏机关,导致很多人认为面试中的一举一动都遭到窥视,必须小心应对。只是过犹不及,这种心态比较严重的人,往往是因为缺乏自信,于是,他们必须把周围环境假设得险恶一点,逼迫自己做充分的准备,才能获取安全感。
  有一个简单但有效的建议,回答面试问题时,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即可。换句话说。找工作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伪装本意换来的工作未必真的适合你。当然,真实不是不讲技巧的直截了当,而是选用恰当的语言、语气甚至是方式来表达自己。
  
  成功者必然卑劣
  
  工作七年了,发现职场中貌似有这样一个惯例:一旦某人得势平步青云,大家就一定会说他靠的是请客送礼或者裙带关系。即使人们承认他的工作能力稍微出色一点,但这也绝对不是成功的主要原因。但我知道其实不是每个成功者靠的都是卑劣手段,我的上司刘总就是个例子,他之所以能三十出头就升到高层,原因除了勤学能干、能力出众,最重要的一点是三年前公司陷入最低谷,他没有跟随其他人一起跳槽走人。
  很多人有个通病——不吝惜同情,但吝惜掌声。弱者常得到大家的同情和帮助,而强者却在被羡慕与尊敬的同时也遭到质疑和诋毁。心理学上说,人们都有责难成功者的心态,比如说“他事业成功,家庭肯定不幸福”,或者“他能有今天,靠的就是钻法律的空子”。人们通过这样批判、指责成功者来实现自己的心理平衡,在职场中,即使真的存在各种黑幕,我们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人。必须学习成功者好的经验,这样才能在职场中走得更加顺利。
  
  工作上的成功
  
  必须付出其他代价
  我是一个典型的职场小人物,属于“年轻时耗命赚钱,年老了耗钱保命”。我每周要工作84个小时,虽然薪水很高,但充满压力。顶着奔三的高龄,身边亲友对我的婚姻大事比我自己还急,张罗着要我去相亲。但是几次约会都被加班搞砸了,所以至今还是单身公害一只。我一直认为为了成功付出什么代价都是应该的,但是直到今年体检。我查出了十几样大大小小的毛病,我才意识到,有些代价是付不起的……
  积极心理学大师沙哈尔博士指出,人们总是相信牺牲现在是为了换取未来的幸福,所谓“无苦,无获”。
  那么,是不是想成功就必须忍受痛苦呢?从来没有规定说成功一定要以牺牲快乐、健康为代价,而抱有“我用某些东西来换取成功”这种信念的人,往往在目标实现的那一刻并不开心,或者是这种开心只是瞬间的,然后很快消失。那是因为这种人总是习惯性地关注下一个目标,而忽略了眼前的感受。于是,即使此刻很快乐,他也会为“下次是否能成功”而愁苦。对于这种职场中人给出的建议是:每天晚上将明天做的事情做个清单,看看哪些是必须做的,哪些是没必要的。另外想想,你是否从这些事情中受益?你又为它付出了哪些代价,是否值得?长此以往,你将更清楚什么才是你真正想要的。
  
  编辑 薛 蜂
  [廖新生 图]
其他文献
韩国前总统卢武铉因不堪“耻”而跳崖自尽了;动荡日本政局的毒大米事件中的米老板中川昭一。因受不了良心折磨自杀了;俄罗斯奥伦堡州中学教学楼楼梯坍塌导致五名学生罹难,副校长在万般自责之下引绳自尽了。这些生命的消失,让“耻感文化”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法律还没有作出裁决。而他们却先作了自我了结,其生命坍塌于灵魂深处的“耻感”。  一个“耻”字,中国古代哲人反复警醒,可为何现代人却频频越过警示线?从学术剽窃到
母亲无意中点了手机系统更新,面对新系统的冲击,她显然有些手足无措,回复信息都找不到正确的键,只好向我求救。  我和母亲的手机款式不同,原本熟悉也需要一定时间,况且,彼时我正因工作上的事分身乏术,所以从母亲手中接过手机不到一分钟,我的耐心几乎消磨殆尽。于是我顺口说了句:“我真是老了,不仅对最近的新科技产品不敏感,上手速度也不如读书时快。”  没想到此话一出,刚才还向我谦虚求教的母亲立刻严肃起来:“你
那一年,启功20岁。母亲对肩功说: “宝琛要来了,你去胡同口接一接。”扁功听话地去了。  初春的天气,北京城细雨霏霏。一个娇小玲珑的女孩,撑了一把雨伞,安静而羞涩地向启功走来,“你是章宝琛吗?”女孩的脸上泛起一片红云,点点头,问: “你是准?”  这是启功和宝琛的第一次见面,半年后,宝琛带着弟弟嫁到了启功家,举行了一个简朴的婚礼。月下老人把一对有缘人从此拴在了一起,走过了43年的风风雨雨。  
一位同城的文友参加某网站举办的亲情征文比赛。奖金很高,很多人参赛。最后,一等奖被文友获得。她的征文主题我忘了,副标题记得很清楚:献给我重病的母亲。  论坛文友们纷纷祝贺,网站与一家报社联系,给包括我文友在内的所有获奖作者开辟了一期“专刊”。她一下子名利双收。  而我知道她的母亲一直康健,生活在乡下。她的文章仅是为了符合主题要求而炮制的。为了煽情和那笔价值不菲的奖金,她让母亲在文章中“病重”了。一次
2004年9月,山东电建三公司承包了尼日利亚帕帕兰多电站工程后,身为项目部经理的房一波,受命来到了尼日利亚。未过3年,也就是2007年6月,房一波奇迹般地被当地最大的民间领袖阿卡姆土王册封为酋长,其酋长封号以及同时给予的500亩土地可世代继承。之后,当地居民会对房一波顶礼膜拜,土王、部长、总统都将视他为朋友……  许多人感到不解:是什么让房一波如此风光?  当有人带着疑问咨询阿卡姆土王时,他说:“
那天,女孩和男友约好了在金华城南桥上见面。可是,她左等右等,却一直不见他的踪影。她给他打电话,电话那头却响起了一个女人的叫骂声,她追问在他旁边叫骂的人是谁,他无法遮掩,支吾着告诉她:“是我妻子。”短短一句话,却如响雷炸开,利箭穿心,呼啸的江风中,她口不择言地对着手机一阵臭骂,最后她下了通牒:“你如果不马上过来见我,我就从桥上跳下去。”她以为他会好言安慰,以为他会心有愧疚,可是,他没有。从前的柔情蜜
18岁入行、如今已经37岁的台湾歌手伊能静,事业和生活同样有条不紊,结婚并没有让她丧失自我,生产后依旧容颜美丽,当时以偶像歌手出道的她如今已幸福地出版了21张专辑,演电视、拍电影、做主持、写书……她一直认真地挖掘着自己的潜力,从没有放弃过。  她说:“我主持比不过小S,要是比摆Pose,谁比得过吴佩慈呢,而像大s的那种深情款款,我也比不上。但她们每个人都会问我:Annie姐,你是如何那么认真地走到
2009年3月30日,云南省曲靖市妇幼医院。一对年轻的夫妇怀着激动而敬畏的心情,期待着他们孩子的神圣降临。然而,孩子降生仅一个半小时就生命垂危,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但孩子在与死神抗争了六个多小时后还是夭折了,更让他们难以接受的是,击碎他们幸福的,竟然是主刀医生在为产妇施行“剖宫术”时接的一个电话!  这天上午9时,躺在病床上待产的妻子感到一阵阵疼痛,出现临产症状,夫妻俩又兴奋又紧张,医院检查后,认为
没有百层石,就没有百层厦    埃德沃·波克小时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苦孩子”。六岁时,他就跟着家中的长辈移民到了美国。从小在美国的贫民窟长大的他,仅上过六年学。13岁时,他就辍学到一家电信公司工作。  然而,埃德沃·波克并没有就此放弃学习,工作之余,他一直坚持努力自修。更不可思议的是,小小年纪的波克竟然非常“早熟”,他懂得了人际关系对成长和成功的重要性。波克经营人脉的做法很独特。首先,他省下了工钱
巧得范曾墨宝  ○赵倡文  范曾做客电视台,谈自己对书法、对国学的感悟。访谈期间,主持人忽然说,要是范老能现场为观众展示一下自己的书法就好了。范老爽朗一笑,道:“现场展示一下当然可以,遗憾的是现场没有笔墨纸砚呀!”  范老话音刚落,现场一位年轻观众就高高地举起了手,主持人见状问年轻人有何疑问。年轻人道:“我带有笔墨纸砚。”  年轻人在主持人的邀请下来到舞台中央,朝范老深深地一躬道:“范老,我是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