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国家级大肠镜及大肠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开班通知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_mark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10届国家级“大肠镜及大肠疾病诊断及治疗进展学习班”将于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华东医院举办,届时将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病例讨论等。学习班搭建了一个学术交流平台,能有更多互动交流机会,欢迎从事消化医疗工作者踊跃参加。

其他文献
关键词:产业链 供应链 创新链 资金链 政策链 融合  为深入了解区外省市在提升产业链水平、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内蒙古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调研组赴湖南省进行了调研。调研中了解到,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明确以产业链为抓手推进制造强省建设,促进产业链与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产业链水平和应对风险能力显著提升,对于当前内蒙古提升产业链水平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一、主要
期刊
目的比较全覆膜金属支架与非覆膜金属支架治疗胆道恶性梗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10月至2012年8月无法手术根治性切除胆道恶性梗阻病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置入全覆膜金属支架,B组置入非覆膜金属支架,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共入组81例患者,其中A组41例,B组40例,两组均成功置入支架,达到有效引流目的。A组支架开放中位时间182.5d,B组支架开放中位时间195.0d,两组间支架开
患者女,67岁,因中上腹痛16h入院。16h前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中上腹痛,较剧烈,呈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无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无畏寒发热。
目的评价内镜下双支架引流术治疗晚期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接受内镜下双支架引流治疗的晚期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患者28例(双支架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44—88岁,中位年龄66.4岁,其中BismuthII型9例,Ⅲa型8例,IIIb型5例,Ⅳ型6例;同期接受内镜下单支架引流治疗的晚期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患者23例(单支架组)作为对照,男11例、女12例,年
食管结核临床十分少见,文献多为个案报道。为了加深对本病的认识,以及对其临床与内镜特点的全面了解,我们对国内公开发行的医学期刊进行了检索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十二指肠梗阻可分为良性梗阻和恶性梗阻,但病因诊断较困难,部分病例需手术探查才能明确,术中常发现为良性梗阻,或者恶性梗阻但肿瘤无法切除,从而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目前,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我们回顾2006至2010年十二指肠梗阻住院患者的资料,探讨十二指肠良恶性梗阻的诊断及治疗策略。
尽管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操作技术日趋成熟,临床开展的数量逐年增加,但ERCP术后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并没有明显下降。在ERCP术常见并发症中,以穿孔的病情发展最为迅速、复杂,延误诊治常常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如何尽早发现穿孔、正确的评估病情、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是临床关注的问题。ERCP操作可以导致4种类型的穿孔:(1)括约肌切开引起的十二指肠后壁穿孔;(2)导丝或其他附件所致的管道或肿瘤
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术(EMBE)治疗中晚期恶性胆道梗阻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符合生理环境的微创方法,基本可替代姑息性手术治疗。然而,作为EMBE主要并发症之一的急性胆管炎可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其生命。现收集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6月216例行EMBE治疗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资料,对可能导致EMBE术后胆管炎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
关键词:“一带一路” 高质量发展 合作共赢 新局面  从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带一路”从大写意到工笔画不断走深走实,成果丰硕,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社会正面临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四大挑战,合作共赢应是各国交往的共同目标。面向十四五,要以“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打造高端国际合作平台,开拓合
期刊
在消化内镜诊疗时,需要持续向胃肠道内注气,以获得最佳的诊疗视野图像效果。但患者较难忍受因注气而引起的腹痛和腹胀等症状,尤其是在结肠镜、小肠镜及ERCP诊疗时表现的最为明显,这些不良反应是因为操作时注入空气过多引起胃肠道持续扩张导致的。因此,Rogers在1974年第一次提出用二氧化碳(carbondioxide,CO2)代替空气进行结肠镜检查,发现患者的腹胀、腹痛明显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