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老徐的故事

来源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c725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路上车流喧嚣,路旁高楼静立。六楼编辑部的窗口透出亮白的灯光。这是2019春节前最后一个出报的夜晚,报社编辑部要出新春特刊,一连36个版面的大策划,编辑们都在埋头加班。我要讲述的故事的主人公——老徐,就是这帮文字匠人中资历最深的一位编辑。
   老徐是湖南人,30多岁时辞去老家文化馆主任的工作,为了女儿的跨省高考,南下广州。来报社面试的时候,他带了一本自己写的书《崖壁上的疯狂》。总编第一次见到他,一眼看他只有一米六的身高,穿着有些土气的红夹克和运动鞋,本来只想例行公事地聊几句,却碰巧老徐发现总编正在思考报社内刊的刊名,于是,他现学现卖,蹦出了“智慧公社”这样的刊名创意,为自己一举拿下了编辑部主任的职位,从此他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20年。
  灯亮了
   报纸的大样是小五号字,一个版面有5000多个字,遇上策划,编辑部主任一天要看30-40个版,按照考核要求,送审稿错字差错率只能是万分之一。因此,忙碌了一天的老徐在最后的关卡前,反而要更加沉得住气。为了更清晰地看好版面,老徐把女儿用过的台灯搬来了单位。灯光把他的身影投在雪白的墙面上。他弓着背,低着头,那剪影就像一个小山丘,扛起的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老徐常对年轻编辑说:做文字工作,责重如山,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个字也马虎不得。他埋头在一大叠文稿中,就像眼科医生动手术一般,对文字进行着精雕细琢。那些白纸黑字,在雪白的灯光下,错字无处藏身。看着版面从无序到有序,从平实到精彩,那种踏实感,没有沉浸在其中的人是很难体会的。
   时间在灯光下静静地流淌,老徐来到一些年轻编辑的桌前,和蔼地说:“你们先回去吧,别让家里孩子等着,剩下的版面我会统筹好!”编辑们总是感激地点点头,说:“辛苦你啦,有你在,灯亮着,我们总是放心的。”
  强迫症
   老徐无论读书看报,总喜欢拿一支红笔在手上,遇到他觉得不通顺的地方,就会圈圈改改,如果在别家报纸上看出错字或病句,他会马上写下点评,然后张贴在评报栏里,其他编辑看了,也就一目了然。
   这是他的职业习惯,以至于他给女儿看作业,有时也会不自觉地用红笔批改起来,惹来女儿埋怨他有职业强迫症。
   我想这或许与歌唱家天天要练声的道理异曲同工,一个老编辑时时刻刻对文字保持着敏感与警惕,才让他在这十几年的工作中,保持着签发版面标题“零差错”的纪录。
   老徐负责做报纸的导读版,那是所有重头文章标题汇总性的版面。我发现,这些版面的标题,字数经常是整齐划一的,甚至词性匹配,对仗工整。其实,读者经常是扫一眼就翻过去了,老徐的心思很可能会被忽略,但是他始终坚持着,因为他说,偶尔也会接到一个知心人的电话,表扬他在导读标题中的小创意,因此,他还要坚持下去。
   据我观察,老徐在追求完美这一点上,确实有些偏执,然而汉字的艺术,常常就在细微之处见精妙,没有一颗匠人之心,是很难持之以恒孜孜以求的。
  熬创意
   从前,只要空气中飘来淡淡的烟草味道,大家就知道那是老徐又开始制作策划创意稿了。每当这种费脑时刻,他总喜欢抽着烟找灵感。现在办公室里陆续有了孕妇,老徐不能继续在座位上抽烟了,只能闻闻烟过过干瘾。
   老徐说:“创意就像树梢上的鸟,你一靠近,它就飞远。好标题是熬出来的。”这个中年男人寂寞地正襟危坐,拧着眉头,抿着嘴角,左手夹着一根烟,那苦思冥想的样子让我想起苦吟的诗人贾岛。
   无需任何铺垫,老徐的思想仿佛已经进入文字世界苦修,粉碎、整合、再造。在那盏旧式台灯下,他静坐思考的样子像一尊雕塑,报社的人称之为“寂寞一根烟”。忽然,这雕塑动了,或许就在刚才把烟靠近鼻尖嗅一嗅的瞬间,他灵光一闪,天赐灵感,当他大笔一挥,写下了策划文案的那一刻,他如释重负的表情赛似活神仙。
  成就感
   今天,我们已经习惯了微信阅读,手机上有海量信息,我们的目光也只是匆匆一扫。与传统的纸质报纸不同,手机中的文章多数是碎片化的,每一篇各自独立,前后的逻辑联系并不明显,甚至没有人会在乎。但是纸媒却不同,报纸策划是一个系统工程,版面前后衔接,标题既要符合章法,又要新颖时尚,尤其是不能重复。老徐想出了最笨的办法,就是把所有版面摊开来,再多看一次,俗称为“摆地摊”。这是报社特刊所有版面签发前很重要的一环,各个版面的标题尽量不出现相同的字。这样的细节很打动我,因为这充分体现了编辑的专业精神。
   数十张报纸大样在大理石地面上一字排开,像一列等待最后检阅的军阵。老徐握着一支笔,就像握着他的权杖。他俨然是检阅的指挥官,在文字方阵前踱步,时不时弯下身子,摸摸下巴,嘴里念念有词,然后索性趴在地上,用笔在大样上勾勾画画。当所有的版面签发完毕,老徐会很有成就感地说:“收摊!”
   这些年,看报纸的人越来越少,我听到的说法是纸媒的黄昏。老徐喜欢给报社的实习生讲故事,最经典的就是2003年非典时期,他和记者一起去第八人民医院采访抗击非典前线的医护人员,那一刻,他真的体会到为了新闻理想义无反顾的轰轰烈烈。但是多数的岁月,还是平平淡淡地度过:一个字接一个字地看,一篇稿接一篇稿地改,一张报接一张报地签,霜雪染白双鬓,皱纹刻在额头,烟瘾慢慢变小,眼睛慢慢变花。时间都去哪儿了呢?
   老徐说报纸的黄金年代已经过去了,他那在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的女儿也不再从事新闻类工作,或许有一天,报纸会消亡,但是,曾经奋斗过,就没有遗憾。
   老徐当年拟定刊名的内刊《智慧公社》已经不出纸质版了,他给创刊号写下的一段话,我却抄了下来,因为那里面,有这个时代被慢慢淡忘的一份信仰、一份情怀:
   “我们,拥有年轻活力,充满理想,但不安于现状,追求完美,也能笑对遗憾,义利并重,心态健康,在压力下过着优雅的生活。”
   我想这就是老徐追求的成就感吧。
   夜色渐浓,为了完成这份假期作业,我有幸见证了老徐这些文字匠人挑灯夜战的场景。当我离开时,老徐还在最后合版。回望那编辑部的灯光,我又想起灯下的人那平凡的故事。他是那么简单,一支笔、一盏灯,陪伴他走过岁月芳华;他又那么不简单,在浮华中坚守一份寂寞,坚守对文字的精益求精,兢兢业业,如细水长流,润物无声。
   老徐的故事,诠释了一个平凡人对工作最朴素的理解,也见证了传媒事业发展变迁中一群文字匠人最执着的坚守。这是一束永远亮在我心里的灯光,让我用黑色的眼睛,在城市的夜空,看到了人性的光华。
   【点评】关注平凡人生,体察冷暖世界。真正的语文学习要来自生活,走向生命;真正的写作也应该深度挖掘身边人物的故事,尽可能全面多元地展现人物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宗俊霖同學的文章正是这种教学追求的成果之一。非常难得的是,他还在文章中融入了自己对不同传媒方式的思考,以及对人生和社会的体悟,思想深刻,结构精致,让人赞叹。
   (指导老师:楚 云)
其他文献
亲爱的加夫列尔·马尔克斯先生:  您好!愿下午两三点的沉闷时光也像晚风中的栀子花香一样使您愉悦。  这或许是您收到的无数吨来信中最普通的一封,但这封信并非向您请教那些文论家们探讨了半个世纪的问题,那些问题是用不着写信的。我的字迹回溯时空远涉重洋呈现在您的面前,是希望将我的故事中有您出场的部分讲给您听。  或许每一段不快的求学经历都与一座城市在记忆中遥相呼应,您记忆中的波哥大“只能用一种细腻的灰色和
一、基础(20分)   1.诗词默写(8分)   日月星辰常见于诗人笔端,诗人借其描景绘情,抒怀言志。比如曹操在《观沧海》中用夸张手法描绘大海吞吐日月,以①“□□□□,□□□□”表现诗人伟大的抱负;再如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李白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遭贬同情与关怀的句子是②“□□□□□□□,□□□□□□□”;又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看到太阳下山,思亲念家,心生凄凉,不禁发出感
【编者按】为了提高我省初中语文课程实施水平,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初中语文学科近年来致力于学教评一体化改革。本期特刊发一组近期广东省教研员能力提升研修活动及各地開展相关活动的综述及参与研修的部分老师撰写的论文。其中论文中所用《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来源于各研修小组的集体成果,不便一一列出,特此声明。  期待广大语文老师一起来践行学教评一体化理念!
摘要:本文结合具体的写作课例,说明过程化写作训练如何借助任务清单循序渐进,搭建写作支架,实现写评改一体化,及时掌握学生在写作训练中的学习效果,解决存在问题,达到训练目标。  关键词:任务清单;过程化写作训练;写评改一体化  周华章老师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过程化训练研究》一书中提出“过程化写作训练”主张,即从宏观角度设计科学合理的初中写作训练内容序列,中观层面上则是规范一次写作训练的完整过程,微观层
【编者按】本期所选杂文谈的都是关于富人的话题。有的为富人说话,谈仇富心理,提醒大家警惕“红眼病”;有的对富人提出良好愿望,希望富人有仁,能够成为慈善家;还有的直接提出批评,对那些没有高贵灵魂的富人表达了内心的鄙夷。所有种种,皆为了同一个目标——希望穷人们能够努力,希望富人们足够仁慈,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小,大家一起共同富裕。  国人的奇特心理  韩寒  今天在新浪的博客上看见一篇文章,说刘国梁开了一
问:您好,王老师!刚才您在课里面提到,文字分为表意文字、表音文字两种类型,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速度越来越快,比如现在英文里有很多中文的因素,中文里也有很多英文的因素。我想请问您,将来有没有可能将不同的语言文字融汇成一种新的语言文字?如果是那样,我们也就没必要再学外语了,谢谢!   答:我想这个肯定不行。大家知道有一种语言就叫“世界语”,还有一些其他相似类型的语言文字。“世界语”是
摘要:《统编版读写共生写作日常课》基于读写共生的原理,依据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写作任务及“四季美景”的单元主题,明确了第一单元“景物描写”的写作主题。同时,通过“学—教—评—测”体系的构建,从选好景物、写好景色、借景抒情三个层级对学生景物描写进行全面的、有层次的、扎实的写作训练。   关键词:读写共生;写作日常化;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统编教
课文《刘姥姥进大观园》选自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是该回“一宴大观园”的情节。  刘姥姥凭借极为出色的情商给大观园上下带来空前绝后的狂欢。狂欢中的薛宝钗、林黛玉以及凤姐、鸳鸯,其表现颇值玩味。  一、薛宝钗的“不笑”  整个四十回描写刘姥姥引起的群起大笑有6次,第四十一回有11次。这两回很多段落都出现了类似的句子:“众人呵呵大笑”“众人听了哄堂大笑”“众人听了又笑了起来”“
【真题再现】   同学们进行了“寻味西关”综合实践活动,走进西关的大街小巷,寻美食、品美食。有人说:“一粒米现大千世界,一盘菜显精彩人生。”品美食,何尝不是品生活品文化呢!   请以“寻味西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审题指津】   话题作文“寻味西关”,“西关”锁定了美食的出产地——广州荔湾区的西关,审题的重点在于对“寻味”的理解:“寻味”字面义是寻找美食和美味,深层义是通过深入
2020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以下简称“中考”)语文试卷贯彻落实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广东省与广州市关于2020年中考工作相关文件的精神,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命题依据,分别从“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六个层级,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整体来看,2020年广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具有立德树人、检验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