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及土地工程生态重建设计

来源 :科技信息·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xhyun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针对区域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盐渍化、土壤污染、土地生态服务功能衰退和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的问题采取了土地整治,有效控制土壤污染,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提高退化土地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等一系列措施。
  关键词:生态型;土地整治;土地工程;生态重建
  引言
  土地整治兼顾了人类生存需要农产品、工业品等物质文化产品,以及对空气、水源、环境、气候的需求。土地整治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提高土地承载能力,为生态建设提供更多空间,实现资源与人类的永续发展。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土地整治是通过打破原有的生态环境系统,然后进行重建一个新的生态环境系统的活动。由于土地整治是通过借助一系列的工程及生物措施对田、水、村、路、林等进行综合整治的活动,在整治过程中必然会对土地整治区域及其背景区域的土壤、植被、生物、水资源等环境要素及其生态过程产生诸多积极或消极、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分析土地整治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并对各生态环境影响因子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性质和程度进行预测,最后提出土地工程生态重建设计,重建新的生态环境系统。这样土地整治活动才能真正成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手段,同时也可以为土地整治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为完善国家的土地整治技术规程和制定相关政策奠定科学基础。
  1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
  1.1平原地区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
  平原地势平缓宽广,而且耕种田地面积较大且较为平整,具有较好的路渠网格,整治工程难度不大。在具体整治工作中,可以通过农田景观设计,来实现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构建多层次的空间结构,更好的满足不同生物的需求。
  1.2丘陵山区地形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
  山地与丘陵地区地势起伏不平,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山区相对高度大于500m,且沟谷切割较深,地形轮廓明显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严重。且交通不便,制约了土地整治所需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因此,要兼顾山区特有的生态脆弱性和环境敏感性特征,以“养”“护”为主来恢复提高山区耕地的质量和生产条件,从长远的角度来保护山区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而丘陵相对高度一般在200~500m,虽然起伏不大,缓坡宽谷。但坡度因素和水因素都会影响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湖南作为典型的丘陵地形,针对其地形和水资源特点,进行长沙县金井镇涧山村试点项目,尝试把生态、低碳环保的意识贯彻于整个土地整治的前、中、后。首先在规划设计当中,在项目区内尽量保持原有地形地貌,以及原有林地、灌木等。特别是在水田中保留一块茶园,作为生态栖息地,增加生物多样性。并在田间空隙地、溪沟配种低矮灌木丛,不仅稳定路基,净化空气,更改善区域气候条件,减少病虫灾害,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其次在工程施工中,先是土地进行生态化平整,将原有区域表土耕作层剥离,收集后储存于周边,将塑料布掩盖尽量减少表土耕作层的流失,于土地平整后回填,通过翻松来提高其耕作能力、恢复效率。在进行土地整治时,将“生态化”引入田间渠、沟、路,采用生态衬砌式排水渠道;用泥结石铺路并埋入些许草籽,不仅能降低施工成本,避免路面过度硬化,而且低碳环保,保护生物多样性。采用生态净化系统,对田间渍水进行二次净化,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实现废水循环利用。修建生物通道165处,生物栖息池152处等。在项目竣工之后,对平整后的耕地进行规模化生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实施稻草还田技术减少碳排放量和化肥面源污染。
  1.3喀斯特地貌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
  喀斯特地貌土层薄、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因此制约了机械化耕作。田间道路未形成网络也阻碍了土地集约利用,加上没有配套的水利基础设施,严重影响到山地的土地整治的有效实施。以贵州省荔波县板寨河头土地整理项目为例:一是“变繁为简”形成相对规则的格田,提高格田景观的生态功能和土地集约利用;二是有针对性地做表土剥离、回填,其中挖填厚度小于等于10cm的区域不做表土剥离、回填,挖填厚度大于10cm,则回填厚度为15cm,对剥离的表土加以覆盖保存,通过增施各种肥料,配植豆科作物,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三是“因地制宜”规划设计完善灌溉系统,如防渗渠道或管道,以当地的竹子和马尾松木板材料制作提水水车、蓄水池,建生态岛屿等,不仅解决了土地集约利用问题,也方便野生动物饮水,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2土地工程生态重建设计
  2.1土体重构和地貌重塑
  良好的环境是植被生长的必要的条件,因此要创造适宜植被生长的土壤环境和地形地貌。利用当前条件进行地貌重塑、构造稳定的地形地貌、及如何正确进行破坏土地的调查预测并科学进行新造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是土体重构和地貌重塑的关键。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因地制宜,针对具体的土地类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实行生态重建。在具体土地重构和地貌重塑过程中,还要确保其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对于新造土地要进行熟化和培肥处理,对水土采取有效保護措施,减少或是避免发生水土流失的可能性。
  2.2植被重建和景观再造
  植被的恢复是土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重建的关键。注重植被的生态完整性、植被的多样性、植被间的互惠性和植被的乡土性。根据区域气候和再造的土壤条件,在植被恢复的早期演替阶段植物物种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应尽可能地使用本地物种,从本地植物种类中筛选出种子发芽率高、抗逆性强、再生能力强、根系发达和能够吸引野生动物的植物;优先选择固氮植物和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好的植物;重视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的恢复,淡化植被恢复的经济产出。在植被恢复的中期阶段,强化植被的组成、结构、层次和地表覆盖,提高生态系统内稳定提供动植物的食物和养分,逐渐形成恢复区的生态过程和物质循环,提升水土保持功能、自我更新能力和养育当地动植物的能力。此外,在植被重建的过程中,还要考虑与土地附近植被的空间配置和格局,如果土地恢复地距离现存的大型植被斑块比较近,就要构建与这些植被斑块的廊道和连接,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功能的持续奠定基础。对于土地整治后的植被重建,根据不同类型土壤和土地整治工程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很重要。对于植物种类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1)能够对土壤能力进行改良的固氮植物;(2)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生长快和成活率高的植物;(3)当地优良的乡土和先锋植物,或者引进外来的速生植物;(4)选择植物种类时不仅要考虑植物的多种效益,而且要选择经济价值高的植物。
  2.3生物多样性重现和生态功能持续
  提高生物多样性是植被生态恢复和重建中后期工作的重心,需要打造完善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当植被在日益恢复过程中,需要将景观生态学与植物生态学理论和技术有效结合,构建搭配合理及生态安全的空间格局,形成完善的生态系统,实现物质和能量的有效循环,实现当地生物多样化,为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快推动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土地整治作为人类社会走向文明进步的工程手段,不能为了追求片面的经济效益而破坏生态环境系统,更不应该以工程机械之力随意改变自然生态环境。土地整治活动必须在生态环境容许限度内进行操作,必须遵循土地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规律,必须从生态可持续发展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进行实施。由于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会对区域乃至生物圈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所以必须充分认识这些影响因素,以利于土地整治健康、有序、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霁昌.生态文明是土地整治的终极目标[J].中国土地,2012(4):46-47.
  [2]高奇,师学义,王子凌,等.生态文明形势下的土地整治初探[J].江苏农业科学,2013(7).
其他文献
摘要:虚拟装配(virtual assembly)简称 VA,船舶建造中,虚拟装配着眼于产品物理装配过程的仿真,根据对船舶虚拟空间的设备、管路及电缆的布置,对各类部件的形状特性,精度特性,三维特性进行真实模拟装配,以检验设计部件的可装配性。因此,它是一种分析过程,是在计算机上完成船舶设备部件的实体造型、装配、干涉分析等多次协调的设计过程。通过统一的产品数据管理,实现船船三维设计与船舶零部件制造、装
期刊
摘要:机械制造业与石化行业快速发展背景下,对中碳低合金结构钢的应用提出更高的要求。以CrMo钢系中35CrMo钢为例,因其综合力学性能优势明显,被广泛用于各行业领域中。为提高35CrMo钢强度与韧性,要求采取有效的热处理工艺措施。本次研究将通过试验方式,分析35CrMo钢获得板条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关键词:35CrMo钢;板条马氏体;回火索氏体;热处理工艺  前言:  作为当前各行业零部件制造
期刊
摘要:在本文中,重点分析了风力发电机制动片采取的摩擦材料,并且根据实际情况,研制了一种新型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借助压杆试验装置以及MM-1000磨粒磨损试验机的基础上,研究了制动片摩擦材料自身的冲击以及摩擦性能。通过对铜基粉末冶金、颗粒增强复合材料以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应力相互对比可以看出,在这三种材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起到的优势更高一些,其和其它两种材料相比较而言,占据的摩擦性能以及塑料性能更
期刊
摘要:受高层建筑其建筑形式的影响使其在实际中对消防电气的要求较高,并且在高层建筑中其电气系统整体具备了复杂化的特征,因此也使其线路的布置存有纵横密集的特点。而为了提高高层建筑消防电气整体的设计水平必须要综合考虑其配电线路的特点及要求,保证在配电线路中可以根据高层建筑消防电气系统的特点来进行设计,以此来减少在配电线路中因其选择、安装、使用不当而造成的消防事故问题。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电气设计;
期刊
摘要:基于正断层采用FLAC3D研究了上下盘向断层不同推进方式对于断层围岩应力演化规律的影响,研究得出:上盘开采时工作面超前支撑应力峰值稍小于下盘工作面,基本相等,但是断层的影响范围要比下盘略宽;不论是上盘向断层推进开采还是下盘向断层推进开采,随着工作面逐渐的接近断层,断层前方的超前支撑应力先增大后减小,主要是因为煤柱较宽时能够承载工作面前方的超前支撑应力叠加,但是当煤柱宽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煤柱
期刊
摘要:随着电力事业呈现出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趋势,热控保护装置是电厂自动化体系中为了避免出现系统的损失和破坏,维护电厂安全运行的重要设备,当电厂设备出现某种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现象时,热控保护装置会采取适当的措施对电厂进行保护。在电厂运行过程中,热控自动化系统作为机组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结构较为复杂,而且在运行过程中对其稳定性具有较高的要求。一旦热控自动化系统无法安全、稳定的运行,则会对电厂的
期刊
摘要:环氧树脂(EP)是工业中重要的热固性树脂之一。为了对丙烯酸酯接枝环氧树脂的性能作出进一步的改进,以提高其使用性能,本文对丙烯酸酯改性环氧乳液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  關键词:环氧树脂;化学改性;涂膜  前言  环氧树脂因特殊的分子结构赋予其以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涂料,胶黏剂和复合材料等领域,但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溶剂型环氧树脂体系带来大量的有机挥发物,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
期刊
摘要:固井是钻井过程中的重要作业。在钻井作业中一般至少要有两次固井(生产井),多至4~5次固井(深探井)。水平井固井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水平段套管在重力作用下往往偏向下井壁,固井时水泥浆容易从宽间隙处顶替钻井液,使得窄间隙处的顶替效率不高,容易形成钻井液滞留,导致形成的水泥环薄厚不均,甚至有些地方没有形成水泥环严重影响固井质量。固井质量严重影响水平井优势发挥,水平井射孔后很快窜槽水淹。为提高水平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明确电气专业工程设计文件的校对、审核的具体内容,目的是为了提高校审水平,保证设计文件的质量。各阶段设计文件的校审均以国家的技术政策、现行行业标准和其他有关规范、标准、及审批文件要求为基准。  关键词:一带一路;电气专业;工程设计;校对;审核  1 前言  随着当代全球形势的变化,为了适应发展,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决策。中国交建参与了“一带一路”沿线的多类项目建设,肩负国家重任
期刊
摘要:植物CYCLOIDEA(CYC)基因是TCP家族的重要成员,它对植物生长发育特别是对花的发育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CYC基因可以分为三类:CYC1、CYC2、CYC3。本文主要对CYC基因的分类、结构、功能和前景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CYC基因;花的对称;植物  被子植物也称为有花植物,在现今植物界最高级和种类是最多的类群,约有 400 多个科,30 多万个种。被子植物花的发育是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