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业的设计与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对于上课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理解、掌握和运用,有利于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老师对学生作业进行全面、公正的评价,能够起到鼓励、鞭策学生的作用。
【关键词】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 功能化 多样化 生活化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做好作业的设计和评价,一直都是教改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通过改进作业的设计和评价,提升作业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本人结合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作业的设计要功能化、多样化、生活化
(一)作业设计要功能化
当前我们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生个体差别较大,水平参差不齐,层次也高底不同,如果按照以往的布置作业的方法,一些学习好的同学觉得太容易,没有挑战性,而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则根本吃不下,做不完,做不来。这种大锅饭形式的作业布置实在不适应新课程的标准。
同時作业设计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数学是一种文化,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包罗万象,各种数学思想都是数学文化,要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数学文化熏陶。
(二)作业设计要多样化
1.以作业设计目标分为:①预习类作业;②巩固类作业;③实用类作业;④拓展类作业。
2.从完成作业的方法分为:①单独完成类作业;②和同学合作完成类作业;③科学探索类作业。
3.从作业的具体形式分为:①口头作业;②书本类作业;③游戏类作业;④整理复习类作业;⑤数学学习笔记。
(三)作业设计要生活化
1.作业设计要有童趣。我设计作业时会比较注意童趣,让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完成每一道题,体验学习数学带来的乐趣。学习动力得到了提升,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2.作业的形式要新颖和多样。作业设计不要拘束于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可以是口头类的,也可以是书本类的,还可以是游戏类的等等。学生完成作业时,可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也可以要求学生和同学相互合作完成,还可以回家和家长共同探索来完成作业。作业还可以分为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指向,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个性空间内完成作业。
3.作业的内容要有实用性。教师设计的作业一定要有实用性,越接近生活,就越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冲动,“纸上谈兵”是永远得不到好的结果,只有让学生亲身实践,通过自己动手,才能得到标准的结果。
4.作业设计要注重难易搭配,分量适中。题目太难,让学生望而却步,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和怨学情绪;题目太容易,又会让学生感到没有挑战性,同样也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设计作业上要不加重负担,又能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动动脑子就能尝到成功的味道。
二、作业的评价要灵活化、个性化、多样化
以前在批改作业时,我一般都是“对的打钩”、“错的打叉”,评价结果要么打分数,要么划等级,这种方式导致的结果就是往往以偏概全,并不能准确地衡量学生的真实水平而且往往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因此,教师只有通过对作业的评价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学习能力态度以及参与合作的程度等方面的信息,同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绩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产生信心并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进而将这一切转化为继续学习进步的动力,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解题思路,解题过程是否合理,解题的思路方法是否正确,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提高和变化有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一个准确的评价。
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别很大,我们必须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别,对不同的学生做出不一样的评价。对成绩好的学生那是“锦上添花”,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是恰到好处的鼓励和鞭策。
同时还可以让评价多样化,如学生集体评价,学生和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老师只要把握好火候。例如:一些作业可以让同学们集体批改,并公示结果,可以说说对错理由,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记忆,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也是一段探索之旅,作业是这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只有不断探索作业设计中的新思路、新方法,让学生在作业练习中查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精心设计作业,科学地进行评价,就能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 功能化 多样化 生活化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做好作业的设计和评价,一直都是教改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通过改进作业的设计和评价,提升作业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本人结合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作业的设计要功能化、多样化、生活化
(一)作业设计要功能化
当前我们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生个体差别较大,水平参差不齐,层次也高底不同,如果按照以往的布置作业的方法,一些学习好的同学觉得太容易,没有挑战性,而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则根本吃不下,做不完,做不来。这种大锅饭形式的作业布置实在不适应新课程的标准。
同時作业设计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数学是一种文化,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包罗万象,各种数学思想都是数学文化,要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数学文化熏陶。
(二)作业设计要多样化
1.以作业设计目标分为:①预习类作业;②巩固类作业;③实用类作业;④拓展类作业。
2.从完成作业的方法分为:①单独完成类作业;②和同学合作完成类作业;③科学探索类作业。
3.从作业的具体形式分为:①口头作业;②书本类作业;③游戏类作业;④整理复习类作业;⑤数学学习笔记。
(三)作业设计要生活化
1.作业设计要有童趣。我设计作业时会比较注意童趣,让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完成每一道题,体验学习数学带来的乐趣。学习动力得到了提升,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2.作业的形式要新颖和多样。作业设计不要拘束于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可以是口头类的,也可以是书本类的,还可以是游戏类的等等。学生完成作业时,可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也可以要求学生和同学相互合作完成,还可以回家和家长共同探索来完成作业。作业还可以分为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指向,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个性空间内完成作业。
3.作业的内容要有实用性。教师设计的作业一定要有实用性,越接近生活,就越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冲动,“纸上谈兵”是永远得不到好的结果,只有让学生亲身实践,通过自己动手,才能得到标准的结果。
4.作业设计要注重难易搭配,分量适中。题目太难,让学生望而却步,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和怨学情绪;题目太容易,又会让学生感到没有挑战性,同样也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设计作业上要不加重负担,又能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动动脑子就能尝到成功的味道。
二、作业的评价要灵活化、个性化、多样化
以前在批改作业时,我一般都是“对的打钩”、“错的打叉”,评价结果要么打分数,要么划等级,这种方式导致的结果就是往往以偏概全,并不能准确地衡量学生的真实水平而且往往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因此,教师只有通过对作业的评价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学习能力态度以及参与合作的程度等方面的信息,同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绩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产生信心并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进而将这一切转化为继续学习进步的动力,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解题思路,解题过程是否合理,解题的思路方法是否正确,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提高和变化有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一个准确的评价。
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别很大,我们必须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别,对不同的学生做出不一样的评价。对成绩好的学生那是“锦上添花”,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是恰到好处的鼓励和鞭策。
同时还可以让评价多样化,如学生集体评价,学生和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老师只要把握好火候。例如:一些作业可以让同学们集体批改,并公示结果,可以说说对错理由,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记忆,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也是一段探索之旅,作业是这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只有不断探索作业设计中的新思路、新方法,让学生在作业练习中查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精心设计作业,科学地进行评价,就能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