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优秀青年做教师关键在于“环境”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mzg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学勤在2014年9月17日《中国青年报》撰文指出:教育改革是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不仅教育家,社会各界人士都建言献策,致力于推动中国教育的发展。笔者认为,教育界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如何吸引最优秀的人才,成为教育改革的具体执行者。无论改革理念多么先进,资金多么充足,社会多么关注,如果人才不够,教育改革就无法真正推行。
  这不仅是中国的问题,整个世界都面临相同的困境。在美国,大量优秀年轻人选择金融业、高科技产业或自主创业,愿意进入教育界的人少之又少。尽管我國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譬如大学生毕业后若去偏远地区支教两年,以后考研、考公务员等,都有优惠政策;也有的地方政府用高薪酬来吸引年轻人;但是这些手段都治标不治本。本质上是一种功利的奖励手段,确实能吸引一些人暂时的兴趣,但无法让他们长久留在教育界。根本的解决之道,是改善教育环境,减少对教师的限制,使学校成为发展创造性成果的空间,最终迎合年轻人的心理需求,让他们愿意长久地从事教育。
  目前,我国教育高速发展,有许多年轻人投身于教育市场,做中介、英语培训等,可他们为什么偏偏不愿到学校中当老师呢?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目前的学校中,尤其是公立学校,对教师的限制太多,无法使其充分发挥创造才能。
  概括而言,若想让年轻人愿意进入教育领域,最重要的是改变对于老师的认识以及管理方式。在一定的领域,当我们主动创造出宽松环境的时候,人会更愿意工作,主动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从而实现更优的效率和成果。在教育界审视我们的管理方式,是时候了。原有的对教师的功利奖赏和严格管理或许该被淘汰了,应当把年轻人内在的创造力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激发出来,并建设宽松的教育工作环境,让他们主动投身于教育这一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中来,推动社会的长远进步。
其他文献
作者:奥里森·马登  出版:中国华侨出版社  快乐源于痛楚,缺憾成就完美。勇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是一个人改正缺点,走向成熟的开始。当一个人懂得承认自己的不完美,他也就离真正的完美不远了。我们常常因为不了解自己的弱点而受到责备,然而更多的时候,我们却恰恰不了解自己的优势所在。人就好似一片土地,有时候自己并不知道自己竟然还潜藏着一座金矿。事实上每个人都是一座宝库,里面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资源。开启宝库的钥匙
◆ 1874年3月13日,日本设立东京女子师范学校。  ◆ 1951年3月6日,日本政府向国会提出大学管理法案和国立学校设置法案。  ◆ 1967年3月7日,日本文部省发表私立大学学生奖学金等私学振兴政策。  ◆ 2004年3月,爱尔兰政府提出一项允许爱尔兰大学和学院向私立院校过渡的议案。  ◆ 2005年3月,耶鲁大学声称,将不再要求年收入少于4.5万美元的父母为其孩子支付任何教育费用。  ◆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它要求教师从实际出发,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孜孜以求,开动脑筋,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消化,或者同学间互相讨论得出结论。教师的启发,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开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我国,孔子最早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思想。他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根据自身的体验,笔者理解为:“教学生,要到他苦思
湖北省竹山县实施“爱心妈妈”关爱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温暖工程,让“爱心妈妈”成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指导员。图为县工商局宝丰工商所“爱心妈妈”梁桃桃指导天英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宝丰分校留守儿童捏橡皮泥。
王云娜在2012年11月22日人民网撰文指出:贵州毕节市5名男孩流浪街头,在垃圾箱内生火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死亡。毕节市政府对事件进行了调查,并对相关部门责任人进行了免职或停职处理。媒体报道和社会舆论的焦点指向了政府,说不完善的流浪儿童管理救助机制对此次意外伤害的发生负有重要责任;还有人指出,这暴露了我们民间的社会救助组织不发达。在香港街头也会有流浪儿童、离家出走的少年,但由于有社工组织的存在,避
北师大版小学阶段的“空间与图形”主要涉及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等。本单元的内容所占比例并不多,往往容易引起教师的疏忽,空间与图形知识重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推理能力,而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实现,这就是为什么较多学生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有难度的原因。因为在该单元的教学时应该注重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在熟读教材并翻阅大量的教辅资料后,笔者对该单元知识进行教学时注
给即将上大学的孩子们的信  作者:(美)C.F.施文 (C.F.Thwing)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最有启发意义的施文作品也许便是这些篇幅不长,却言简意赅、情真意切的美国版傅雷家书。这些文字,称得上是施文的人生经验总结,涉及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告诉青年学生们在进入大学之际,最应该注意些什么。书信建议中,有的非常具有操作性,如“为了节省时间,就必须学会大块使用世纪,不要将它
作者:郭丽君  出版:社科文献出版社  该书通过分析全球化背景下跨国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质量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在国际宏观层面和比较的视野中揭示跨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基本制度框架,探讨其理念、形式与方法,进而剖析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与问题,从外部质量保障与监管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两个维度,深入考察其特征、问题、影响因素与约束条件,提出构建中国跨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当前,望子成龙的心态仍然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家长,为了让自己孩子将来有出息,报了很多兴趣班、补习班,让孩子的童年天天在忙碌中“奔波着”,家长也是如此,疲惫不堪。甚至还衍生出一些病态的教育,比如有的家长为了孩子从小独立,能够“诈死”13年;还有的家长为了孩子成长,采取打骂、威胁、利诱等等不恰当的手段,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我的孩子一定要上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最后要上北大清华,出来一定要……”这
“自从我成为老师的那一天起,‘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些歌颂教师的语句,就时时在我的耳边响起,督促着我,激励着我。”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班主任宋晓雪在接受《教育》旬刊记者采访时说。但是,在她看来,今天的中学生,是成长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一代。他们有着共同的的特征:唯我独尊,承受力差;知识面宽,独立性强;很看重生命权、隐私权、自由权,追求个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