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煤矿安全管理牵系着工人们的人身安全及无数家庭的幸福,在不断发展煤矿方面事业的同时,各相关部门和组织都有其应该承担起的责任和义务。其中企业管理者更应增强煤矿安全管理意识,提高煤矿工作的安全可靠性,以此确保企业的整体生产效率。本文就煤矿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及创新煤矿管理等方面做出了简要讨论。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办法;创新
【引言】
由于煤矿事业中存在的丰厚利润的驱使,使得不少无良企业一味追求企业的高额利润而忽视了煤矿安全管理。其中基本安全措施的不到位、管理层对工人的生命安全的漠视、还有错误的为追求低投入高回报的经营理念等等不当经营方式,都使我国的煤矿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这些屡禁不止的事件的发生让人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不禁反思我们在煤矿安全管理上还存在的种种不足,并督促其加紧改进。
一、重视煤矿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煤矿安全管理的施行不仅有利于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而且代表着我国煤矿产业的技术水平。它包括在作业过程中的对安全隐患的事先察觉,以及在矿井作业过程中对安全措施的严格要求,还有提高安全方面在生产活动中的投资比例等等。煤矿安全管理向来得到管理部门的重视,其不断的改进可以有效避免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了煤矿的安全作业。
二、煤矿安全管理的基本要点
2.1 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
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建立纵向专业管理、横向各职能部门管理以及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安全管理体制,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规章制度体系,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安全技术措施体系,安全宣传及安全技术教育体系,应急与救灾救援体系,事故统计、报告与管理体系,安全信息管理体系,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制定安全生产发生目标、发展规划和年度技术、开展危险源辨识、评估评价和管理,进行安全技术经费管理。
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相当于整个工作的开端,基础工作做的足够优秀不仅有利于接下来工作的开展,促进煤矿工程的安全快速发展,而且保证了若工程进行中出现了影响因素能够快速做出反应并有足够基础提供解决办法。所以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在某些情况下更是工程中的良好开端,直接影响了工作的顺利进行。
2.2 生产建设中的动态安全管理
生产建设中的动态安全管理主要指企业生产环境和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包括生产过程中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发现与控制,设备安全性能的检测、检验和维修管理,物质流的安全管理,环境安全化的保证,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生产工艺过程安全性的动态评价与控制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管理,定期、不定期的安全检查监督等。
流畅有效的动态管理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进行,在另一方面也发挥着一定的监督作用,能够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成分和不合格成分,既使工作流程让人放心,也使工程成果具有了一定的保障。
2.3 安全信息化工作
安全信息化工作包括对国际国内安全信息、煤炭行业安全生产信息、本企业内安全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传输、反馈,安全信息运转速度的提高,安全信息作用的充分发挥等方面,以提高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推动安全生产自动化、科学化、动态化。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信息的快速更新在某种情景下代表着优先掌握最新动态。而随着煤矿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其信息方面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中的安全信息在其生产过程中更是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有效的安全信息对煤矿安全来说相当于一个盾牌,保证了煤矿生产过程中有制度可供依循,也保障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4 安全管理的发展历程
安全管理是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现代安全管理主要是在传统安全管理的基础上,注重系统化、整体化、横向综合化,运用新科技和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进行安全管理。强调八大要素(法规、机构、队伍、人、财、物、时间和信息)管理,办法是完善系统,达到本质安全化,工作以完善系统,“事前”为主。
经过一系列优化后的现代安全管理不仅继承了传统管理的优点,在管理上又有了适应时代要求的特点,使之在煤矿安全管理上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并且随着科技化的加强,现代安全管理具备了新科技的强化,使之在安全管理中具有更有效、科学的管理办法。一切结果表明,安全管理的发展历程终将带来全新的安全管理局面,促进安全管理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大力改进煤矿安全管理
3.1 安全管理责任制具体到人
安全管理责任制具体到人,符合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的原理,管理要以人为本,以人为主体,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就是人本原理。一切管理活动均要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使全体人员能够明确整体目标、各自的职责、工作的意义和相互的关系,从而在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完成各自的任务。煤矿安全责任制是煤矿职工从事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等工作的行为准则,也是衡量职工是否尽责的准绳。不管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还是普通职工都应该有各自的岗位责任分工,煤矿企业内部应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使煤矿的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不管多么完善的制度,如果执行不到位的话,就等同虚设。因此说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应该建立一套完善和严格的监督机制,由各个部门和职工共同组成监督网络,形成互相监督机制,管理人员监督职工,职工也能监督管理人员,这样就能使煤矿层层有检查,处处有人管,、员工监督管理人员,使煤矿层层有检查,处处有人管,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体制。实践证明只要严管理,就一定能抓好安全生产。
3.2 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
安全质量标准化是保障煤矿安全管理的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另一方面也要求职工提高自身安全素质和意识。这里说到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简单讲就是各项生产设备、管理制度、工程生产质量等等全方位的标准化,在此基础上再不断增强职工的标准化安全常识,两手一起抓,不断提高煤矿安全的长稳发展,形成长期的、安全的、有效的安全管理。有了可依据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可使企业在发展过程里处处彰显安全理念,提高其自身企业形象,并且无形中增加了其经济效益,铸就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3.3 精细化管理
煤矿开展精细化管理,应该结合煤矿的生产实际,组建经营管理考核小组,广泛开展经营管理调研活动,采取“看、问、听、谈”的办法,征求管理层和基层单位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煤矿精细化管理实施办法”及各单位考核标准,要把“精”和“细”两字切实融入生产管理过程之中。精,就是要把握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精髓,注重实质,不搞形式,精心对待每一项工序、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做到精确、追求精致、打造精品; 细,就是注重细节、细小、细微、細致,从小事做起。
四、结语
综上所诉,我国在改进煤矿安全管理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为了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实现企业的优良发展,我们要坚定决心,努力使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在安全可靠的管理办法的依托下健康发展煤矿事业。这些举措不仅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更是响应了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方针,同时,煤矿安全管理上的有效改进也使煤矿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提高了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良好形象。在将来的煤矿事业发展中要始终如一的将煤矿安全放在首位,利用改进后的煤矿安全管理为煤矿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只要坚定这一理念,我国的煤矿产业必将越来越强。
参考文献
[1]何学秋.安全工程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2]祁有红.生命第一:员工安全意识手册[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3]张伟.煤矿区队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6,33(S0):147-148.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办法;创新
【引言】
由于煤矿事业中存在的丰厚利润的驱使,使得不少无良企业一味追求企业的高额利润而忽视了煤矿安全管理。其中基本安全措施的不到位、管理层对工人的生命安全的漠视、还有错误的为追求低投入高回报的经营理念等等不当经营方式,都使我国的煤矿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这些屡禁不止的事件的发生让人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不禁反思我们在煤矿安全管理上还存在的种种不足,并督促其加紧改进。
一、重视煤矿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煤矿安全管理的施行不仅有利于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而且代表着我国煤矿产业的技术水平。它包括在作业过程中的对安全隐患的事先察觉,以及在矿井作业过程中对安全措施的严格要求,还有提高安全方面在生产活动中的投资比例等等。煤矿安全管理向来得到管理部门的重视,其不断的改进可以有效避免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了煤矿的安全作业。
二、煤矿安全管理的基本要点
2.1 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
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建立纵向专业管理、横向各职能部门管理以及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安全管理体制,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规章制度体系,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安全技术措施体系,安全宣传及安全技术教育体系,应急与救灾救援体系,事故统计、报告与管理体系,安全信息管理体系,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制定安全生产发生目标、发展规划和年度技术、开展危险源辨识、评估评价和管理,进行安全技术经费管理。
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相当于整个工作的开端,基础工作做的足够优秀不仅有利于接下来工作的开展,促进煤矿工程的安全快速发展,而且保证了若工程进行中出现了影响因素能够快速做出反应并有足够基础提供解决办法。所以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在某些情况下更是工程中的良好开端,直接影响了工作的顺利进行。
2.2 生产建设中的动态安全管理
生产建设中的动态安全管理主要指企业生产环境和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包括生产过程中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发现与控制,设备安全性能的检测、检验和维修管理,物质流的安全管理,环境安全化的保证,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生产工艺过程安全性的动态评价与控制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管理,定期、不定期的安全检查监督等。
流畅有效的动态管理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进行,在另一方面也发挥着一定的监督作用,能够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成分和不合格成分,既使工作流程让人放心,也使工程成果具有了一定的保障。
2.3 安全信息化工作
安全信息化工作包括对国际国内安全信息、煤炭行业安全生产信息、本企业内安全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传输、反馈,安全信息运转速度的提高,安全信息作用的充分发挥等方面,以提高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推动安全生产自动化、科学化、动态化。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信息的快速更新在某种情景下代表着优先掌握最新动态。而随着煤矿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其信息方面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中的安全信息在其生产过程中更是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有效的安全信息对煤矿安全来说相当于一个盾牌,保证了煤矿生产过程中有制度可供依循,也保障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4 安全管理的发展历程
安全管理是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现代安全管理主要是在传统安全管理的基础上,注重系统化、整体化、横向综合化,运用新科技和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进行安全管理。强调八大要素(法规、机构、队伍、人、财、物、时间和信息)管理,办法是完善系统,达到本质安全化,工作以完善系统,“事前”为主。
经过一系列优化后的现代安全管理不仅继承了传统管理的优点,在管理上又有了适应时代要求的特点,使之在煤矿安全管理上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并且随着科技化的加强,现代安全管理具备了新科技的强化,使之在安全管理中具有更有效、科学的管理办法。一切结果表明,安全管理的发展历程终将带来全新的安全管理局面,促进安全管理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大力改进煤矿安全管理
3.1 安全管理责任制具体到人
安全管理责任制具体到人,符合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的原理,管理要以人为本,以人为主体,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就是人本原理。一切管理活动均要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使全体人员能够明确整体目标、各自的职责、工作的意义和相互的关系,从而在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完成各自的任务。煤矿安全责任制是煤矿职工从事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等工作的行为准则,也是衡量职工是否尽责的准绳。不管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还是普通职工都应该有各自的岗位责任分工,煤矿企业内部应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使煤矿的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不管多么完善的制度,如果执行不到位的话,就等同虚设。因此说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应该建立一套完善和严格的监督机制,由各个部门和职工共同组成监督网络,形成互相监督机制,管理人员监督职工,职工也能监督管理人员,这样就能使煤矿层层有检查,处处有人管,、员工监督管理人员,使煤矿层层有检查,处处有人管,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体制。实践证明只要严管理,就一定能抓好安全生产。
3.2 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
安全质量标准化是保障煤矿安全管理的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另一方面也要求职工提高自身安全素质和意识。这里说到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简单讲就是各项生产设备、管理制度、工程生产质量等等全方位的标准化,在此基础上再不断增强职工的标准化安全常识,两手一起抓,不断提高煤矿安全的长稳发展,形成长期的、安全的、有效的安全管理。有了可依据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可使企业在发展过程里处处彰显安全理念,提高其自身企业形象,并且无形中增加了其经济效益,铸就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3.3 精细化管理
煤矿开展精细化管理,应该结合煤矿的生产实际,组建经营管理考核小组,广泛开展经营管理调研活动,采取“看、问、听、谈”的办法,征求管理层和基层单位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煤矿精细化管理实施办法”及各单位考核标准,要把“精”和“细”两字切实融入生产管理过程之中。精,就是要把握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精髓,注重实质,不搞形式,精心对待每一项工序、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做到精确、追求精致、打造精品; 细,就是注重细节、细小、细微、細致,从小事做起。
四、结语
综上所诉,我国在改进煤矿安全管理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为了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实现企业的优良发展,我们要坚定决心,努力使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在安全可靠的管理办法的依托下健康发展煤矿事业。这些举措不仅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更是响应了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方针,同时,煤矿安全管理上的有效改进也使煤矿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提高了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良好形象。在将来的煤矿事业发展中要始终如一的将煤矿安全放在首位,利用改进后的煤矿安全管理为煤矿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只要坚定这一理念,我国的煤矿产业必将越来越强。
参考文献
[1]何学秋.安全工程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2]祁有红.生命第一:员工安全意识手册[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3]张伟.煤矿区队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6,33(S0):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