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儋州题画诗论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wang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苏轼的儋州题画诗为研究对象,从咏画绘境、借画抒情、论画说理三个方面对其内容和功能予以简要论述,以期窥见苏轼题画诗的总体面貌及其晚年思想心态之一斑。
  【关键词】苏轼;儋州;题画诗;内容;功能
  
  苏轼才性天成,能诗善画,雅好收藏,又与当时画家常相往来,所作的题画作品数量多,内容丰富,手法多样,成就突出。历来关注苏轼题画诗者甚多,研究亦较深入,然尚无专论其儋州题画诗者。苏轼儋州题画诗的内容丰富,蕴涵着他晚年的人生态度。通过题咏绘画的方式,苏轼表达了他在晚年时的心境和对艺术的执着与痴迷。其儋州时期题画诗的内容与功能,主要有咏画绘境、借画抒情、论画说理三个方面。
  
  一、咏画绘境
  
  此类题画诗,纯以图中之画为题咏叙述重点,让人有画境如在眼前、栩栩如生的真实感。如《赵昌四季》诗云:
  芍药
  倚竹佳人翠袖长,天寒犹着薄罗裳。
  扬州近日红千叶,自是风流时世妆。
  踯躅
  枫林翠壁楚江边,踯躅千层不忍看。
  开卷便知归路近,剑南樵叟为施丹。
  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真是青裙两髻丫。
  便有佳名配黄菊,应缘霜后苦无花。
  山茶
  游蜂掠尽粉丝黄,落蕊犹收蜜露香。
  待得春风几枝在,年来杀菽有飞霜。
  《图画见闻志》云:“赵昌工画花果,名推独秀,技亦难偕。”在这四首诗中,《芍药》与《寒菊》被苏轼赋予不同的风姿。他善用拟人法,把芍药的美,予以封冠群伦,赋予芍药一位美丽佳人、有“自是风流时世妆”的形象;然而寒菊则是清秀淡远、朴素秀雅的佳丽,是“真是青裙两髻丫”的形象。《踯躅》与《山茶》二首则寄兴意味浓厚。“待得春风几枝在”暗喻着他遭谪黜的心情,有如“杀菽之霜”般,不能再沐浴于春风里,感慨圣恩不再眷顾于他,是一种心声的反映。
  《书黄筌画<翎毛花蝶图>二首》诗云:
  其一
  短翎长喙喜喧卑,曳练双翔亦自奇。
  赖有黄鹂鬬嬛好,独依藓石立多时。
  其二
  绿阴青子已愁人,忍见中庭燕麦新。
  怊怅刘郎今白首,时来看卷觅余春。
  《书李宗晟<水帘图>》诗云:
  宗晟一轴《水帘图》,寄与南舒李大夫。
  未向林泉归得去,炎天酷日且令无。
  《书<龙马图>》诗云:
   先皇御马三千匹,仗下曾骑玉骆骢。
   金鼎丹成龙亦化,圉人空栈泣西风。
  苏轼在儋州时期,欣赏名画机会骤减,只能通过题咏绘画的方式,表达他内在的情思和追求艺术的热情。其题画文字中“圉人空栈泣西风”、“时来看卷觅余春”等描述,诉尽崎岖坎坷的仕途旅程,写出高低起伏、迭宕不已的心路历程。从其题咏画境中,抒写出对现实人生的观感。
  
  二、借画抒情
  
  谪居儋州时的苏轼,题画诗的数量虽减少,但抒情味很浓。如《梅圣俞之客欧阳晦夫,使工画茅庵,己居其中,一琴横床而已。曹子方作诗四韵,仆和之云》诗云:“寂寞王子猷,回船剡溪路。超遥戴安道,雪夕谁与度。倒披王恭氅,半掩袁安户。应调折弦琴,自和捻须句。”
  随遇而安的心境,恐是儋州时期的他的最佳写照。“应调折弦琴,自和捻须句”,于画境中得悠闲。苏轼认为是远离纷扰的世事,重回朴实无华的自然生活,让心灵沉淀,方可重拾安适宁静的心境。
  在《次韵郭功甫观予画雪雀有感二首》诗云:
  其一
  早知臭腐即神奇,海北天南总是归。
  九万里风安税驾,云鹏今悔不卑飞。
  其二
  可怜倦鸟不知时,空羡骑鲸得所归。
  玉局西南天一角,万人沙苑看孤飞。
  他深知可怜的倦鸟,不知何时归巢,只有徒羡骑鲸的好运,有所归且能得其所至。然而自己无法如云鹏般高飞,也是一种自叹之词。诗意中强烈表达归意,道出“海北天南总是归”的心意。
  《自题金山画像》诗云:“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宦海一生,不忘儒家的圣贤教训,又因处处贬谪,愿效仿陶渊明般朴实率真,能归返田园生活。他在作品中,常常对生命的流转、人间俯仰成古今的变化,有特别强烈的感受与体悟。但他并未太沉沦于悲伤的思绪中,转以乐观旷达的襟怀来接受事实。既然生命苦短,就该把握当下,在有限之年,能实现自我,效忠国家、造福百姓。
  金山寺的画像相传为李公麟所绘,苏轼北归时再游金山寺,见到自己肖像有感而发,遂题诗。苏轼在诗中回顾了自己的仕旅和起伏跌宕的人生历程。黄州、惠州、儋州,是苏轼贬谪之所,以政治立场来看毫无建树、无所施展理想的禁闭之地,却是他人生思想改变的转折点。他对于贬谪恶土,抱持的是“此心安处是吾乡” 的态度,四海为家的豁达观,追求的是心灵的绝对自由、不受羁绊,因此,便有无入而不自得的潇洒态度,悟出了“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的道理,随处都可歇息。领悟此道自然便得“吾生有命归有时,我初无行亦无留”的真意。他一生的功业,就在引以为自豪的黄州、惠州、儋州三地的建树。简洁数语,便使诗人的一生经历和思想跃然于纸上。
  
  三、论画说理
  
  宋代是一个重视理性思辨的时代,它具有沉潜、内敛、深省的文化特质。以议论理趣见长,形成宋诗文学的特色。因此宋诗以议论为主,于诗中说理,也能兼及理趣的阐述。所以宋诗好议论,已然在文学史上具有文化的特质。
  苏轼的题画诗亦好议论,常借题发挥,因画而讽谏,抒发对时事或自身遭遇的感触,有明言或暗示的作用,变化万端的笔力是其所长。如《韩干马》诗云:“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此画此诗真已矣,人间驽骥漫争驰。”浮世人间,官场上的驽骥、奸小们为夺权位争斗不已。由少陵、韩干画风发起议题,借画寓意以明己志。
  又如《题李伯时<渊明东篱图>》诗云:“彼哉嵇、阮曹,终以明自膏。靖节固昭旷,归来侣蓬蒿。新霜着疏柳,大风起江涛。东篱理黄菊,意不在芳醪。白衣挈壶至,径醉还游遨。悠然见南山,意与秋气高。 ”这是一首对陶潜的赞歌。自拟如靖节的风格昭旷,回归真正的田园生活,南山与秋色,情景相当。即使海面起风浪,霜露降落于疏柳上,也动摇不了画中人悠然的心境。苏轼运用了陶潜返朴归真的形象,来描摹画意与画境的结合所呈现出的意涵。
  《题过所画枯木竹石三首》一诗,则是以论画理为主。诗云:
  其一
  老可能为竹写真,小坡今与石传神。
  山僧自觉菩提长,心境都将付卧轮。
  其二
  散木支离得自全,交柯蚴蟉欲相缠。
  不须更说能鸣雁,要以空中得尽年。
  其三
  倦看涩勒暗蛮村,乱棘孤藤束瘴根。
  惟有长身六君子,猗猗犹得似淇园。
  在该论画理中,苏轼传达了他在儋州时期的生活,犹如散木枝离,犹如交柯相缠、乱棘孤藤般地纠葛。画中的景象与意境,已然成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投射。他借画来反映现实,就是其题画议论诗的特色。
  苏轼认为绘画是文人抒发情感最直接的方式,透露着画者的主观感受、情思,并非纯粹的模拟物象而已。绘画本身,也是文人寓物寄兴写意的方法。他喜画枯木竹石,目的并非再现客观表征的物象,而是欲借木石盘虬屈曲之意,来抒写胸中郁积的心志,发挥了再创造的艺术功能价值。
  苏轼将无声诗化为有声画的手法,以诗歌再现画中的形象,道尽人生多少的风华岁月,有欢笑、有悲凄;历史时空中的人、事、景的话题,均可一一化入议题中。儋州的他,在题画诗的发挥上,从形式技法的精进观之,达到“神与万物交” 的艺术境界,臻于形上之道,寓我之情思于其中,涵泳于“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 的真淳创作世界。所以苏轼的题画诗,妙在画中态及画外意的兼备,将诗歌中想象的空间发挥极致,将多样复杂化的微妙情感融入到绘画艺术殿堂里,使得诗情画意的美感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如历眼前。
  题画诗多是直抒胸臆、传情达意的一种方式,以内在情感为主,以笔触绘出对生活的认识,在诗画合一的艺术境界中,活络起对生命的尊重与感动。苏轼无疑是这类文人中的佼佼者,而其作于人生晚年的儋州题画诗,也集中体现出上述功能与特色。
  
  参考文献
  [1][清]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苏轼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赵齐平.宋诗臆说[M].北京:北大出版社,1993.
  [3]谢惠芳.苏轼题画文学之研究[D].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硕士论文,1994.
  [4]苏轼著,屠友祥校注.东坡题跋[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5]龙榆生笺,东坡乐府笺[M].台北:华正书局,1983.
  [6]陶文鹏著.苏轼诗词艺术论[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摘要】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用品。教具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可以让抽象的地理知识更加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地理知识应用能力。  【关键词】教具;地理;教学;应用    一、引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教具,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增大知识
摘要:语文学科既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学科,又是培养学生情感的学科。而90后的孩子,往往情感缺失严重。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充分认知自己的情感,控制调节自己的情感,感知他人的情感,这正是语文教学应该培养的情感品质。  关键词:语文 情感教育     语文课的意义绝不是仅仅停留在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上,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思想、激情、灵感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会学习”的口号,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它的中心意思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和直接操纵学习过程,培养起“独立学习”的能力。真正的学习,一定是独立学习。没有独立学习,就绝对没有学习能力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世界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华罗庚、弗赖登塔尔和波利亚等数学大师对如何学好数学,如何进行独立学习,如何学会学习等重要问题的论述中得到启示。从而来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一、由点
听、说、读、写是语文素养包含的四项最基本技能,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说和写是交际的两种主要方式。叶圣陶指出:“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锁钥。”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口语交际越来越重要,而小学阶段正是发展语言的最佳时期,那么怎样加强小学生的语言训练,培养小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呢? 结合我个人在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有深刻的体验。    一、增强信心,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在教学情境设计中必须树立创新性的教育观念,通过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氛围,引导学生探索性地学习,培养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最终在生活实践活动中提高其学习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情境设计;培养创新能力;生活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情境设计合理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
【摘 要】新课标理念指出要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评价,如何开发简便易行的美术作业作品展示平台为美术教学服务,用于美术作业作品的展示、评价和欣赏,成为美术课堂的拓展延伸;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作的热情,积极有效地发挥美术作业作品的熏陶价值,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自我发展是我们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美术 作业作品 展示平台 途径 开发利用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的美术教育中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作者多年来在高三生物备考中的一些教学经验,侧重指导高考生物学科复习的方法和如何在备考中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优势,在学科复习上主要采用“夯实基础”“小科过关,综合取胜”、“培优补差育尖,各个突破”等策略,在备课组的管理上介绍了“集体备课”、“两个统一”、“新教师培训”等策略。  【关键词】高考;生物;备考    从2002年广西恢复生物高考以来,广西的高考模式一直在不断的变化,直到
摘要:信息资源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灵活的方式,为孩子搭建了成材的桥梁,带来了成材的希望,它既为教师的成长插上腾飞的翅膀,也为学生成长带来灿烂的阳光,还可以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使现代化教育教学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为教学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信息技术的应用、教育资源的共享,大大地缩短了城乡孩子
在教学中发现,差生中的绝大多数智力并不差,可见决定差生的因素往往是非智力因素。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例如动机、兴趣、情感、性格、意志、习惯等。因此在教学中,在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把非智力因素培养融于教学之中,把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作为学科教学的电影票之一。重视并做好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水平同步协调发展,对于教育教学
“细”——微末之处,“节”——关键之处。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能否落实到位,也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的品味与追求。本人现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教学细节, 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预设细节,让课堂充满灵性  把握细节就是解读文本的钥匙,来设计某些细节而预约精彩生成。  1. 切准文本脉搏。  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二泉映月》时,王老师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