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宗旨永不忘

来源 :新长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时刻不忘自己对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这既是号召,更是宣示。进入新时代,只有时刻不忘自己是党的人,不忘初心,才会始终牢记党的宗旨,自觉践行党的宗旨。身份代表权力,权力彰显责任。“草帽书记”杨善洲、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无数优秀共产党员用行动对此作了最好的诠释。
  只有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才会主动把人民群众当亲人,为群众排忧解难。忘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宗旨意识就会淡化,指导思想也会随之偏移,无私奉献会渐渐退居“二线”,功名利禄会乘机占据主导。因此,忘记党的宗旨,实际上也就等于丢掉了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最终只能伤害群众感情,透支群众信任,严重影响和损害党的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們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无数事实证明:只有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才立得住,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天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宗旨意识的试金石。只有心里时刻装着百姓冷暖、惦记群众疾苦,才会主动到田间地头看一看,去工厂车间走一走,才能与百姓打成一片,和群众融为一体,既实现“零距离”,更做到“心贴心”。否则,充其量只能算作表面的“粘贴”,而非融合。
  牢记党的宗旨,还要改进工作作风。作风就是力量,作风就是形象。从一定程度上说,宗旨和作风的关系,就是“源”和“流”的关系,就是目标和途径的关系。门好进、脸好看,但,事好办还是“事难办”,积极作为还是慢作为,虽然就在一字之差,可能也在一念之间,但这细小之处的作风恰恰反映宗旨意识的强弱。所以,自觉践行党的宗旨,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要落到实际行动上,从改进工作作风抓起,一锤接着一锤敲,持之以恒抓下去。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只有时刻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党的宗旨,实践党的宗旨,才会从内心深处时刻想着群众,心里装着群众,真心实意为百姓谋利益、办好事,从而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深深扎根,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责任编辑/柳   絮
其他文献
1968年,李万升出生于河南省清丰县贫困农村,家中共有8个兄弟姐妹,生活非常困难。1985年,李万升自愿参军,在部队表现突出,多次立功和受奖,并于198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9年,李万升向村里人借了70元钱,告别母亲和妻儿,含泪离开故土,只身一人来到长春“闯关东”,成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农民工”,从此开始了他的打工生涯。  由于没有学历、资金和技术,迫于生存的压力,李万升先后在建筑、运输等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座丰富的宝库,广大党员干部可以从中不断汲取营养,从而坚定信仰、塑造灵魂、启迪智慧、洞悉时局,不断地丰富和提升自己。要从这无比丰富的资源中汲取营养,还需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潜心研究,从方法上多下功夫。  一、长时段观察比较,多维度深入分析  任何一段历史,都是漫长历史的一部分,孤立地看一段历史和某个特定的历史事件,很难真正认识和正确评价,只有把它放在历史的长河中,从不同的维
长春中医药大学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决策部署,聚焦“抓点促面强硬核,提质增效筑堡垒”的任务要求,在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工作中,锁定“党建工作抓得更实、支部堡垒建得更强、党员作用发挥更好”三个目标,积极探索实施“支部+”模式,不断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激发基层党组织新活力。  一、解决三个问题,保证党建工作抓得更实  积极探索“支部+”模式,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