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区带变形分析方法及应用

来源 :西北地震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feng615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GPS观测技术专门研究活动断裂区带的地壳形变及其服务于地震预测的数据处理方法目前还不够完善与充分。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并结合实际的需求,从场的角度提出了适合于断裂区带活动特征分析的数据处理方法,并以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带为例,依据1999—2004年的GPS资料对其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①经过这种处理与描述可使人们从多角度更清楚全面地了解断裂及两侧的相对活动,及在空间上的演化特征;②走滑运动等值线显示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两侧相对活动量最大达15mm/a,分布宽度约400km,然而活动量的2/3只分布在断层
其他文献
为研究上海第4层软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变化规律,采用原状土进行室内动三轴试验,分析不同动应力比和频率对上海第4层软土动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上海第4层
渭河盆地是我国典型的断陷盆地,是中国大陆地裂缝活动、地面沉降活动最剧烈的地区之一。本文利用2004-2007年间的GPS数据,采用粒子群算法与位错理论模型相结合,对渭河盆地主
甘肃舟曲泄流坡滑坡地处活跃断层破裂带内,断层活动控制着该滑坡的发育和运动。为了研究该滑坡滑带土的动力特性,采用重塑滑带土样,在固结不排水条件下,利用分级循环加载法开
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对国内外主应力轴旋转情况下土的各向异性研究进行了对比和总结,并提出了一些研究建议。指出:在理论方面,应对屈服面方程采用应力分量表示的模型在三维空
在应用网络并行电法技术的基础上,建立有基底潜山的物理模型,对注水条件下模型土体开裂过程中的地电场响应进行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土体中电位、电流和电阻率的变化与土体含
介绍了岩石滞后非线性弹性的几个物理模型。赫兹颗粒接触模型是具有多尺度和滞后特性的经典模型,它预测了岩石中强烈的非线性;软的粘结系统几乎决定了岩石的力学性质,粘结系
一、注重学生个体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积极创设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上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教师本人或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为
在理论上证明了使用地震初至波位移、速度或加速度记录资料在时间域或频率域计算视出射角,使视出射角计算不受位移记录及时间域限制。在干扰信号频率段与有效信号频率段存在差异时分别在时间域和频率域进行了视出射角计算,结果表明在频率域中得到的视出射角基本与理论值相符,与方位角无关;而在时间域中获得的视出射角与理论值波动很大。应用实际地震波记录资料计算了不同台站的视出射角,其结果同样表明在频率域中获得的视出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