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方法 提升能力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long5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熟语考查题型是近十几年高考的热门题型之一,笔者对该题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攻克此类题型并非难事。那么如何提高“熟语运用”题型的解题能力呢?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色彩不明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又可以为分为褒义、中性、贬义,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误用。如:
  在今年的“排队伍推动日”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大都能自觉排队。
  “凤毛麟角”意为“珍贵而稀少的事物”为褒义词。在句中形容“不自觉者”,就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
  2.断章取义:熟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如果在使用时只断取成语(熟语)中个别词素的意义,而抛开成语其他词素的意义,就会导致断章取义的错误。如:
  我国不少理工科院校把大学语文排斥在必修课之外,而近年来,外国留学生报考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数大幅度上升,真可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原来指不相信身边的熟悉的人的话而有点盲目地信奉外人的话。本句中指留学生学汉语,不存在“好念经”之说,此属断章取义。
  3.对象误用: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如:
  桂林山水,天下奇绝,真可谓“巧夺天工”啊!
  “巧夺天工”是指工艺品等完美、精巧而夺得大自然的功劳,其对象必须是人为的或经过人工加工过的东西方可称为“巧夺”,而“桂林山水”就是“天工”,哪来“巧夺”,此句属对象误用。
  4.谦敬倒置:有些成语是谦辞,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辞,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如:
  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你挂幅油画,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来自己家里或别人的字画挂在自己的室内而使自己非常荣耀。应为谦辞,只能对己。这里犯了谦辞敬用的错误。
  5.功能混乱:每个成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功能混乱的错误。如: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指手画脚”是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应充当谓语,而句中由于对它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误把它当作形容词性成语,充当了状语。
  6.不合语境:有些成语使用时有着特定的语言环境,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与所在的语境不协调。如:
  由于发表网络歌曲的门槛很低,网友原创的歌曲都可以传到网络上去,这也造成了网络歌曲创作的鱼目混珠。
  “鱼目混珠”的含义是: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东西充真的东西。而句中所表达的意思是“网络歌曲创作好的坏的夹杂在一起”,故在这里不合语境。
  7.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数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
  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鱼,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源自《礼记.檀》,形容房屋华美高大而众多。在句中使用时,误解成美好之意,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8.形近混淆: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使用时极易混淆。如:
  这次选举他最有希望,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负众望,结果落选了。
  “不负众望”意思是没有辜负众人对他的期望,而句中却把它与读音相近、只有一字之差的成语“不孚众望”混淆了。
  总之,考生只有熟悉熟语的考查形式,认真探究总结高考命题的规律,掌握解题技巧,以熟带生,冷静审视,分析每个成语才能提升熟语考查题型的解题能力,从容应对高考。
其他文献
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实施课堂教学最优化。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以为:“所谓教学最优化,就是从顺利解决教学任务和合理消耗师生的时间观点出发,有科学依据地选择实施既定条件下的最佳教学方案。它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的每阶段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对此,笔者以《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为例,谈谈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做法与体会。    一、诱导激发    在课堂
有位教育家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作业批改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检查课堂教学质量,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利用批改作业这个环节来渗透爱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呢?笔者认为在批改作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号应改为“?”号    一个“√”号不能向学生传递多少温情,而一个“×”号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此言意在劝告人们在为人处世时,要能够听进去那些跟自己的政见不同的话,以利于自己做出正确的决策。然而,是良药就一定得苦口吗?是忠言又何必让它逆耳呢?良药不苦,忠言顺耳岂不更好!  在这方面,邹忌的做法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家庭琐事,巧妙设喻    邹忌身为齐相,心系国事,情在其中。面对疏于朝政的齐威王,他忧心忡忡,苦苦思索,寻找一条劝君纳谏的良策。因为批“龙鳞
课堂教学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开启思维之门,应当“使学生成为自主自动的思想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有关教学内容化作问题,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有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养成心理品质的问题教学法,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方法之一。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探讨。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问题教学法的关键是将教学
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公认的难题。当前阅读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三大弊病:  1.把鲜活生动的阅读教学演变为知识灌输,主要异化为字词教学、文体知识教学和课后练习解答。阅读教学当然与知识有关,要感悟文本必然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而且阅读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但阅读不能等同于知识,它更是一种活动和能力,因此阅读教学的目的不能停留在传授知识上,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获取知识
所谓英语“学困生”,通常是指那些在英语学习能力和成绩方面达不到教学大纲对该生所处年级段所提出的基本要求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上的弱点主要表现在:(1)没有足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2)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和持久的学习积极性。(3)没有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4)没有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5)没有形成良好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悟能力尤为重要。  当前的教学中,为了升学和高考,我们的教师用统一的教材和单一的思维方式,把学生雕琢成一个模样,泯灭了学生独特的个性和真实的自我。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如何改变当前阅读教学的现状?我觉得新课标理念审视下的阅读教
实施素质教育的直接要义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了“探究性教学法”,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探究性教学法的结构    1.案例感知——即以教科书中的课文为学习的“案例”,引导学生阅读“案例”,感知“案例”,形成“症结”所在。  2.自主探究——即根据“案例”信息,联系实际,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语文教师在培养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一、树立自信心,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打好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发现学生优点和长处,并及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扬长避短,是提高自信心的有效方法。无论课上课下,学生特别注重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老师有意无意中的一句话
“完形填空”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题型之一。该题的文段内容大多选用英语国家原汁原味的文章。其文字讲究、内容丰富、情节完整、行文逻辑严密。对此题的训练,会拉动学生对文章的阅读、逻辑的把握、文意的体会、语法结构的分析和词语辨析等方面能力的提高。事实上,学生们的实际解题能力并不尽如人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使他们掌握良好的解题方法。    一、通览全文,抓住文章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