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随着社会信息进程的日益加快,人类面临一个新的教育课题: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
下面根据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几点尝试.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明确职责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21世纪对教育需求的特点也就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需求的特点.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作为教师,要有一个崭新的理念,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二、借助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人机交互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
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题组训练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用Authorware制成题组训练课件,学生笔算后,选择正确答案.若答对了,窗口立即弹出激励性文字:“你答对了,真了不起!”若答错了,窗口马上显示“你答错了,请再试一次!”直到出现正确结果.万一三次尝试失败,则显示解题步骤.这样处理,学生学习兴趣浓,效率高.若在网络教室上课,每个学生都有参加机会,教师也能从服务器上迅速查出答题的正误率,借此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2.人机交互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多媒体课件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学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作业.
初中数学复习课或习题课,特别适合人机交互的学习环境,因为初中数学教师完全有能力制作这类课件,从前置知识复习、精选例题讲解,到巩固练习作业,每个教学环节都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层次,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进入相应层次,当然还有机会进入高一层次.这种交互性所提供的多种主动参与活动,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巧借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学
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见(视觉),听得着(听觉),还能用手操作(触觉),这种多样性的刺激,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解强得多.同时,信息技术的丰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动性、可控性、参入性强化这种感官刺激,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1.化无形为有形
例如,在讲“点的轨迹”时,教师可用“几何画板”显示“点”一步步地动态有形地组成直线或射线,旁边还能显示轨迹中“点”的条件,这种动态的有形的图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晰的.
2.化抽象为直观
例如,在讲“函数”时,关键是让学生对“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有一个明晰直观的印象.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特性,分别显示解析式y=x 1,天气昼夜变化图象,用声音、动画等形式直观地显示“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最后播放三峡大坝一期蓄水时的录像,引导学生把水位设为y,时间设为x,就形成了y与x的函数关系.这样,不仅引起学生的自豪感,而且可使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
3.化静止为运动
运动的几何图形能有效地刺激大脑视觉神经元,产生强烈的印象.
4.化烦琐为简明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初中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利用,并非强调所有的数学内容都适合计算机辅助教学,它只可巧用,不能滥用.凭风巧借力,送我上青云.初中数学的课程改革只有巧借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异性能,才能使两者的有机整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达到优化数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
下面根据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几点尝试.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明确职责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21世纪对教育需求的特点也就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需求的特点.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作为教师,要有一个崭新的理念,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二、借助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人机交互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
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题组训练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用Authorware制成题组训练课件,学生笔算后,选择正确答案.若答对了,窗口立即弹出激励性文字:“你答对了,真了不起!”若答错了,窗口马上显示“你答错了,请再试一次!”直到出现正确结果.万一三次尝试失败,则显示解题步骤.这样处理,学生学习兴趣浓,效率高.若在网络教室上课,每个学生都有参加机会,教师也能从服务器上迅速查出答题的正误率,借此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2.人机交互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多媒体课件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学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作业.
初中数学复习课或习题课,特别适合人机交互的学习环境,因为初中数学教师完全有能力制作这类课件,从前置知识复习、精选例题讲解,到巩固练习作业,每个教学环节都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层次,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进入相应层次,当然还有机会进入高一层次.这种交互性所提供的多种主动参与活动,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巧借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学
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见(视觉),听得着(听觉),还能用手操作(触觉),这种多样性的刺激,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解强得多.同时,信息技术的丰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动性、可控性、参入性强化这种感官刺激,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1.化无形为有形
例如,在讲“点的轨迹”时,教师可用“几何画板”显示“点”一步步地动态有形地组成直线或射线,旁边还能显示轨迹中“点”的条件,这种动态的有形的图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晰的.
2.化抽象为直观
例如,在讲“函数”时,关键是让学生对“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有一个明晰直观的印象.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特性,分别显示解析式y=x 1,天气昼夜变化图象,用声音、动画等形式直观地显示“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最后播放三峡大坝一期蓄水时的录像,引导学生把水位设为y,时间设为x,就形成了y与x的函数关系.这样,不仅引起学生的自豪感,而且可使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
3.化静止为运动
运动的几何图形能有效地刺激大脑视觉神经元,产生强烈的印象.
4.化烦琐为简明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初中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利用,并非强调所有的数学内容都适合计算机辅助教学,它只可巧用,不能滥用.凭风巧借力,送我上青云.初中数学的课程改革只有巧借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异性能,才能使两者的有机整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达到优化数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