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专业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b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和科技强国的新目标,我国在原先“拔尖计划1.0”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山西大学立足地方高校对于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在物理学国家理科基地多年建设发展的基础上,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遵循物理学拔尖学生成才规律,拓展现有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拔尖学生培养的体制机制,探索出了地方高校依托优势学科培养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
其他文献
会计从业人员的核心素养是维持会计生涯必备的综合素养.“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财会部分岗位将逐步被人工智能取代,社会对财会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将会加大.核心素养将成为中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与转型的关键,而课堂教学是培养核心素养的主阵地.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高校教育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因此,在高校大学生中开展“四史”教育,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应有之义.以史育人,以史化人,加强大学生的历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歌曲艺术逐渐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各个时代产生的独具艺术魅力的歌词作品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歌词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产生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笔者从学科理论建构、历史梳理、创作研究、词作家与作品研究、文化研究以及跨学科研究等方面,综述近十年来中国现代歌词国内研究中的成绩与不足.
本文主要关注文化对话问题.透过“古典文本”及“现代解读”这两个概念的引进,描述文化对话的可能样态.墨家文本中的“是而然”与“是而不然”这两种表达式,是本文解读的主要对象.以形式逻辑标准理解这两个表达式的困难,引领着提出对这两个表达式另外一种解读的可能性——一个基于行动概念的解读.
以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子公司校企协同实施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试点为例,从实施目标、实践方案、实践要点和实践意义等方面探索高职院校电气类相关专业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法和实践路径.
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是推进大学生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兰州财经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研究发现,财经类高校学生对于正确劳动观的理解与认同不深,参与劳动实践的整体意愿较高但倾向多元,参与劳动实践的体验普遍不足且渠道单一,对于劳动教育的期望积极但顾虑较多.据此,兰州财经大学从突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地位、丰富劳动教育内容体系、健全劳动教育实施途径、打造劳动教育支撑平台、加强劳动教育安全保障等方面,构建起了一套既遵循教育规律共性又体现财经类高校特性的劳动教育体系,试图为
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结合实际,针对学生思想和认知特点,辅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形式与效果,把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积极推动融媒思政教学方式转变.在教学过程中,综合以往引经据典、问题导向、讲好中国故事、教学资源本土化与融媒思政的教学经验,辅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内实践教学训练,形成“五化一练”融入式思政课教学改革方案.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实施“五化一练”教学改革,要做好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五化”转化和推进课内实践教学训练活动,有效推进新时代思政课高质
物流产业的系统性、交叉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物流人才培养需要紧密结合新时代的新环境和新机遇.无论是应用型物流人才还是研究型物流人才培养,都必须注重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在系统分析应用型和研究型物流人才培养路径的基础上,本文结合教学设计方案,以高素质物流人才培养为目标研究构建多样化、多元化产教融合生态环境,提出“四位一体”与“知行合一”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为我国高素质物流人才培养探索可行的路径和创新模式.
新时代美育愈发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现阶段我国美育的实施与国家育人政策的顶层设计密切相关.就“大学美育”课程教材体系设置而言,创新性编著彰显时代气息、民族底蕴和特色的教材,已是当务之急,这是推进高校美育见成效的关键一环.文章分析了当下出版最新“大学美育”教材的驱动因素,结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现实,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美育十六讲》为例,对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美育”教材出版的必要性及体系构建特色化进行分析和说明,并对未来新形态教材出版进行探索.
在线学习体验是衡量在线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基于问卷调查法,对全国20多所高校5081名同学疫情期间在线学习体验状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疫情期间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整体良好,基本实现实质等效.但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在男女性别、学校类别、课程类型、教学方式、学习时长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后疫情时代,要加快推进在线教学常态化建设,实现“新鲜感”向“新常态”转变;要系统构建本土化在线教学理论,引领在线教学研究与实践发展;要更加注重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