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摘 要 】 任务型教学法是交际框架下的一种英语教学方法,兴起于20实际80年代,并为国内外众多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所认可。任务型教学法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主旨是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和创造性的学习,培养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本文以任务型教学法为理论基础,阐述了任务型教学法的产生和发展,分析了在任务教学法下教师的角色转变,以及如何促进教师发展进行探讨。
【 关键词 】外语教师 任务型教学法 发展途径
随着近几年普通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英语—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大学生毕业所应该掌握的一门基础语言工具,其重要性不容忽视。然而,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与英语教师的需求量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教学质量不能保证,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甚至出现了拔苗助长的现象。提高教学质量,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迫在眉睫。
一、任务型教学法概念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是建立在第二语言学习以及研究基础之上的具有国际影响的一种外语教学模式,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Prabhu首先提出来的。任务型教学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富有个性的和创造性的学习,使学生通过用语言完成任务的方式学习语言。在此基础之上,Numan(1989)对于交际任务设计模式的研究以及Willis(1996)对其框架的分析,进一步发展、深化了任务型教学的内涵。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内涵
自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与实践大都以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为中心,在世界各国的外语教学和师资培训中占了主导地位。但是,交际法并不是一种教学方法,只是一种教学理念或概念,或者是一种教学原则,实施这种原则则需要不同的路子和方法。Numan(1989)将交际任务定义为“学习者理解、使用、输出目标语并进行互动的课堂任务,在完成此项任务时学习者所注意的是意义而不是形式。 “任务型教学”就是根据这些原则和理念在上世纪80年代末涌现出来的新的交际教学的路子或方法中的一个。
可以说任务型教学是交际法发展的一种新的形态,在语言教学上,它以各种各样的英语学习任务为基础,作为学习的动力或动机,把完成任务的过程作为学习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评价学生能力的不再是测试分数的高低,而是完成任务的任务成果。作为教师,应该尽可能为学生完成任务创造好的条件和环境,鼓励学生的多边互动,力图创造一个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
三、任务型教学下教师的发展
Richards和Rodgers(2001)曾经指出:" 语言教学的各种路子和方法对语言教学曾起了重要作用, 这些路子和方法将继续有益于现在和未来的二语和外语教师".由此可见,即使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但是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导致教师有不同的课堂教学行为。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任务型教学对广大的外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能否顺利地将任务型教学开展下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教育和教师自身的发展。笔者认为,基于任务型教学的外语教师,其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更新观念,努力学习理论知识
外语教师首先要熟知任务型教学的相关理论,这是首要的。其次,我们在学习国外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的时候,应该认识到,我们的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同国外是远远不同的,所以我们不能将国外的理论和实践照抄照搬,而是应该实际的结合我们本国自己的教学环境,把任务型教学开展下去。结合自身的实践,创造出适合我们的学习方法。
2、开展任务型教学反思
美国的心理学家Poser(1989)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教师的教学反思则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作出的行为还有后果进行回顾、分析并进行反思。而后,总结经验教训,再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对任务的组织实施、学生的情感变化、认知能力以及个人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开展任务型教学反思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记教学笔记。课前课后,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想法,概念应及时记录下来,进行反思,总结经验与不足。2、听课。通过听课,发现自己的不足,积极改正,取长补短。3、录像。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过程录制下来,反复观看,从中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纠正,并结合任务型教学理论,对自己的讲课进行评估。4、行动研究。所谓行动研究, 是指教师自身采取措施改进教学行为, 贯穿的是自我质疑, 自我解惑的行动过程( 甘正东, 2000) 。教师在任务型教学中, 可充分运用观察、谈话、调查问卷等方法, 对任务型教学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解和研究, 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并写出行动报告。
3、充分利用网络
当今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网络时代,作为教师,应当学会积极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掌握基本的网络操作能力,实现网络互动。这也是任务型教学对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出的要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进度和计划,实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 Nunan D. Designing T as ks f or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 M ] .Camb 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2] Richards, J. &Rodgers, T.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2nd e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3] Poser G. J. Field Experience: Methods of Reflective Teaching[ M ]. New York: Longman Inc,1989
【 关键词 】外语教师 任务型教学法 发展途径
随着近几年普通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英语—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大学生毕业所应该掌握的一门基础语言工具,其重要性不容忽视。然而,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与英语教师的需求量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教学质量不能保证,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甚至出现了拔苗助长的现象。提高教学质量,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迫在眉睫。
一、任务型教学法概念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是建立在第二语言学习以及研究基础之上的具有国际影响的一种外语教学模式,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Prabhu首先提出来的。任务型教学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富有个性的和创造性的学习,使学生通过用语言完成任务的方式学习语言。在此基础之上,Numan(1989)对于交际任务设计模式的研究以及Willis(1996)对其框架的分析,进一步发展、深化了任务型教学的内涵。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内涵
自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与实践大都以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为中心,在世界各国的外语教学和师资培训中占了主导地位。但是,交际法并不是一种教学方法,只是一种教学理念或概念,或者是一种教学原则,实施这种原则则需要不同的路子和方法。Numan(1989)将交际任务定义为“学习者理解、使用、输出目标语并进行互动的课堂任务,在完成此项任务时学习者所注意的是意义而不是形式。 “任务型教学”就是根据这些原则和理念在上世纪80年代末涌现出来的新的交际教学的路子或方法中的一个。
可以说任务型教学是交际法发展的一种新的形态,在语言教学上,它以各种各样的英语学习任务为基础,作为学习的动力或动机,把完成任务的过程作为学习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评价学生能力的不再是测试分数的高低,而是完成任务的任务成果。作为教师,应该尽可能为学生完成任务创造好的条件和环境,鼓励学生的多边互动,力图创造一个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
三、任务型教学下教师的发展
Richards和Rodgers(2001)曾经指出:" 语言教学的各种路子和方法对语言教学曾起了重要作用, 这些路子和方法将继续有益于现在和未来的二语和外语教师".由此可见,即使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但是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导致教师有不同的课堂教学行为。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任务型教学对广大的外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能否顺利地将任务型教学开展下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教育和教师自身的发展。笔者认为,基于任务型教学的外语教师,其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更新观念,努力学习理论知识
外语教师首先要熟知任务型教学的相关理论,这是首要的。其次,我们在学习国外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的时候,应该认识到,我们的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同国外是远远不同的,所以我们不能将国外的理论和实践照抄照搬,而是应该实际的结合我们本国自己的教学环境,把任务型教学开展下去。结合自身的实践,创造出适合我们的学习方法。
2、开展任务型教学反思
美国的心理学家Poser(1989)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教师的教学反思则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作出的行为还有后果进行回顾、分析并进行反思。而后,总结经验教训,再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对任务的组织实施、学生的情感变化、认知能力以及个人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开展任务型教学反思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记教学笔记。课前课后,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想法,概念应及时记录下来,进行反思,总结经验与不足。2、听课。通过听课,发现自己的不足,积极改正,取长补短。3、录像。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过程录制下来,反复观看,从中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纠正,并结合任务型教学理论,对自己的讲课进行评估。4、行动研究。所谓行动研究, 是指教师自身采取措施改进教学行为, 贯穿的是自我质疑, 自我解惑的行动过程( 甘正东, 2000) 。教师在任务型教学中, 可充分运用观察、谈话、调查问卷等方法, 对任务型教学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解和研究, 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并写出行动报告。
3、充分利用网络
当今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网络时代,作为教师,应当学会积极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掌握基本的网络操作能力,实现网络互动。这也是任务型教学对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出的要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进度和计划,实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 Nunan D. Designing T as ks f or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 M ] .Camb 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2] Richards, J. &Rodgers, T.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2nd e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3] Poser G. J. Field Experience: Methods of Reflective Teaching[ M ]. New York: Longman Inc,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