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之渗透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gzhilin1235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教育对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不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有效实现历史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历史教学 传统文化
  
  一部中国史,是一部中国文化积淀和传承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包罗万象的理念在中国历史上绵延了近五千年。作为一名中国人,如不建立起自身的文化自觉,去内省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及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必将成为迷惘而失落的一代。同时,中国要想雄立于世界之林,必是凭借文化的崛起去包容、去赢得世界人民的尊重。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将现代与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当前社会转型期每一个中国人所承担的责任与追求的目标,更是教书育人的教育工作者们所秉执的首当其冲的付诸于实践的理念。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于历史教学,从小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与适应力,是我阅读了有关书籍之后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在此,我将一些浅知陋见陈述如下:
  一、深入挖掘,学生交流中国传统文化之知识
  知识是文化的一个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经过长期的积累,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知识宝藏。这一点无处不体现在中国历史教材每一个历史时期讲述完后的“文化”课时中。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这些知识,组织学生思考、探讨、交流,最大限度地汲取这些文化营养,充裕自己的头脑,以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现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适时的启发。
  如讲到“文字的演变”时,书上列出了从甲骨文到大篆体的“马”字的演变,在此可引导学生思考:在此期间文字变化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学生不难发现,原先曲折象形的线条逐渐被拉平,方形圆形的团块被线条所取代,文字的象形程度降低。同时,教师可列举出更多的文字来说明这一变化特点。
  讲到古代历法时,可让学生背诵至今沿用的24个节气,辅以农业生产安排说明,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让他们认识到古今文化并非割裂,而是有继承性的。
  又如在教学大教育家孔子的思想时,可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孔子的言论,让他们意识到古代圣哲的观念至今仍有教育意义,摒弃传统文化是我们的一大损失。
  二、拓展延伸,教师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之要点
  关于传统文化,教材中并无专题讲述,很多传统文化之精要需教师在讲解中有意识地加以渗透,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状况点点滴滴融入一章一节的授课中。
  如讲到春秋战国诸子学说时,可引言:这一时期的百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泉,是儒、道学说的萌芽,之后历代思想家对其不断补充、阐述、辨析,使儒、道学说得以充实和发展。
  如讲到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时提到的“中医”,教师可阐释: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医学、医术,中医里运用的一些观念如天人合一、阴阳五行同传统文化是一致的,它跟西方的医学、医术不尽相同。当今社会,随着西医在国内的引进和传播,传统中医的精华逐渐被国人所抛弃,这是令每个从医者深思的事。
  如讲到古代书画艺术时,可补充:中国传统艺术注重写意,即注重得意忘形或得意忘言,关注字体、人物的个性或作品的思想性,这是同西方对艺术的写实所不同的一种境界。
  又如讲到明代北京城的布局时,可揭示:这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建筑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皇帝是一切政务和权力的中心,在整个封建社会长河中,皇权巩固则社会稳定,皇权旁落则社会动荡,以皇帝为中心的观念已根植于中国普通民众的心中。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的补充和揭示需教师辅之以阅读相应的书籍与材料,教师要有“一桶水”方可满足学生杯水求知的渴望。
  三、品评分析,师生共鉴中国传统文化之作品
  文字与图案是文化的载体,通过它们,我们可以一观古人之生活样式及社会场景。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字或图画数不胜数,除去那些折射着人性光芒的思想典籍之外,为数较多的便是不少渗透着个性与思想的艺术作品。古人素有不为艺术而艺术的传统作风,他们习惯且善于把自己的感受与观点通过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不断提炼自己的品性,提升自己的人格,从而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愿望。
  中国历史教材展现了为数众多的古往今来的国人的艺术作品,文学、绘画、书法、雕塑等,无不显示了泱泱中华繁荣而灿烂的艺术史。有意识地对这些作品进行品评与鉴赏,继承已逝去的艺术家们的传统个性,是使中国传统文化之光辉继续发扬光大的前提,也是充实和活跃历史课堂的一条有效途径。
  如秦汉时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魏晋南北朝时王羲之的《兰亭序》和顾恺之的绘画作品、唐朝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句、宋朝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词、清朝扬州八怪的绘画作品等,均可作为课堂师生共鉴的材料。鉴赏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表现方法去品评、赏析,而且要激发学生思考作品本身所蕴蓄的内涵和作者的创作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是丰富而深邃的,几本初中中国历史教材无法将其全部涵盖其中,只能将初步的历史文化现象展现于师生面前,更多的需要读者自己去揣摩与搜寻课外阅读材料,进而理解、消化、整合、升华。作为教师,应率先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触摸中国传统文化之脉搏,形成自身的传统文化之品格,以应对当今瞬息万变的各种文化现象,推动新的一代以自身的文化品性去创造中国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历史的脉络与思想的线索———兼评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程内容,林存光,《历史教学(中学版)》 2007年02期
  [2]张庆;论中学历史教育中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左玉河,李文平;近年来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5年03期
  [4]李长莉;社会文化史的兴起[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王希恩;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更新和重构[J];民族研究;2006年03期
  [6]郜世奇;民族精神的概念界说[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其他文献
心理暗示可以分为积极心理暗示和消极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它对人的情绪、行为和心理状态能产生良好的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就能得到提高,人的内在潜能甚至也能得到最大开发。而消极的心理暗示会对人的情绪、行为和心理状态产生不良的影响,并且不自觉的自我贬损,心理冲突和内心自卑感加剧,严重的导致情绪失调,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在现代的学校教育中,沉闷、刻板、僵化、灌输的教学方式大量存在,导致部分学生感到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现如今小学生写作普遍存在作文无话可说,假话连篇,东拼西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语言训练自有其自身的内容与特色,把握好几个基本点,以朗读训练为起点,以累积词句为基点,以迁移性训练为重点,最终指向写作训练,才能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摘 要: 在我国,中职会计专业的教育作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部分,正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普遍存在学习效率低的现象,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在现阶段有效地通过会计课堂实现全面的素质发展,就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目的,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品、心理和生理现况等制定教学的内容和方式,选择最佳会计专业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创设更好的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情境。教师应当积极地将“以学定教
温度非对称交互PCR(TAIL-PC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从多种生物体系克隆侧翼于已知序列的DNA片段的分子操作中,并极大地促进了反向遗传学研究.但是,可能由于不同物种间基因组大小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就成了学生能否学好数学关键。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想尽各种方法,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喜欢学习。那么从哪些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教学环节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培养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
摘 要:与传统的经典美术作品欣赏课相比,通俗美术的提出是具有一定的压力的,之所以不能成为经典,就是因为不具有时代的代表性。它的提出,具有怎样的意义呢?它的提出有没有实施的可行性呢?  关键词:通俗美术;美术鉴赏;中学生  长期以来,无论是国家还是美术院校的专家,或是课堂上的美术教师,从来都不会放弃对传统的经典美术作品进行介绍,因为传统的经典美术作品具有不同时代的代表性。我们的美术欣赏教材和有关美术
摘 要: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整合的途径和作用:利用网络资源,帮助教师备好课、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美妙导入;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运用多媒体,简化教学程序,形象教学内容;运用网络资源教学,开阔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运用多媒体,调动感觉器官,提高学习效率;利用网络展示师生成果,成为师生交流的新形式。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初中语文 整合  
教学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知识的“发送”与“接收”,更多时候,知识的传递是以心灵的交流为基础的,最有效率的教育过程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单就中职计算机教育而言,由于中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