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译“沧海之一粟”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_want_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赤壁赋》一文中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一句,在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中译为:“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很显然,这里编者将“粟”释为“谷粒”。我们若细加分析,就不难发现该解释有些欠妥:大海中怎么会有谷粒呢?这样翻译不大合乎情理。 In the article “The Red Cliff”, there is a sentence of “Send in heaven and earth, and one of the magpies in the sea”. In the “Teaching Books for the Teachers” in the fourth edition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PEP version, it is translated as: It was like a grain in the sea.” Obviously, the editors here interpreted “millet” as “grain.” If we carefully analyze,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the explanation is somewhat defective: how can there be grains in the sea? This translation is not reasonable.
其他文献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此言足以说明这部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著作对治世的影响。《论语》中的“过犹不及”“和为贵”“当仁不让与师”“君子言义,小人言利”“欲速则不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安贫乐道”等内容至今仍然对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讲:中国传统的文化根基的形成大大受惠于这位德行高尚博古通今的文化集大成者——孔子。  《论语》中丰富的内容涉及面非
在一次骨干教师的评课活动中,我听了二十多节陆蠡《囚绿记》(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这是真实的语文课堂。听着各个选手的讲授,我不断地思考着语文教学的效率问题,思考着一
高中地理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不太容易理解,这就需要教师采用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学方法中,比较法是一种应用比
探讨中医药院校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建设思路,从课程建设的背景和依据、目标与思路、具体内容、实施效果4个方面,讨论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建设的设想并加以实践.其中课程建设的主
导学案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现阶段,农村初中语文教育者也在不断尝试将导学案教学法应用于自身的教育教学之中。然而由
有幸拜读了《听李镇西老师讲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一书中的《为什么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孔乙己〉教学实录与反思》一文。通读之后,受益颇多,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信息共享时代的来临,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是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媒介.同时英语是全面发展型人才都应该而且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在推行素质教
随着网络信息化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传统的出版传播形式已经成为制约期刊发展的关键问题,于是期刊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的实践应用越来越被期刊编辑部所认可和接受.为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与完善,也是语文教学改革发展和深化的必然。随着课改的推进,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意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优美,语法规范的文章,利用好这些课文,让学生作文时有例可照,有样可摩,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朱熹曾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