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心理阴影:疑病症

来源 :新闻世界·健康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520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王,丧偶多年。一年前,独生女儿全家移民国外后更觉孤单,尤其担忧身体不适没人照顾,为此常寝食不安。近半年来,他大便不规律,有时腹泻,有时便秘,多处检查治疗症状也未缓解,遂怀疑自己可能得了癌症。又经过胃肠镜等多种检查,排除了癌症的可能,他仍忧虑重重,不相信检查结果。一次自己点眼药膏时用错了药,当时感到异常疼痛,即时做了清洗处理。但患者一直怀疑眼睛会失明或有异物在眼内,数次看眼科名医,再三检查未发现任何异常。从此,对医生失望,认为自己得了绝症,整日烦躁不安,失眠,情绪低落。
  这是一例比较典型的老年疑病症。疑病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障碍。他们总是怀疑或断定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如癌症、心脏病等),从而忧心忡忡、苦恼焦虑。这时老年人往往主动求医,尽管临床检查无患病的客观证据,但仍不能消除病人的疑虑,甚至不相信医生,表现绝望。
  病因疑病症的起病原因与性格、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有关。患疑病症的人就性格来看多为敏感、谨慎、多疑、主观、固执,凡事要求十全十美。部分男性患者病前有强迫性格,有的女性患者会有歇斯底里的性格特点。具有上述性格特点的老人往往多思善虑,经常把自己身上的不适与道听途说或医学科普文章上的某种疾病“对号入座”,并自以为是,进而表现出过分敏感、关切、紧张和恐惧。
  个人经历与疑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疑病症的发生有时与早年经历有关,如在童年时缺乏关爱、亲人意外死亡等,这些不幸经历可对患者造成心理创伤,到老年时也有可能引发疑病。而随着年龄的增大,老人目睹的亲朋好友生病或者死于某种严重的疾病这样的事件逐渐增多,于是渐渐发展到疑病。
  治疗心理调节是最重要的。过度关注自己的身体是疑病者的共同特征,首先要尽量说服老人停止不必要的检查,以免强化其病态行为。设法转移注意力,如多和别人沟通,鼓励老人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等,如养花、钓鱼、下棋、绘画等,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乐观、开朗、自信的心态有利于老年人克服疑病症。多回忆过往的愉快往事,多设想今后美好的生活。正确看待生老病死,善于解脱自己,持超然的态度。同时,要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每天起床时,可对自己暗示:“检查证明我没有疾病,我只是无病呻吟、庸人自扰而已”。长期坚持下去,就会在心理上消除疑病的顾虑。还可以帮助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暗示,如让老人进行慢走或身体锻炼,每次予以耐心的鼓励,让其后发觉自己的身体在好转中。另外要注意的是,对疑病老人的态度,在充分理解他们痛苦的同时,不能让老人过多地依赖他人,否则会使他增加无用感和失败感。
  严重的疑病症患者需要心理治疗或看精神科医生。必要时还可进行药物治疗,如抗焦虑、抗抑郁、辅助睡眠的药物等,一般都有比较好的疗效,使病人最终摆脱困扰。
  (摘自《家庭用药》)
其他文献
新自由主义是在继承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
以演讲为载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现实可行性。借助演讲内容的丰富性、表现形式的立体性、传播媒介的多样性及演讲者的示范作用,可以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亲
“姐,我家孩子学习上特别依赖我,每天写作业都要我陪着,眼见着马上就四年级了,却还像个小孩儿似的,我不在身边什么都干不成。你家女儿从小就省心,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借鉴一下吗?”我刚刚接到小表妹的求助电话,言语间充满束手无策的无奈。  “从抄写生字、完成口算题这类简单易做的作业入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你该干吗干吗,不要关注也不要施以任何援手。”我认真地给出了我的建议。  “可我不陪着,怕他做错啊,他们老师
您好!我的孩子刚满7岁,他很喜欢吹牛!前几天,我们在路上碰到孩子的一个朋友,那个孩子告诉儿子,他生日时,收到了一辆乐高的小车。儿子马上接口说,自己生日时,爷爷奶奶答应给他
最近科学研究发现,工作狂和酗酒一样,其实也是一种心理疾病,现在很多人遭受这种疾病的困扰。如果从工作狂为生计而工作的观点来看,他们这种工作状态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工作状态对心理、生理都没有好处。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是工作狂,并且很清楚自己是在通过工作逃避生活的烦恼,那么工作狂是可以治愈的。  但用工作方式逃避生活的烦恼,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还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所以这种方法不可取,遭受这种疾病困扰的
虽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我们国家流传已久,但有读书习惯的中国人还真不多。或者说,在上学的时候,几乎天天读书,但离开了学校就不读书的人甚是普遍。这可能与中国人
人的情绪不仅多种多样,而且变化多端,孩子尤其如此。有句天气谚语说:“三伏天,孩儿面,说变就变。”人们用孩人的情绪不仅多种多样!而且变化多端!孩子尤其如此+有句天气谚语说
养育孩子时,限制的事不宜多,自由的事不宜少,自由和界限之间的度该如何把握尤为重要。在为孩子做生涯咨询时,我经常会遇到家长们抱怨孩子太爱玩,不能投入学习。我一般会先解
社交网站的兴起给人们提供了实现社会化搜索的大好机遇,但在什么情况下人们更愿意使用社会化搜索或是传统搜索还不得而知。文章探讨了在良构和非良构两种不同任务问题的情境
死亡一直都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正在与死亡做着抗争。死神来了!2000年,一部血腥恐怖的影片《死神来了》抓住了很多甚至并非恐怖片爱好者的眼球。一个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