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妹”的烦恼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g61367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苗(化名),6岁,小学一年级学生,性格内向,胆小怕事,皮肤微黑,学习认真,遵守纪律,在班上很少发言。因为小朋友开的“玩笑”哭着要回家,由班主任推荐来做心理辅导。
  
  [了解情况]
  家长陈述:小苗生来就很黑,同事来看时,戏称“包黑炭”,当时心理感觉有些不舒服,心想现在孩子还小,长大可能会变白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却没有变白的迹象。父母皮肤都不白,孩子好像集父母缺点于一身,比父母任何一个都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经常有人说孩子“黑”。孩子意识到“黑”不好是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曾经因为“黑”,小朋友不和她玩。有一段时间特别爱美,希望买漂亮的衣服,说老师喜欢漂亮的孩子。当发现穿上漂亮的衣服后,还是被别人说“不漂亮”时,小苗感到“黑”是那么不好。后来与幼儿园的老师有过交流,老师做过一些干预,干预后,小苗在幼儿园里过得比较开心,没有再提自己“黑”的事。现在,孩子上了小学,已经懂事了,心里仍是担心孩子皮肤黑会对她的成长造成影响,没有想到这个问题这么早就在小学发生了。
  班主任陈述:小苗,性格内向,遵守纪律,认真完成作业,很少和小朋友一起玩,常常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教室里,课堂上也不敢发言,如果提问她,需要凑到她的跟前仔细听才可以听见。其实,提出的问题,她大都会,就是没有勇气大声回答,可能是小朋友说她“黑”,使其自尊心受到了伤害的缘故。
  
  [分析问题]
  1.“外号”
  在小苗的成长过程中,“包黑炭”、“黑”这些信息带给她的是一些不愉快的情感体验,而且经常不断地接收这些信息,不断地被强化,比如,同事聊天,“你怎么搞的,让你的女儿晒得这么黑”,“来,小黑妞,让阿姨看看”,“我们不与你玩,那么黑”,等等。实际上,黑本来没有什么,但是这个“黑”带给小苗的是负性的评价和情感体验,影响了她的人际交往。
  2.“自卑”
  由于“黑”,即使自己穿上了漂亮的衣服,还是不被小朋友接纳,不与自己玩,从而由于“黑”而萌生自卑心理。
  3.“强化”
  父母、同事不断的“黑”的叙说,由于自己“黑”,小朋友不愿与自己玩,讥笑自己,使“‘黑’等于不好”不断地受到强化。
  
  [辅导方案]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Erik Erikson,1903~1994)认为,在个体发展的不同时期,社会对个体提出不同的要求,在个体自身的需要、能力与社会要求之间就出现不平衡现象,这种不平衡给个体带来紧张感。他将社会要求在个体心理中引起的紧张和矛盾称为心理社会危机。而这种心理社会危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比如,婴儿期(0~1.5岁),婴儿存在着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儿童期(1.5~3岁),儿童存在着自主与害羞、怀疑的冲突;学龄初期(3~5岁),儿童存在着主动与退缩的冲突;学龄期(6~12岁),自信与自卑的冲突,等等。
  小苗6岁,经历了人生发展历程的前三个阶段,其心理危机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形成了胆小怕事,性格内向、害羞,做事缺乏主动性的人格特征。现在正好处在学龄期(6~12岁),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要获得自信,克服自卑感。同时,能否形成良好的性格,社会环境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因此,本辅导方案就从改变小苗的个体心理社会经验和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着手。
  首先,改善小苗的家庭环境,给家长提出如下建议。1. 同小苗一起探讨“什么是漂亮,什么是不漂亮”。2.同小苗一起探讨其优点和不足,不足的地方如何弥补。3.当其他人说孩子“黑”时,要站出来替孩子说话,同时教孩子说:“黑”有什么不好吗,我认为自己黑得很健康。4.多发现小苗的优点,并积极地表扬,比如,“小苗的作业完成得很好”,“小苗很有爱心,心地善良”,等等。
  其次,改善小苗的学校环境,给班主任提出如下建议。1. 召开一次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讨论“什么是美,什么是漂亮”。2.播放CCTV少儿频道的《智慧树》栏目中关于人物“弯弯”的故事片段(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弯弯这个小女孩脸上长有雀斑,但是她乐于助人,最后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夸奖),让大家认识到什么是美,不能给其他同学起外号,或者说其他同学某方面不好。3.说服那些说小苗“黑”的同学向小苗道歉。当然,还可以采取其他办法,但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美,不是好看的肤色、外表和漂亮的衣服,美是尊重他人,心地善良,勤奋好学,有理想。
  再次,对小苗的心理辅导。运用“认知治疗”的技术,先后对小苗进行了三次心理辅导。第一次心理辅导:引导她说出自己的伤心事,给予情感支持和情绪舒缓。从小苗最喜欢看的《智慧树》谈起(她喜欢“弯弯”,因为她和自己一样也不漂亮),引导小苗说出“黑”的不好,以及“黑”让她想到的事情,自己心里是如何想的,心里的感受是什么。认同她的感受,并及时给予情感上的支持。第二次心理辅导:纠正其错误的认知,建立正确的认识,使她认识到“黑”只是一种颜色,无所谓美与不美,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在心理辅导中,我们给小苗展示两个女子从生到死的生命历程的图片:一个是吸毒女,另一个是小儿麻痹症患者。(通过图片让小苗认识到,容貌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一个人美不美是由其做的事情决定的,吸毒女,做的是不好的事情,虽然她长得很好看,但是人们并不喜欢她;而这个患有小儿麻痹症的人,虽然人长得有残疾,也没有新衣服穿,但是她靠自己的能力,靠捡废品养着自己的父母,并且还那么乐观,所以,人们见了她都喜欢她,并没有因为她的外貌不好就看不起她。)后来,让小苗在电脑上看不同肤色人的图片,观察小苗的反应,当看到黑人的图片时,她的眼睛一亮,说“这个人比我还黑,可是他还在笑”。然后给她呈现多种肤色的小朋友一起玩得很开心的图片,她说自己很喜欢,希望自己也能这么开心。通过图片告诉小苗关于肤色的知识,她的皮肤是黄种人的皮肤,所以没有“黑人”黑,也没有白人白,另外每个人的身体里面都有一种叫“黑色素”的东西,这种东西可以在阳光照射的时候,出来保护皮肤,免受一种叫做“紫外线”的伤害,告诉她:“你现在的皮肤比其他小朋友黑一些,是因为你身体内的那个“黑色素”多,从某一方面讲,说明你的身体比较健康。”小苗马上高兴地说:“是的,我很少生病,我跑步可快了!”第三次心理辅导:接纳不完美。我们给小苗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十个手指头”的故事。讲完,让小苗讲述她对故事的认识。小苗说,每个手指头都有它自己的用途,一个也不能少。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小苗,每个小朋友的长相都不一样,别人的看法固然重要,但是自己如何看待自己更重要,如果自己认为“黑”不完美,那就通过努力做好其他的事情来弥补自己的不完美。另一个是“黑牡丹”的故事。讲“黑牡丹”的漂亮,并告诉小苗她就是“黑牡丹”。小苗很高兴地接受了自己的“黑”,并感到“黑”原来也那么好!
  
  [回访结果]
  班主任说:“小苗最近爱笑了,课间也喜欢和大家一起出去玩,上课敢举手发言。英语老师表扬说,她英语说得很好,现在都敢在班上带领小朋友阅读了。”家长说:“现在小苗在学习上比以前更用功了,而且当别人再说她‘黑’的时候,她会很自信地说:‘我是黑牡丹!’把同事都逗乐了。”
  (作者单位:河北省馆陶县魏僧寨中学)
其他文献
距上次大扫除不过才一周时间,女儿的小屋又成了垃圾场。我忍无可忍,咆哮起来。可惜,小妮子对我的河东狮吼早已司空见惯,嬉皮笑脸地朝着我做鬼脸。
曾经看过一则新闻,单亲妈妈含辛茹苦打工送儿子去日本留学,自己连饭都吃不起了,儿子却在日本过最奢侈的生活。最后做妈妈的实在没有钱了,被回来要钱的儿子一怒之下捅死了。我
灵魂是需要栖息的地方的。它在那里休息,补充给养,积聚力量;或在那里进行反思,顿悟,参理,明确方向;或在那里放松,暴露,做一回主人。也有在那里疗伤的,躲于一隅,舔一舔伤,直到
金×,女,2岁6月。1993年8月5日就诊。半月前因高热、呕吐2天,全身抽搐,昏迷不醒1天住我院。诊断不明确,治疗1天无效。即转梁平县人民医院传染科,检查确诊为流行性乙型脑炎。
转移因子等综合治疗儿童抽动一秽语综合征李万田,陈淑平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传统疗法虽有效,但副作用大、服药时间长。文献报道提示精神病人可伴有免疫功能失衡[霍保来.转移因子
脓血便与肛周脓肿肛周脓肿被误认为是脓血便患儿2岁5个月,因“腹泻”1个月余,每日10余次,粪便表面带有脓血,以细菌性痢疾收住院。粪便镜检脓细胞(+++),红细胞(+),潜血(++)。血色素67g/L,白细胞21.9×10 ̄9/L。住院第2天
“大东亚文学者大会”分别于1942、1943、1944年召开过三次.关于大会的情况,尾崎秀树的及其附录资料,②是唯一一篇力作,囊括了大会的基本情况,因此,我在这里只做最小限度的介
截止到1994年8月31日,华北石油管理局已有水质监测、钻井液及材料、油气水及化学药剂、建筑材料、压裂酸化原材料、汽车综合性能、橡胶制品及防腐材料、物资器材等8个质量监
几世纪前,一位画家为城里的一座大教堂画壁画,画的是耶稣的传记。他费了好几年的工夫,壁画差不多都已画好,只剩下两个重要的人物:儿时的耶稣和出卖耶稣的犹大。  有一天,画家在老城区散步,看见几个孩童在街上玩耍,其中有一个十二岁的男孩,他的容貌触动了这位画家的心,这孩子就像一个天使,虽然很脏,却正是他想要的面庞。  那小孩被画家带回了家,日复一日,耐着性子给他当模特。终于,画家把圣婴的脸画好了。但是这位
西方国家在经受两次石油危机和海湾 战争后,已敏感地意识到他们的石油供应过度依赖于中东,为了避免日后继续受制于人,他们利用先进科技积极开发可替代能源的同时,更把目光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