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县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调研报告

来源 :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801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必要性
  成县位于甘肃省南部的陇南山区,总面积1676.54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7万人,素有“陇上江南”、“陇右粮仓”之称。2007年被联合国非物质遗产保护组织中国分部确定为全国三十三个“千年古县”之一、2011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成县有西狭颂风景名胜区、鸡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杜少陵祠等景点,自然环境优美、物产丰富,但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条件落后等因素,经济发展相对迟缓,被认定为甘肃省58个连片贫困县之一。
  以前,成县境内虽然盛产核桃、土蜂蜜、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但受限于封闭的市场和落后的交通条件,这些大山深处的“宝贝疙瘩”都难以体现出它真正的价值。近几年,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农产品销售也搭上了电子商务的快车,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成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提倡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于2013年成立了成县农产品电子商务协会,积极引导、指导农户、企业、合作社、大学生村官等开办网店,通过互联网对农产品的销售和宣传。经过几年的发展,成县农产品进行销量和价格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农民增收和贫困人口脱贫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近几年成县电子商务助力农产品销售的情况来看,发展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利用现在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速度,可以突破地域限制,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降低滞销风险。二是通过网络发布,查询农产品供求信息,有针对性地组织生产,降低生产风险,网络交易缩短交易链,减少了中间环节的利益流失,能最大限度的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能促进农村信息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村信息环境,有助于建设高效的物流体系,逐步实现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从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四是以农特产品网上交易为切入点的电子商务有效促进了干部群众尤其是贫困地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的发展意识和创新思维,陇南群众的思维方式不再被重重大山阻隔,通过电子商务,促进了贫困群众“互联网思维”的树立、自我发展理念的转变。
  二、成县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成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贯彻落实市委“433”发展战略中关于实现电子商务集中突破的决策部署和“1333”电子商务发展总体思路,围绕打造电子商务全产业链和建设县域电商大生态的目标,扎实开展各项工作,通过不断加快通信网络、物流快递、金融网点和电商服务站、点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电商人才孵化,继续完善电商扶贫工作推进机制和发展思路,电子商务工作实现稳步推进。
  (一)网店数量和农产品电商销售情况方面
  截至目前,成县网店数量已经达到920家,其中大学生村官开办网店145家,城乡居民开办网店678家,企业、合作社开办网店27家,其中经营业绩在10万元以上网店22家,销量较好农民小段网店,2017年前半年农产品销售额在120万左右;中钻级以上网店69家,与2016年年底相比增长9家,增长率15%;全县电商累计销售农产品总额达到10.27亿,其中2017年1-6月销售额8479.25万元。
  (二)农业企业、合作社发展电子商务方面
  随着电商销售农产品的优势逐渐凸显,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参与电商发展的热情日益高涨。一方面,政府通过培育传统企业、合作社负责人树立互联网思维,除原有的陇南华龙恒业农产品有限公司、华夏广丰特色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祥峰金银花有限公司和成县鑫园中药材合作社等一批传统企业、合作社参与开展电子商务业务以外,其他一些传统企业、合作社也开始以自主品牌为支撑,在淘宝、京东等第三方平台开设网店,开展网络销售,拓宽销售渠道。另一方面,以农民小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深山源农产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主的电商企业也开始布局线下,从整个电商产业链出发,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线上、线下融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其中成县农民小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准备筹建年加工120吨核桃干果和食用菌加工项目,预计总投资430多万,目前项目正在报批阶段;由成县深山源农产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开放式”农产品加工 体验 乡村旅游基地,已于2016年8月正式启动建设,规划占地12亩,投资430万元,预计今年8月份建设完工,基地建成后将由农产品展示区、农产品供货加工区、乡村电商旅游示范区组成,形成农产品电子商务 体验式购物 乡村旅游的发展格局。
  (三)电子商务业态多元化发展方面
  随着近年来的发展,互联网在各行各业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商业态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由县内部分企业着手自建本地电商平台9个,形成农产品电商、旅游电商、本地生活服务类电商等多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四)电子商务配套设施方面
  一是通过移动公司、电信公司加强网络建设,全县无线网络覆盖率100%,有线宽带网络到行政村覆盖率达98.5%上。二是成立快递物流企业40家,投递业务范围覆盖245个行政村,依托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对成县顺通电子商务物流园、同城快递等本土物流快递企业进行优先扶持,现已建成了一个县级农村物流服务中心、16个乡镇电子商务物流服务站、115个村级电子商务物流服务点。三是全县已建成了以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7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和164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为主的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其中全县102个贫困村已建成79个,占贫困村总数的77.45%,贫困村网点覆盖率48.17%,随着县、乡、村三级公共服务站、点的建成投用,在行业组织管理、电商技能培训、政策解读、代购代售、技术支持、信息收集发布、创业孵化等方面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四是依托县内陇南華龙恒业农产品公司、麦源香面业、甘肃金麦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宏远土特产公司等传统农业企业,成县农民小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绿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电商企业和县、乡电商协会等市场主体,建成网货供应平台26家,初步形成了以核桃、土蜂蜜、土鸡(蛋)、手工挂面、大樱桃、中药材、桑葚酒等农特产品为主的30多个系列100多个品种的网货供应体系,基本满足县内网商供货需求,并在扶持中小网商成长方面发挥一定作用。   (五)农业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方面
  依托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引导在成县范围内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合作社、网货供应商等大力开展农产品网货研发暨电商品牌塑造工作,现已考核了成县农民小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陇南华夏广丰特色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成县祥峰金银花有限公司、成县深山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甘肃金麦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县绿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企业为第一批开展农产品网货开发暨电商品牌塑造的扶持对象,进行全县农产品网货开发,塑造成县电商品牌,进一步健全了成县农产品网货供应体系,提升了成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对外影响力,加快了农产品上行步伐;全县共注册了“祥峰”、“华夏广丰”、“农民小段”、“陇上山珍”、“云雾芳果”、“山泉老树”等20余类商标;销售核桃、土蜂蜜、土鸡、手工挂面、木耳、花椒、大蒜等30多类100多种的农特产品。
  (六)探索多种途径,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方面
  今年来,为了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积极探索实践,组织策划了一系列网络营销宣传活动。一是成功举办成县首届电商年货节暨“我为家乡农产品代言”活动。活动期间,参与活动人数达到7万人次,多种农产品成为热销产品,总销售额突破110万元,线上销售43.65万元,线下销售66.74万元。二是成功举办青岛成县特色农特产品暨电子商务推介会。4月27日,陇南市成县特色农产品(网货)暨电子商务推介会在青岛市广电精品体验中心隆重举行。在推介会上,县委副书记贾让来作了成县特色农产品、网货暨电子商务宣传推介,与会人员观看成县农业特色产业、电子商务专题片,参观了成县优质特色农产品暨电子商务O2O体验馆,在体验馆现场,成县核桃、土蜂蜜、手工挂面、金银花茶、陈醋等一大批优质农特产品受到青岛市民的青睐。三是组织网商参与陇南市第二届众筹扶贫大赛。成县共上线35个参赛项目,居全市第一,比2016年增长90%,涉及产品主要有成县核桃、土蜂蜜、手工挂面、樱桃、松子等优质农产品及手工陶罐、手工鞋垫、名人书画等特色文化产品。四是成功举办“迎七一·抓党建·促电商”暨庆祝成县电商协会成立4周年农产品促销活动。此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同步促销的模式,所有参展企业及网商让利回馈消费者,受到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七)开展电商培训,提升电商从业人员技能方面
  根据当前发展需求,依托陇南电子商务职业学院、陇南电商双创孵化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围绕成县“育人才、通销路、造龙头、塑品牌”的工作重点,今年共开展各类电商业务技能培训14期1361人次。特别是通过外聘的方式邀请国家二级电子商务师、浙江点石文化传媒公司电商培训总监方翔,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商务部农产品电子商务核心专家、淘宝京东等平台核心讲师徐大地,合肥半汤商学院院长、义乌工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主任陈民利,浙江甲骨文超级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杭州维甄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剑斌等一批国内知名电商专家,从县域电商发展顶层设计、农产品上行渠道拓展、农产品网络品牌塑造、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暨品控溯源增信体系的建立和应用、电商服务站点职能作用的发挥、营销策划、营销推广等方面对全县各乡镇电商分管领导、电商专干、电商企业负责人及个体网商展开深层次的培训,对于培育县域电商品牌,构建多元化网货供应体系,建立农产品溯源追踪,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农村网商的培育成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成县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成县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虽然全县无线网络覆盖率100%,有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98.5%,但是农村地區网费偏高、网络运行慢等问题仍然存在。二是优质农产品供应及加工能力偏弱,成县从事农产品深加工的大企业较少,中小企业加工能力较弱,形不成规模,且分散单一、加工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品溢价能力不高。三是品牌化程度不高,成县区域品牌已基本树立,但网商品牌、农产品品牌尚未塑造起来,缺少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知名度、可信赖度高的农产品电商品牌。四是标准化水平较低。成县农产品的生产标准、质量标准、包装标准、配送标准、验收标准等不够完善,交易规则、安全追溯、索赔机制建设不够,交易各环节缺乏可量化的管理标准。五是缺乏电商领军人才,近年来成县加大力度培养了一批电商人才,也涌现出了一批电商创业者,但只是解决了电商人员从业问题,领军型人才即带领团队创业者仍然缺乏。六是公共服务职能未发挥作用,目前电子商务三级公共服务体系已基本建成,但缺少有能力的运营人员,绝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造成资源浪费。
  四、成县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改进提高的对策
  (一)加强培养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
  一是通过政策倾斜鼓励专业人才到农村就业;二是依托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通过电商学院,培育一批领军人才,通过能人带动,培育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三是通过阳光工程,对农民进行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培训,帮助农民掌握和使用网上交易的方法和技术,提高农民的信息素质和技术水平。
  (二)提高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促进作用
  加强对中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应用培训。培训中,应让企业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使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成为电商销售农产品的主力军、品牌的创建者和标准化生产的示范点。
  (三)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创建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
  抓好核心产品孵化和标准化培育,推广到一村一品模式中去试产试销和推广,确保供货链有保障,避免出现市场有需求又无货可供的不平衡现象。
  (四)继续推进村级服务站点建设
  加强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提高服务站点运营人员业务水平,继续完善线下物流配送中转体系,积极引导物流企业和邮政到村设站点。
  (五)抓培训促进创业创新
  加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创业创新培训,通过理论和实践培训,培养淘商、微商等其他第三方平台运营商,培养互联网 服务 金融 乡村旅游等其他行业电子商务企业;加强电子商务应用常识知识的普及培训,引导消费方式从传统的线下向线上转变。
  (六)加强质量监管保证产品平品质
  食药监局、农质监站等质检等部门应加大产品质量监管检测力度,对电商销售的农产品建立随机抽检的机制,确保平台销售的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
其他文献
2009年6月18~19日,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标准》专家研讨会,农业部科教司、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的相关领导及相关专家参加了会议。  948项目一《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标准》的编制任务由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主持,已经完成编制的农业行业标准《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采样方法》(征求意见稿)、《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样品制备方法》(征求意见稿)、《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
农业4.0是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为支撑和手段的一种高度集约、高度精准、高度智能、高度协同、高度生态的现代农业形态,是继传统农业、机械化农业、自动化农业之后的更高阶段的农业发展阶段,即智能农业。目前我国农业面临着土地等资源约束趋紧、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突出,农业生态环境压力加剧等突出问题,迫使我国农业不得不加快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装备技术创新步伐,转变传统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管理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漳州市6所高校的校园足球开展与普及情况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漳州市高校校园足球的顶层设计不够完善,没有形成政府、学校和校园社团或协会之间的协调配合;漳州市高校校园足球的发展缺乏经费,场地器材设施相对较差;漳州市高校校园足球竞赛开展较差,可参与的比赛较少;校园足球的训练缺乏训练计划,集中训练的次数较少,缺乏集中训练的次数,主要由社团学生组织与管理,缺乏组织与管理
3月21日上午,淄博市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周活动启动仪式在临淄区思远农民田间培训学校举行,市农业局副局长李洪锴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  启动仪式上,中国移动通信淄博分公司副总经理刘晓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淄博市分公司副总经理翟扬、中国电信淄博分公司副总经理胡东分别就农民手机应用培训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移动、联通和电信公司技术人员分别进行了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整个培训历时两小时,内容充实丰富。  李洪锴
汾阳市位于山西省晋中盆地西缘,西依吕梁山,东濒汾河水,是驰名中外的汾酒、汾州核桃、汾州香小米故乡。市境总面积1179平方公里,辖9镇2乡5个街道办事处,289个行政村,总人口43万,农村人口30.2万人。我市从2005年开始,紧紧抓住国家政策,大力发展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目前全市发展农村户用沼气2231户、村级沼气服务网点15处、炕连灶839铺、太阳灶800户。2012年我们整合各沼气服务网点成立农
近几年我市按照省农委要求和部署,以“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整体推进型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和现代信息技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打造12316农业信息统一服务品牌,不断提高12316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有效促进农业信息服务整体联动,提升了新时期农业信息服务工作凝聚力。  一、12316为农信息服务情况  我市始终坚持将12316作为常州农业信息统一服务品牌
2013年,十堰市能源办突出行业优势开展多種节能减排模式建设,新建农村户用沼气2万户,小型沼气工程100处, 大型沼气工程1处;推广多功能生物质炉1万台;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787户,安装太阳能照明灯100盏;推广太阳能推广“蓄—沼—X”循环农业模式18.7万户,“三沼”综合利用面积达36万余亩。通过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利用工程的推广和建设,取得了显著节能减排成效,全市现有农村能源设施年节能能力达
11月5日,由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组委会主办,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指导,农业部信息中心承办,上海农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承办的2016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在云南省昆明市如期举行,出席嘉宾包括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云南省副省长张祖林、江西省副省长尹建业、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陈萍、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张兴旺、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秘书长许世卫等,以及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厅局领导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一年来的做法和经验,深入分析农业农村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的任务措施。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四化同步的要求,农业部为了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决策部署,进行了深入研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是从三个路径来推进。一是运用物联网实现农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明确要求,要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从近年的实践看,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手机作为即时通讯工具在农村的普及率逐年上升,2016年8月,CNNIC发布《2015年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1.95亿,年增长率为9.5%。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8.4%,较去年上升了0.9个百分点。截至2015年12月,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87.1%,农村手机网民规模为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