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刺激对腮腺和下颌下腺唾液流率及成分的影响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135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酸刺激对腮腺和下颌下腺唾液流率及成分的影响,为全面评估健康和疾病状态时的唾液腺功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然留取法收集210名健康志愿者在静息状态下的全唾液,负压吸引法收集腮腺、下颌下腺分泌液;2%柠檬酸每间隔1 min滴于舌尖进行酸刺激,共5次,收集酸刺激状态下全唾液、腮腺及下颌下腺分泌液,称量计算各项唾液流率.生化分析仪检测唾液样本的K+、Na+、C1-、Ca2+、总蛋白、总磷浓度及α-淀粉酶水平,对比分析不同类别唾液流率及成分的变化特点.结果:与静息状态检测结果相比较,酸刺激后腮腺唾液流率增加的倍数(10.7倍)大于下颌下腺(2.9倍);腮腺唾液中的Na+、Cl-、Ca2+、总蛋白和α-淀粉酶浓度明显升高(P<0.05),总磷、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P=0.34);下颌下腺唾液中的Na+和Ca2+浓度显著升高(P<0.05),总磷浓度显著降低(P<0.05),Cl-浓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总蛋白、K+和α-淀粉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P=0.07,P=0.95).下颌下腺唾液中总磷的复合分泌速率不变(P=0.066),K+、Na+、Cl-、Ca2+、总蛋白、α-淀粉酶分泌速率升高(P<0.01).腮腺唾液中K+、Na+、Cl-、Ca2+、总蛋白、总磷及α-淀粉酶的复合分泌速率均升高(P<0.01).腮腺唾液中Na+、Cl-、K+、总磷、总蛋白、α-淀粉酶浓度高于下颌下腺(P<0.01),下颌下腺唾液中Ca2+浓度显著高于腮腺(P<0.001).结论:腮腺对酸刺激的反应更为强烈,下颌下腺分泌较为稳定;酸刺激明显影响唾液中电解质的浓度,复合分泌速率是同时反映唾液流率和成分浓度的评价指标;腮腺在唾液总蛋白、总磷和α-淀粉酶的分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下颌下腺是唾液中Ca2+的主要来源.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B-245α链(cytochrome B-245 alpha chain,CYBA)rs4673及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holes-teryl ester transfer protein,CETP)rs12720922基因多态性与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eneralized aggressive periodontitis,GAgP)易感性的关系,为筛选GAgP的高危人群提供遗传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GAgP患者372例和健康对照者133名.采用基于基质辅助的激光解吸电离
目的:探索两种氧化锆多孔表面显微形貌对小鼠前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根据加工及造孔方式不同,将氧化锆试件分为4组,分别为切削终烧结组(milled sintering group,M-Ctrl)、切削多孔组(milled porous group,M-Porous)、3D 打印终烧结组(3D printed sintering group,3D-Ctrl)和3D 打印多孔组(3D printed porous group,3D-Porous).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口腔颅颌面部纤维性结构不良(fibrous dysplasia,FD)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确诊为FD或McCune-Albright综合征(McCune-Albright syndrome,MAS)的患者105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分别归类为单骨型、多骨型、MAS型及口腔颅颌面部特有的口腔颅面型纤维性结构不良(craniofacial fibrous dysplasia,CFD)四型,
目的:探究海马参与雌激素(主要为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和实验性咬合干扰(experimental occlusal interference,EOI)对双侧卵巢摘除(ovariectomy,OVX)大鼠慢性咬肌痛敏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将32只OVX大鼠随机分为4组(8只/组),对照组:OVX组,于OVX术后7 d开始0 μg/d E2(即用溶剂vehicle替代),不施加EOI;实验组:(1)OVX+E2组,于OVX术后7 d开始80 μg/d E2替代,不施加EOI;(2)
目的:回顾性分析基底样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诊治并经病理确诊为基底样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取诊断明确且组织学不伴有其他类型杂交瘤,并有明确手术治疗史及完善临床病理资料的基底样鳞状细胞癌28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筛选可用于鉴别诊断的特异性免疫标记,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生存分析,评估预后相关因素,同时随机选取28例临床分期相同的传统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28例基底样鳞状细胞癌最常发生的部
目的:评价常温流动牙胶应用于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后根管充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10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门诊部儿童口腔科就诊因年轻恒牙牙髓坏死或根尖周病变经过完善的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的病例,共收集到病例9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采用常温流动牙胶充填系统,对照组采用热牙胶充填系统进行根管充填,记录每根管的根管充填时间,由患儿监护人填写VAS(visual analog scales)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估治疗疼痛程度,术后即刻拍摄X线片,评价根管充填效果,并分别对根管
目的:旨在发现行根治性肿瘤切除、颈淋巴结清扫并游离皮瓣修复重建术的原发性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并构建感染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行根治性肿瘤切除并游离皮瓣修复重建术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1 5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n=154)和未感染组(n=1 442),分析感染组患者的病原菌特征.以患者是否发生术后感染作为结果变量,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确定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并用于构建感染风险预测模
目的:评价两种硅酸钙类材料——生物陶瓷材料iRoot和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在成熟恒牙牙髓切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9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综合科就诊患者,对龋源性露髓的成熟恒前磨牙、磨牙行牙髓切断术,随机分组,使用iRoot(iRoot组,n=22)和MTA(MTA组,n=21)作为盖髓剂,并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通过临床检查(温度测试和电活力测试)及影像学检查评价临床疗效.对患者、评价者采用盲法,但由于两种盖
目的:比较伴与不伴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并分析两组患者牙周基础治疗与白细胞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无系统性疾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32例(CP组),伴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27例(CP+DM组).所有患者行全口牙周检查和空腹血液检查,记录患者入院时的数据作为基线资料,包括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白细胞(white b
目的:评估影响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难度的相关指标,对不同操作和风险指标进行难度评分,构建出直观且准确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难度评分量表,以期帮助医生在术前对手术难度进行更加准确的分析与预测.方法:以文献和临床回顾为基础,汇总拔牙难度指标.首先由10位来自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长期从事牙槽外科专业工作的医师组建专家名义小组,以面对面发放问卷的形式,请专家对汇总的拔牙难度指标是否需要保留进行打分,经商议后形成评估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难度一、二级条目框架;再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向30名De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