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的今天,电子设备和网络通讯技术,对当今的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孩子们的学习习惯、阅读习惯、查找习惯都由过去的书本式纸质方法变化为电子阅览、电子设备查阅的办法,同时对小学生的阅读质量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小学基础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需要对学生的阅读水平、个性化解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进行提升与拔高。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孩子们的心理进行细心地摸索,换位思考,站在小学生的角度看待阅读,从而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路径,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孩子的语言运用能力,孩子们在课外阅读中提高素养,提高语用。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素养;提高语用
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学生们提升自我,拓宽视野的重要途径。在过去的年代,我们都是以纸质阅读的办法探索无穷无尽的知识,感知丰富的世界。上一代人大多都受到经典书籍的熏陶,在文字中找寻自我,重树人生目标。阅读在当今的时代仍然具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在文化一体化的全球性潮流当中,中国文化受到日、韩、欧美文化的影响和侵扰,外国文化和生活方式对当今的新一代青年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和因势利导的引导方式,孩子们在阅读中品味世界,理解中国文字的独特与优雅,才能树立新一代学生的文化自信。只有通过丰富多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提升孩子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让他们在自我表达、写作创造、沟通交流等能力方面有着明显的提升,才能实现当今小学语文素质化教育的目标。
一、现在的孩子
1.阅读數量不足,阅读质量下降
当今小学生的阅读情况与我们小学语文教育方法、时代发展特点、信息产业的兴盛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在我看来,大多数的网络读物都是失去社会联系、情感表达极端、缺乏现实意义的浅思维阅读材料,虽然读起来快速又流畅,但是对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思想,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作用甚微。但是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师,部分受到应试化教育和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缺乏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这就造成了孩子们不仅读的少,质量也不高;不仅读得快,思想也受限的阅读现状。
2.解读无个性,品读无见解
学生的阅读质量与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呈现出紧密相关的联系状态。由于教育教学方法和阅读大环境的限制,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都呈现出缺陷状态。孩子们在阅读时缺乏自己的见解,没有办法通过语言进行正确的表达和自我表述。例如,在一次古诗词理解的课堂上,我让学生们描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场景,大多数学生都表达出同样的春日梨花盛放场景,而冬日的大雪让零落的树木枝丫看起来就像梨花盛放的美景却无法用语言描述出来。从众性的表述和单一的自我表达,让我们语文老师看到小学阅读教学和语言文字应用教学的紧迫性。
二、我们可以这样做
1.阅读与思考共存,经典与情感常在
伟大的哲学家歌德曾说“会学习的人看书就用了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画,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大脑的运用和阅读同时进行才能称之为优质的学习。”这所谓“看到纸的背面”,便是我们所强调的思维的过程和动脑的过程。思维方式,可以树立他们独立的学习能力,也可以开发学生的动脑能力和逻辑思维。在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教育当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动脑能力的开发,是阅读教育的主心骨。
与此同时,我们要倡导学生读经典、品经典。我曾经在班级开展过经典文学品读征文朗读活动。要求学生们阅读一些颇具写作特色的作品,如沈石溪在动物身上赋予人的情感动物小说《狼王梦》和《最后一头战象》等,又如以庄重忧郁的风格、诗情画意的意境、充满智慧的叙述方式,呈现给了我们一个真善美的艺术世界的曹文轩作品《草房子》《暮色笼罩下的祠堂》《红葫芦》等书籍后,就自己的阅读感想写一篇读后心得。
2.强化教学元素,丰富教学课堂
想要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我们就必须要改变现在的教学现状。不能再让语文课堂成为记忆背诵的主战场,而是要将语文学习与思维结合在一起。将语文教学课堂变成学生们思维的乐园,让文学作品和伟大的思想与这一代的学生融合一体。在丰富教学元素方面,我有两个方面的小建议:氛围、交流。
氛围不仅仅指互动型的课堂模式,更是一种沉浸于文学的学习环境。我们应该调动课堂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沟通。一次,我在课堂上为孩子们朗读了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一文。孩子们在听到“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型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也是一种广告”这一段对灯景的描述时,大多数孩子都随着朗读者的情绪活跃、兴奋起来,仿佛也跟随老舍先生重回北京的旧时光,看到千盏灯火的盛大年夜。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朗读氛围的引导,对于学生们的阅读代入学习,是一种极好的辅助办法。
思维重在文本理解的深化和学科间的渗透。阅读材料中往往包含了大量的多学科知识,例如四大经典中的历史背景、古诗词中蕴含的自然现象、散文中的心理学知识。只有实现了多学科的渗透化教学,我们才能进一步训练学生抓取信息、关联信息、学习信息、汲取能量的文字运用能力。
3.多种教学途径结合,综合能力交相提高
作为现代化教育下的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会用,更要善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办法。在文本理解的过程中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与文本相关的短视频,如作者生平介绍、文章时代背景纪录片等。通过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具,我们可以升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提升他们的关联性运用能力。
三、总结
作为当今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着力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文字运用能力,让学生在现代化高度发达、电子文学盛行的当今时代重树自己的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文字运用和规范的语言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全方位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乃至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任国荣.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以及改进措施[C].中国教育科学,2016:1-2.
[2]吴仲.对小学课堂创新的几点想法和建议[C].中国教师导刊,2014,12.
[3]王玉玲.阅读文本教学基本技巧与拾缀[C].中国教育科学,2016:1-2.
[4]梅叔麟.浅析提高小学语文个性化文本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C].中国教师导刊,2014,12.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素养;提高语用
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学生们提升自我,拓宽视野的重要途径。在过去的年代,我们都是以纸质阅读的办法探索无穷无尽的知识,感知丰富的世界。上一代人大多都受到经典书籍的熏陶,在文字中找寻自我,重树人生目标。阅读在当今的时代仍然具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在文化一体化的全球性潮流当中,中国文化受到日、韩、欧美文化的影响和侵扰,外国文化和生活方式对当今的新一代青年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和因势利导的引导方式,孩子们在阅读中品味世界,理解中国文字的独特与优雅,才能树立新一代学生的文化自信。只有通过丰富多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提升孩子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让他们在自我表达、写作创造、沟通交流等能力方面有着明显的提升,才能实现当今小学语文素质化教育的目标。
一、现在的孩子
1.阅读數量不足,阅读质量下降
当今小学生的阅读情况与我们小学语文教育方法、时代发展特点、信息产业的兴盛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在我看来,大多数的网络读物都是失去社会联系、情感表达极端、缺乏现实意义的浅思维阅读材料,虽然读起来快速又流畅,但是对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思想,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作用甚微。但是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师,部分受到应试化教育和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缺乏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这就造成了孩子们不仅读的少,质量也不高;不仅读得快,思想也受限的阅读现状。
2.解读无个性,品读无见解
学生的阅读质量与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呈现出紧密相关的联系状态。由于教育教学方法和阅读大环境的限制,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都呈现出缺陷状态。孩子们在阅读时缺乏自己的见解,没有办法通过语言进行正确的表达和自我表述。例如,在一次古诗词理解的课堂上,我让学生们描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场景,大多数学生都表达出同样的春日梨花盛放场景,而冬日的大雪让零落的树木枝丫看起来就像梨花盛放的美景却无法用语言描述出来。从众性的表述和单一的自我表达,让我们语文老师看到小学阅读教学和语言文字应用教学的紧迫性。
二、我们可以这样做
1.阅读与思考共存,经典与情感常在
伟大的哲学家歌德曾说“会学习的人看书就用了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画,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大脑的运用和阅读同时进行才能称之为优质的学习。”这所谓“看到纸的背面”,便是我们所强调的思维的过程和动脑的过程。思维方式,可以树立他们独立的学习能力,也可以开发学生的动脑能力和逻辑思维。在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教育当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动脑能力的开发,是阅读教育的主心骨。
与此同时,我们要倡导学生读经典、品经典。我曾经在班级开展过经典文学品读征文朗读活动。要求学生们阅读一些颇具写作特色的作品,如沈石溪在动物身上赋予人的情感动物小说《狼王梦》和《最后一头战象》等,又如以庄重忧郁的风格、诗情画意的意境、充满智慧的叙述方式,呈现给了我们一个真善美的艺术世界的曹文轩作品《草房子》《暮色笼罩下的祠堂》《红葫芦》等书籍后,就自己的阅读感想写一篇读后心得。
2.强化教学元素,丰富教学课堂
想要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我们就必须要改变现在的教学现状。不能再让语文课堂成为记忆背诵的主战场,而是要将语文学习与思维结合在一起。将语文教学课堂变成学生们思维的乐园,让文学作品和伟大的思想与这一代的学生融合一体。在丰富教学元素方面,我有两个方面的小建议:氛围、交流。
氛围不仅仅指互动型的课堂模式,更是一种沉浸于文学的学习环境。我们应该调动课堂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沟通。一次,我在课堂上为孩子们朗读了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一文。孩子们在听到“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型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也是一种广告”这一段对灯景的描述时,大多数孩子都随着朗读者的情绪活跃、兴奋起来,仿佛也跟随老舍先生重回北京的旧时光,看到千盏灯火的盛大年夜。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朗读氛围的引导,对于学生们的阅读代入学习,是一种极好的辅助办法。
思维重在文本理解的深化和学科间的渗透。阅读材料中往往包含了大量的多学科知识,例如四大经典中的历史背景、古诗词中蕴含的自然现象、散文中的心理学知识。只有实现了多学科的渗透化教学,我们才能进一步训练学生抓取信息、关联信息、学习信息、汲取能量的文字运用能力。
3.多种教学途径结合,综合能力交相提高
作为现代化教育下的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会用,更要善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办法。在文本理解的过程中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与文本相关的短视频,如作者生平介绍、文章时代背景纪录片等。通过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具,我们可以升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提升他们的关联性运用能力。
三、总结
作为当今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着力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文字运用能力,让学生在现代化高度发达、电子文学盛行的当今时代重树自己的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文字运用和规范的语言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全方位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乃至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任国荣.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以及改进措施[C].中国教育科学,2016:1-2.
[2]吴仲.对小学课堂创新的几点想法和建议[C].中国教师导刊,2014,12.
[3]王玉玲.阅读文本教学基本技巧与拾缀[C].中国教育科学,2016:1-2.
[4]梅叔麟.浅析提高小学语文个性化文本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C].中国教师导刊,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