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智力落后儿童的识字效率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li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智力落后儿童识字教学过程中,通过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介入,帮助解决学生对抽象汉字不易理解的现象,同时为学生提供一种新鲜生动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智力落后儿童的识字效率。
  正确理解形、音、意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在识字的过程中,智力落后的儿童很难把汉字的形、音、意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汉字字形认识方面,智力落后的儿童对字形的识别,并非随着笔画数的增多而越不容易被识别,识别成绩的好坏与其对汉字熟悉程度密切相关。这一研究结果告诉大家,智力落后的儿童在识记汉字时,依赖汉字字形提供的信息数量;可以说,提供的信息数量越多,越容易识别。
  在汉字字义理解方面:让智力落后儿童通过讲解了解字义是一件难事,往往是越解释越深奥,越解释学生越糊涂。原因之一,教学时将汉字视作抽象的符号,让学生死记硬背,忽视了汉字作为一种表意的符号所蕴含的形象内涵;原因之二,智力落后儿童由于其思维长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能力差,事物间难以建立相关的联系,决定了其对汉字学习有特殊的困难。
  通过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集声、文、图、像于一体,在识记字形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通过动画将汉字的字形、字义和字音这些信息完美地结合起来。动画演变的过程是有理解性的思维过程,弥补了智力落后儿童思维上的不足,识字一下子就变得非常的直观和简单,再也不用死记硬背,学习汉字成了很有趣的活动,识字的效率和质量一下子得到了提高。
  如:在学习“人”这个字的时候,声音系统出现生字的读音和组词,随后解说把“人”想象成一个站立的人,画面系统则随之将“人”字变形为一个双手贴放在身体两侧,迈腿走路的人,形象生动。再如:学习“泪”这个汉字时,这样解说:“目表示眼睛,三点水表示液体,泪是从眼睛里流出的液体。”随着解说,汉字“泪”逐渐变成从眼睛里流出泪水的动画,并配上呜呜的哭声。
  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识字教学中,写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手段。智力落后儿童在书写过程中通常将汉字当作“字符画”画在纸上,出现倒笔顺和增减笔画的情况。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演示书写更具有优越性。在书写教学时,采用动画书写的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看到笔画书写过程而且可以在观看书写的同时听到笔画的名称,利用这种视听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对汉字写法的记忆,是非常直观、非常形象的示范。
  电子白板是一种多媒体教学设备,由它带来的新兴的、电子化的、智能化的教学模式使枯燥乏味的课堂生动起来。强大的功能和辅助工具在课堂上的运用,让练习成了游戏,使得学生乐此不疲。电子白板扩展、丰富了传统计算机多媒体的工具功能,更加提高了视听效果。将电子白板中的拖放、照相、隐藏、拉幕、涂色、匹配、即时反馈等功能模块,灵活的运用到识字教学中,如:利用拖放、匹配的功能让学生进行分类、找朋友等游戏,锻炼学生的识别能力;再如:运用放大镜在草丛里找学习过的汉字,增强学生对汉字字形的分辨能力。这些精彩的视觉及听觉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体。
  丰富生活,为之添翼
  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是教学手段的创新,还是教与学方式的根本转变。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大量的信息,有文字的,有图像的,有声频的,还有其他的综合信息。
  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提供丰富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便于学生对外界的观察和对生活的理解。智力落后的儿童进行识字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其将来能融入社会。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把生动活泼的东西带到课堂中,可以再现生活、重现历史,让学生充分走进生活并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而克服了智力落后的儿童知识迁移能力差的弱点。
  采用多媒体识字方法,为智力落后儿童展示了一个最近发展区,学生经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和老师的讲解,就能够领悟到知识的内涵。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包括智力落后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维果茨基认为,从理论上讲,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进行识字,从量变到质变,帮助智力落后儿童能够在文化上得到发展,培养形成高级心理机能,为将来能够顺利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第四小学)
其他文献
当下初中生上网的途径趋向多样、上网的地域趋向多地、开始接触网络的时间趋早、一次上网的时间趋长、一周上网的频率趋多、上网的用途趋向多元、家长和学校对孩子使用网络的具体指导不到位、学生认为上网对自己学习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虽认为使用网络应遵守诚实守信的社会公德和法律规范,但有时做起来难。  缺乏“闲暇价值”意识  网络与闲暇仅是满足感官需要,追求物质带来的情感体验。这种享受和自由放纵的心态,导致青
身为教育者,越来越体会出当代教育者的不易:没有教育的自主权。对于中国教育来说,表面形式上的作假太多,而对于学科精神不够尊重,对于人才的能力培养也比较模糊。这几点交杂在一起,决定了当代教育难以孕育出大师级的人物。主要的原因,个人认为还是统一高考以分数来衡量人的导向错误。意识到这几点,当代教育要寻求突破,需要纠正传统认识上的错误,初步树立以下的教育精神:  打破学科限制。现在社会形成一个共同的规律——
当今社会上的不道德现象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到学校,在学生、教师身上也有所体现,那么唤醒良知,重建道德大厦,路在何方?学校不是真空,教师该如何教育好学生呢?笔者以自身实践为例,浅述引领农村小学生道德价值取向的三种途径。  建设素质强的教师队伍  《论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媒介,所以,教师有两重身份,一是教书,二是育人。那么,怎样让教师育好人呢?  给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