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国际网络学习空间研究热点、前沿与启示--基于10本国际教育技术期刊的可视化分析

来源 :数字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oyu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点任务。本研究利用CiteSpaceⅤ软件,对21世纪以来10本国际教育技术期刊上的1347篇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及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国际网络学习空间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互动学习环境、教学/学习策略、网络沟通、设计、合作/协作学习、学习社区、动机、虚拟现实等,研究前沿为MOOC、社交媒体、自我调节、学习分析、游戏化、参与度等。比较发现,国内相关研究虽在研究主题上与国际学者基本保持一致,但在研究范式、国际影响力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国内网络学习空间领域需注重媒体融通,加
其他文献
“函数y=A sin(ωx+φ)的图象与性质”是传统经典内容,章建跃、渠东剑、叶琳等许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都对此课例有过解读及设计,笔者在上课的过程中学习和参考了多位专家的思考和建议,确定了以“单位圆上的点做匀速圆周运动进而扩展到一般的匀速圆周运动”这一数学情境作为引入,在教学实践和打磨反思的过程中对这一情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挖掘.
在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人口数量激增,这使得我国的住房需求有了显著增加。在这过程中,建筑工程逐渐增多,为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加快建筑速度,装配式建筑工程应运而生,现阶段装配式建筑已经成为主要的建筑形式。基于此,本文主要从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出发,探索提高其技术水平以及工作效率的主要措施。
当前,我国电力工程建设发展迅速。电作为能量的一种,本身也有危险。此外,电能并非直接用于人类,而是通过某种方式被转化为人类利用。变电所的运行管理可以有效地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因此,对其进行运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变电所维修是一项技术性强、专业性强的工程,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一定的风险。电力系统只有通过有效的维护、专业的维护和科学的运行机制,才能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在我国进入 21 世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管理经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提升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机器学习”概念提出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跨域式和交互式发展,对我国的医疗保险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变革和创新。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技术的有效融合,实现了医疗保险参保、客服、受理、审核、结算、档案管理等多个环节的智能化、自动化运行,进一步强化了医疗保险参保人的健康保障体验,促进了医疗保险需求的提升,为保
作为课时教学的终结性评价和日常教学的形成性评价的课堂作业,对学生的评价具有即时性和针对性.构建教学评一致性的课时作业是落实新课标、适应新高考的有力举措,是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结合日常教学中的做法,从指向掌握知识和训练技能、指向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指向优化数学认知结构、指向培养数学探究能力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了教学评一致性视角下的课堂作业设计.
今年7月,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北京)出版,我刊主编刘江生主编的《康复心脏病学》正在全国书店热销。该专著集国内20余位知名专家历时6年完成,计123万字,被誉为我国心脏康复发展史全集,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深受读者欢迎。欲购者请与我刊编辑部(0591-87841459、0591-87831230)联系,将半价供书,每本仅需129元。
概率统计题往往题干较长、条件分散、信息量大,考查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构建图表能快速准确的从题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定量分析.构建图表,将数学问题直观化,从而优化学生思维.
第一轮通知尊敬的各位同仁:为加强康复医学学术交流与合作,发挥高端学术会议引领辐射作用,打造综合学术年会品牌,2021年11月12-14日,中国康复医学会将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2021第五届中国康复医学会综合学术年会暨国际康复设备博览会。
在入党积极分子数量远超于党员发展计划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如何更好地培养、管理、考核入党积极分子,将政治觉悟高、素质全面,愿意为群众服务、能持续为党组织发展作出贡献的入党积极分子筛选出来,是一个工作难点,更是一个工作重点。依据学生支部党建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的指导性意见,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现状,提出了依托责任区管理考核的高职院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模式,并探讨了该办法的实施保障。
教育部近三年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教育技术学被撤销的高校共26所,其中,大多数为综合类高校,但部分师范院校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减少。目前针对这一现象的研究较多关注学科建设方面,从学生的角度究其原因的较少。本研究结合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方法,对专业认同的现状、差异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对实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表明,地方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感有待加强,不同群体存在认同差异,教学方式、专业行为与课程设置是专业认同感偏弱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提升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