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温度场影响的电主轴最佳间隙量研究

来源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zh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轴承与轴承座的最佳配合量,提高主轴的加工品质.方法 建立电主轴温度仿真模型和考虑热位移影响的轴承配合模型,分析轴承温度及热位移的变化情况;研究热位移与间隙量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电主轴系统热位移确定轴承外圈与轴承座的最佳间隙量并通过实验验证.结果 电主轴温度仿真模型平均误差为3%;随着间隙量的上升,温度和热位移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进而导致轴承与轴承座配合间隙变化量呈现先减后增趋势.结论 中高转速下,考虑温度影响的7008C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在0~0.03 mm间隙量区间范围,在间隙量0.012mm工况下温度最低,间隙量的研究对电主轴的研发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Combined with NMR,core experiment,slim-tube tests,nano-CT and oil composition analysis,the mechanism of CO2 enhanced oil recovery had been studied.CO2 flooding under supercritical state could achieve higher oil recovery.In the process of crude oil displac
目的 研究徐变效应对曲线组合梁长期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基于弹性理论和龄期调整有效模量法(AEMM),建立徐变效应下曲线组合梁界面滑移与轴向力控制微分方程.以简支曲线组合梁为研究对象,求得均布荷载作用下微分方程解析公式,着重考察不同时刻和不同平面弯曲转角作用下界面滑移与轴向力沿梁长分布情况,并分析不同荷载和滑移刚度影响下界面滑移与轴向力增量随龄期变化趋势.结果 界面滑移与轴向力沿梁长变化曲线分别关于跨中呈反对称和对称分布,最值发生在跨中与梁端位置;抗剪连接件滑移刚度越大,界面滑移与轴向力随龄期变化增量就越
目的 提出一种新型的考虑钢-混凝土组合梁界面滑移效应的非线性纤维梁单元理论模型,用于此类结构加载至破坏全过程中弹塑性力学行为的高效分析.方法 根据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结构特点,在传统纤维梁单元理论的基础上,引入钢梁与混凝土板之间的相对滑移变形模式,推导出考虑界面非线性滑移效应、钢梁与混凝土板材料非线性行为的新型纤维梁单元列式及迭代计算方法;并基于理论模型在OpenSees软件中进行新单元的嵌入式二次开发,再利用典型试验梁测试结果验证所建立理论模型及单元开发的有效性.结果 笔者建立的单元理论模型对于弹性及弹塑
目的 研究天然地震波的频率特性和场地相关性,为岩质边坡振动台试验天然地震波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以汶川地震的24条水平地震波加速度时程记录为研究对象,根据傅里叶变换和五点滑动平均法编写Matlab的计算程序,统计地震波的主频和频带宽度;基于Matlab编写时延互相关函数计算程序,统计不同场地地震波的互相关系数,并进行分析.结果 相近震中距下,土层场地与基岩场地地震波的主频和频带宽度不同;基岩场地与基岩场地地震波互相关系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均相应大于土层场地与基岩场地;相同场地间地震波的互相关系数比不同场地间
目的 使用回归模型对建筑样本进行机器学习训练,筛选出适用于预测建筑能耗的模型.方法 以香港地区1923个商用建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信息收集的方式获取建筑的物理参数、使用参数以及环境参数,采用PCA算法对高维度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归一化处理;选取13种常见的机器学习回归模型作为建筑能耗预测模型,采用平均绝对误差MAE、绝对中位差MAD和决定系数R2作为模型性能评价指标,采用StratifiedKFo1d分层采样法对总样本进行划分,并对划分后样本进行机器学习训练.结果 Bagging、XG
目的 研究风荷载作用下风机基础混凝土的疲劳可靠度,基于栓钉抗剪连接件的作用和优点,对风机基础进行优化设计.方法 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1.5MW陆地风电机有限元模型,把求得的叶片和塔筒荷载施加于模型上,用于提取风机基础危险部位的应力时程;并结合概率密度演化方法,分析整个基础混凝土的疲劳可靠度.结果 风机基础混凝土的疲劳可靠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降低,且风机基础环与混凝土之间存在脱空现象;在基础环上设置上下两排栓钉,可以使风机基础混凝土的疲劳可靠度增加,且能够将基础环滞回曲线反力峰值提高4倍.结论
目的 研究地铁上穿工程中不同钢拉杆参数对既有结构上浮的影响,为钢拉杆抗浮施工设计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 基于北京某地铁上穿工程,利用FLAC3D软件建立数值模型进行分析,研究上穿过程中钢拉杆长度、角度、间距等参数变化对既有结构变形的影响.结果 钢拉杆长度增加时,既有结构上浮位移变小,但同时钢拉杆对既有结构的约束效果也逐渐减小,长度对既有结构上浮的约束能力在3个参数中约占19.79%;钢拉杆角度的变化对既有结构位移影响较小,在3个参数中比重约占1.16%;钢拉杆间距增加时,既有结构竖向位移逐渐增大,且两者近似
目的 研究不同纵向缺陷长度的冲击回波法,改进后的冲击回波法提高了装配式混凝土桥墩模型的检测精度,解决装配式混凝土墩套中注浆缺陷的问题.方法 分析10个不同纵向全空隙缺陷长度参数的装配式混凝土桥墩模型,设计各套筒灌浆缺陷长度,分析不同试验位置ABAQUS Explicit显示动态,频域信号可以从时域信号数据得到.结果 注浆全模型谱图A中1处优频峰值f=0.9183 kHz,未注浆模型J的频谱图中存在2个优良频率峰值,分别是6.5854 kHz和19.7561 kHz.纵向缺陷长度比套筒长度大20%和套筒长度
目的 研究既有地铁站造成的土体应力重分布对临近联络线基坑开挖及回填稳定性的影响,并确定基坑及联络线楼板薄弱区域.方法 应用Midas GTS3D有限元计算软件建立从地铁站开挖及围护结构施工到联络线回填完成全过程数值模型,并与工程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地铁站存在对联络线基坑施工过程中土体及楼板力学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地铁联络线施工过程中,基坑周围土体位移从上到下依次减小,垂直及侧向位移均在联络线连续墙附近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5.7 mm及7.0mm;楼板应力及挠度在联络墙及车站连接处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
目的 研究地铁深基坑工程中注浆加固方法对地震作用下支护结构的改进情况,为类似的地铁深基坑工程支护结构的保护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针对沈阳市地铁北大营街站现场施工过程中开挖深基坑过程产生的各类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基于实地测得的数据使用MIDAS/GTS NX进行一定区域范围内场地以及围护结构的建模,分析使用土层加固方式进行施工对地铁车站主体结构的深基坑的支护结构产生的影响.结果 在不同地震波曲线中,其对应的地震加速度变化速率与地震加速度峰值不同,在地震波影响范围内的钢支撑轴力的变化情况不同;钢支撑在受到EL-c